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关注课堂教学中的“语文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实践"大有挣脱课堂樊篱,阔步迈向课外、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新天地的趋势.事实上,在基础教育阶段,课内语文实践是课外语文实践的前提和基础,课外语文实践是课内语文实践的补充和拓展.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课堂教学中的"语文实践",为学生课外开展更为有效的"语文实践"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的基本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下有这样一段话:“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众所周知,活泼生动的语文课外活动可以扩展知识领域,发挥特长,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课内与课外本来就是语文教学的两翼,两者之间的关系:课内是基础…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外活动 ,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展 ,是课堂教学以外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叶圣陶先生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就是说语文要课内打基础 ,课外求发展 ;课内学知识 ,课外求实践。《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也明文规定 :“语文课外活动和语文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开展课外活动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要明确目的、制定计划 ,加强指导。”所以说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开展课外活动 ,实施执行语文课外活动计划 ,符合语文教育目的 ,切合语文学科…  相似文献   

4.
课内外相衔接 ,实质是促使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语文教育是为了“造成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 ,“衔接实验”倡导“立足课内 ,经营课外 ,由课内辐射课外 ,由课外扩展课内”“语文教学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语文是生在社会之中的 ,社会生活是语文素材的最大来源地 ,又是语文赖以流传、锤炼发展的依托。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向生活汲取语言和思想的材料 ,到生活中学习语言。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语文课堂教学‘狭的笼’ ,步入广阔的社会空间 ,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 ,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好习惯 ,在练就终生受用的语言本领的同时提高…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语言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这个“课外”,就是指语文学科以及包括“语文活动”、“语文实践”和“来自社会大课堂”给予的语文隐性教育。因此,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研究提高学生语文素质问题,不能只局限于语文课堂教学,也应考虑语文课外的学习,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6.
很多专家提出“大语文”的教育观念,强调社会环境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制约和影响。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之内,而应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广阔的社会环境之中。“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是基础,课外是实践、是补充、是延伸。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制约,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7.
为有组织、比较系统地开展课外语文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决定成立“课外语文研究与实践”专题研究组,并于5月23日在北京召开了成立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室主任李云虹亲自到会祝贺,“青春读书课”系列读物主编、深圳育才中学严凌君老师介绍了自己的编书感受和教学体会,“课外语文研究与实践”专题组负责人、北京教科院张杰老师介绍了专题组工作思路和近期计划。与会的省市教研员和教师就课外语文研究的意义、生活与语文的关系、课外与课内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专题组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文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就像万花筒一样多姿多彩,如春耕秋收,风雨雷电,日出日落;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及层出不穷的新人新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立足课内,面向课外,立足课堂,面向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和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创设实践锻炼的机会,促使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类活动作为课内语文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与课内语文教学密切配合的。“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具有普遍意义合乎科学规律的经验。本文拟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来谈一下如何开辟第二课堂,指导中学生开展这类活动。  相似文献   

10.
在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理应更加注重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的和谐统一、共同促进。课程改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平台。作为第一线的课程实施者,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积极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通过课外自读助理解,报刊杂志增体验,网络资源乐收获,课外实践开视野,课外资源巧利用等途径,有效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人文修养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作业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用以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生的语文作业以“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巩固并拓展知识”为导向,要求教师在课外积极开发和利用自然、社会、家庭中的语文课程资源,将语文学习与学生自己的生活和社会联系起来,在课内利用多种形式展示,逐步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小学阶段老师要根据“小学生对感兴趣的事情干得起劲”这一特点,可对学生的语文作业进行趣味性、创新性设计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基础教育。在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尤其是关于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研究,始终是所有小学语文教育者需要关注的问题,如何将小学语文的课内外阅读搞好,让两种阅读能够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语文阅读的有效性,让小学生爱上阅读,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能够将阅读进行到底,扩大语文词汇量,为以后更好地学习语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大语文”教育观启示我们:“理想的语文教学应打破时空的界限,使课内自主学习与课外自主实践得以沟通,变禁锢、封闭的课堂为课堂、校内、社会彼此相连的一泓活水。”(崔峦)在“大语文”背景下大力开发小学语文活动课课程并努力实现不断优化,是改革传统的、封闭的语文教学的有效渠道。那么,如何实现小学高年级语文活动课的优化呢?  相似文献   

14.
今年秋季,教育部正式颁布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大纲》的指导思想强调了学生进行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并以“语文实践活动”取代了试用版《大纲》“课外活动”的提法,把它设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章里,还专门用了一节的内容来讲“语文实践活动”。其用意在于拓宽语文活动的视野,避免课内与课外人为的割裂,加强课内外的联系、沟通与融合。鼓励老师在语文教学中扩展内容、变换形式、拓宽渠道,努力做到教学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教学媒体灵活多样。下面就“语文实践活动”的性质、形式及原则谈点认识,以…  相似文献   

15.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书成为学生最好的朋友”是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又一新天地。许多名人、作家也说:“多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的确,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之间是互相补充的,多年的课外阅读指导实践让我尝到“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甜头,收到了课内课外双丰收的喜悦。现将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做法和体会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有着广泛的学习、实践空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树立大语文的观念,使书本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沟通课内与课外、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实施,语文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引入活水,激发活力,需要形成语文教学的开放系统.课内是基础,是根本,课外是继续,是延伸.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延伸到课外.得法于课内,得宜于课外,课内外相互促进,知识与能力相互增益,给学生以更加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8.
“语文训练”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度是我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词,现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实践”的概念。“语文实践”既包括课内的语文活动——教师指导下的听说读写训练,也包括课外的语文活动——学生自主状态下的听说读写活动。因此,二者之间并非对立关系,而语文实践在语文课堂上的具体体现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语文训练。  相似文献   

19.
佟霞 《时代教育》2013,(16):140
语文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兼具语文和活动特点的特殊课型。它能更好地体现"课内与课外衔接"、"生活同语文相联"的大语文教学实质。认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对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我们要打破语文教学的局限,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语文实践性作业就是很好的途径。语文实践性作业具有生动活泼、充满智慧与情趣等特点。这种作业,能使课内外加强联系,使各学科间达到有机融合,使学生由校内走向校外,变被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