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正在经历一场顺应整个国家法治发展进程的深刻变革,大学生管理观念必然随之发生转变,大学生管理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大学生管理的职能转变,即从以“管理”为目的到以“服务”为宗旨的转变,从“权力本位”观念向“权利本位”观念转变,倡导和强化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2.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必须协调和处理好针对性与适应性的关系,要使受教育者实现从“终身职业”到“终身就业机会”的转变。其实施和推行“订单培养”的中心内容就是“工”、“学”的交替和结合问题。必须在着眼当前需要并兼及长远目标的前提下,踏踏实实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就业能力,实现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到“人格本位”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思路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高校扩招的持续推进,高等教育也正在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面对新形势和新局面,高等院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学生工作的新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做好高校学生工作。一、转变育人观念,坚持“学生本位”“以人为本”是  相似文献   

4.
中等职业教育观念的更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服务需求转变、生源变化、布局结构高速和培养目标拓展等新情况,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一要转变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确认中等职业教育也是培养多样化、“全人型”人才的阵地;二要发迹学科本位的观念,树立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教育;三要从培养学生具体岗位能力、专业能力的狭窄圈子中跳出来,注重关键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四要改变职业教育为终极教育的认识,建立终  相似文献   

5.
为了适应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要,职业教育必须从以知识教学为主向以能力培养为主转变。那么中专学校如何实现这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转变呢? (1)在教学观念上,必须把培养目标转移到能力本位上来。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要使学校培养目标得到转变,关键首先是教学观念上的转变。而观念上的转变重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观念转交。只有学校领导和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意识上转变了,才能指导学校整个教学过程的行动向能力培养转交。 (2)要有一支能适应教育、培养目标转变的高素  相似文献   

6.
一、必须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观念 ,就是要求学校领导者做到 :(一 )学校领导要把教育思想从只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思想转变到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轨道上来 ;(二 )把搞“重点”、只培养少数“尖子生”、升了学就是人才的“人才观”转变到培养多方面、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 ,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轨道上来 ;(三 )把单凭考试成绩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教育质量观转变为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劳动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质量观。二、构建现代教…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扎根于我国教师观念中的、重视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知识本位”的教育观之贡献进行肯定的同时,重点对其症结及存在的流弊作了合理的反思,指出持这种观念的教师已无法应对现代教育的挑战,教师只有实现教育观的彻底转轨——从知识论、认识论的立场转变到德性论、创造论的立场上来,才能胜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已是各级教育的紧迫任务和当务之急。要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也就是使学校教育工作尽快从当前的应试教育转移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如何实现这种“转轨”,笔者认为关键在领导,根本在教师,目标在学生。这“三位一体”解决好了,素质教育也就落到了实处。 一、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领导 1.更新领导的教育观念 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目标,为全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打基础的教育,而决不是单以输送到高一级学校多少个优秀生为目的。这就要求所有的教育领导者要更新观念,确…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已进入了中学课堂教学,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它要求教师更新观念,在教学模式上实现由“传授型”向“研讨型”转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实现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王晓曦 《考试周刊》2011,(45):164-164
中小学课程必须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转变,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时代的开放性也给教育部门提出了开放性的教育要求。如何构建初中地理开放性课堂,本文从五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