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张家口坝上东路二人台艺术的形成渊源,既有“口里”移民生态变迁的因素,也有张库商道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张家口坝上东路二人台生态与形态的嬗变大致经历了“打坐腔”、“社火玩艺儿”、“玩艺儿”、“抹帽戏”、“二人台”五个阶段。其未来生态与形态的构建与打造在于创编精品剧目、改良戏词、革新方言和借鉴科学发声方法等方面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它与戏剧不同,戏剧指“五四”以来引进的西方戏剧,以话剧为代表,当然,有时戏剧二字则包含二者在内,但戏曲和戏剧,概念不同,内容有别,二者虽然都是所谓的“戏”,然而它们在“戏”的内容,“戏”的形式,“戏”的美学原则有差别。  相似文献   

3.
"二都戏"是浙江省庆元县的一个历史剧种,其唱腔分类有三种:即京胡戏、横箫戏、毛胡戏。"二都戏"的表演风格朴实粗犷,舞台表演形式和演唱程式具有明显的艺术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4.
一、从“戏比天大”想到“课比天大”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爱国艺人常香玉有句名言:“戏比天大”。何谓“戏比天大”?笔者以为,“戏比天大”的“大”字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重大”。演员把登台演出看得比自己的其它任何事情都重要;为了演出,其它事情都可以而且必须放到一边;“大”的第二层意思是“博大”。戏是艺术,无论内容和形式都极其丰富,  相似文献   

5.
河南濒灭剧种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锣戏”、“宛梆”、“大弦戏”为代表的河南濒灭剧种,在历史上都曾有过兴盛的历史,在当地有过较大影响。虽然现在都濒临灭绝的境地,但其丰富的剧目、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以及它们所反映的思想内容、文化特征、审美取向,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文物价值、观赏价值和社会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戏”“剧”二字皆产生于先秦蜡祭活动中 ,“剧”更直接是蜡祭中扮演虎与田豕搏斗的场面记录 ,此种角力表演由娱神而娱人 ,遂演化为戏剧。“戏”“剧”二字的创造实是我国戏剧产生于先秦时代的文字见证。  相似文献   

7.
好戏,是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而“隔墙戏”则更令人心动神驰。因为,有“一墙之隔”,便会“隔墙有耳”。如此之“戏”,扑朔迷离,跌宕多姿;观赏者兴味盎然,心之弦随着“墙”内外人物的一招一式而或张或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两处偷听奸人谈话的描写,可谓是两处十分精彩的“隔墙戏”,细细比较分析之,觉得这两处“隔墙戏”的设置非比寻常。各循情理,互见风致,独具匠心。一、情理指归态势使然陆谦、富安来到沧州,进入李小二开设的酒店,但其行为鬼祟,秘不可测。这就以紧张的节奏挑动着读者的心弦。情节至此,已够玄妙。然而,作者再推进一步,写来者故意将李小二支开出去:“我自有伴当烫酒。不叫,你休来。我等自要说话。“这样,便在李小二夫妇和陆谦等人之  相似文献   

8.
武丑轶事     
阿甲和阿乙是同一科班的师兄弟,阿甲学武丑,阿乙学须生。 出师那天,在谢师宴上,师父对二位高徒正言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记住了!” 自此,二人在台上认认真真做戏,在台下清清白白做人。未几,梨园行里,都已是小有名气的角。  相似文献   

9.
声乐教学就是要传授正确地发声、歌唱方法。所谓“正确地”是指科学地发声、歌唱。所谓“科学地”,是指发声、歌唱要符合人体的发声器官生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调动所有与发声、歌唱有关的人体各个部分的机能(包括精神状态),使之能够和谐、协调一致,积汲地进行歌唱并发挥其最大功能的方法,便称之为“正确地发声、歌唱方法”。也就是  相似文献   

10.
常言道:“无巧不成书”、“无酒不成席”。细读《史记》名篇婚坞门宴》,可以发现其“无剑不成戏”。因为在《鸿门宴》中,几乎每个重要情节都与“剑”发生了密切联系,都离不开一把把“剑”的参与。换言之,“剑”对《鸿门宴》的情节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直接推动了一些重要情节的发展。可以说,如果离开了这些“剑”,“鸿门宴”这出“戏”将难以演下去,  相似文献   

11.
文学思潮的"特性",即是指只有在"文学思潮"状态下才能得以充分显现的东西.只有当各种因素的"共同倾向性"呈现出容易被人们感知的"群体"样态时,"思潮"的生命过程才算开始."共同倾向性",既表现为"共时性"的各个完整系统之中的各环节或部分,又表现为"历时性"衍化而成的"家族相似"式的纵向现象异变中."文学思潮"的"群体性",既可以是某一特定时期以平行方式排列的集束"现象",也可以是一种现象以跨时空(指不同文化时段)排列呈现为纵向性的"现象"群体.文学思潮的"扩张性"特点,意味着它总体上不是内敛,而是外扩并具有强大的辐射性.由"点"到"面"的变化过程亦就是由单个的"思"之于群体"潮"的生成过程."点"的重要性在于,它可能最先呈现了某种趋向,潜含了外扩的潜能及被多角度接受的可能性.它首先体现为对存有"小异"的"同质"因素的"吸附",其次表现为对在对抗中日益弱化的因素的"招降"或"改编",同时也相应产生对"传统"因素的"改造"."整合性"是文学思潮"扩张性"特征的重要内涵,也是"扩张性"功能外化的主要策略."整合"中的"呼应性"和"矛盾性"(对抗性),可谓文学思潮扩展历程中最有活力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2.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具有很强的固定性,但实际上存在着“应然”和“实然”的教育目的的对立。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都不可避免地出现“实然”的教育目的,直接影响“应然”教育目的的实现,但教育目的从“实然”走向“应然”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13.
西方词汇"ideology"不能统一翻译为"意识形态",这是因为"ideology"的原义是观念学,忽视西方历史语境将其统一翻译成"意识形态"会遮蔽这个词的学科意义。在拿破仑批判观念学的形而上前,"ideology"是作为学科词使用的,其政治意义还没有出现,因此在这之前西方文献中出现的"ideology"应翻译为"观念学",拿破仑批判之后翻译为"观念学"还是"意识形态"要根据文本的语境确定,当这个词偏重政治意义的时候应翻译成"意识形态",当其偏重学科意义的时候应翻译为"观念学"。  相似文献   

14.
从词性的角度看,“美”本来是形容词而不是名词;形容词只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不指称事物本身。追问“美是什么”犹如追问“愉快是什么”、“好是什么”、“慢是什么”,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的。从概念的角度看,“美”是属性概念而不是实体概念;属性概念只反映事物的某种属性而不反映事物本身,不存在“是什么”的问题。从事实的角度看,“美”表述的是一种主观情感状态而非客观实体,追问“美是什么”是缺乏合理性的。  相似文献   

15.
晋代僧官中有“九州都维那”之职名。维那是意译词,意为知事,加上“都”字,则不仅是中国化了的名词,而且表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都维那”仅是一种僧职,其职权范围变动不一。笔者以为,“九州都维那”不可能是一个正式的职名。“僧正”职名始见于东晋。与“都维那”不同的是,僧正是一个中国的职名,置于教团之上。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其称号并不定制,至唐中后期才较普遍地定称为州一级的僧官。但“三州僧正”却并非实有其职,而是身兼三个州的僧正。“三州”和“九州”并不与其后面的“僧正”、“都维那”等僧联起来,构成一个新的实有的僧官。此种情况表明,僧官称谓有实也有虚。  相似文献   

16.
后人对王逸<楚辞章句·哀郢>"夏首,夏水口"之说多有误解,因而造成聚讼纷纭,致有"夏水口"为"入江之口"和"别江之口"之争.本文结合文献材料详加考证,认为"夏水口"即"夏首";"西浮"即"自西向东漂浮".王逸旧说未可轻易.  相似文献   

17.
释"器"     
文章分析了"器"字的金文形体,其形体为犬从的会意字,表示犬吠之义."器"一词在造字时采用了和本义相关的事件来表现.因为是有价值的器物,所以器物拥有者便养犬来看守,如遇外面生人接近或图谋不轨,则家犬就会狂吠.<说文>对"器"的形体分析不确.  相似文献   

18.
“假借”和“通假”是有关汉字用字现象的常见术语。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以同音字或音近字相替代。然而其替代的性质并不相同。“假借”相对“本字”而言、“通假”相对“正字”而言。它们分别是从文字学和训诂学两个学科的不同视角看问题的结果。从具体实例看,两者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逻辑关系上部分属不同的层面,不应把它们视为同一现象的具有互补关系的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19.
再论"循环型经济"与"节约型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型经济”作为一种理想的经济模式是可以理解的,但它毕竞是一个错误概念。在自然资源中,从原材料来看,有相当程度的难以循环性;从能源来看,在地球生态系统内根本就没有循环性可言;仅以环境要素出现的资源,就更加不可轻言循环。建议以“节约型经济”取代“循环型经济”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节约型经济含有生产的集约化即资源的充分利用、再生利用的意义,同时还有适度、明智地消费的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循环,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循环。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传统语法及有关资料展开对“it”用法的探究,揭示出该词语法和语义上的模糊点,归纳出该词的各种模糊指代用法,同时也指出模糊“it”和精确“it”是辨证的统一体,即在特定的情况下,模糊“it”可向精确“it”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