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艳 《考试周刊》2011,(79):104-105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将文化与语言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文化教育,探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一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武玉莲 《山东教育》2006,(10):21-22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因此,不懂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会一种语言。”跨文化交际意识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文化导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东西方文化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本文就语言文化、地域文化、宗教文化、习俗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要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小学英语教学是启蒙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对于学生今后学习的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我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4.
刘颖 《考试周刊》2008,(3):119-121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还要渗透跨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英语学习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日常交际中跨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黄会 《学周刊C版》2010,(10):128-129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采用圆形结构图来描述课程目标,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要实现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其中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曹莉 《考试周刊》2012,(84):114-115
2011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之课程性质明确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强调“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作为一名普通的一线英语教师.我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就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7.
吴若芳 《考试周刊》2010,(33):88-89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跨文化交际是大学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体现在语言之中。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在课内课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从而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职英语课程的文化导入有利于改善高职英语教学的特定困境,提升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文化导入应适合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又不脱离高职英语教学实际,并结合课程语言素材贯穿教学各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思辨目的语英语与母语汉语之间的文化异同,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成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灵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试验)》提出,高中英语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文化意识是此目标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帮助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的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词汇和语法,也具备了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却不能成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文化差异的壁垒没  相似文献   

10.
关薇  马冬 《林区教学》2012,(12):63-64
以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2009级应用英语专业学生文秘英语课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研究材料为基础,揭示了学生在文秘英语课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的欠缺,阐述了文秘英语课程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了高等院校在文秘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1.
蒋杰 《学周刊C版》2010,(3):69-69
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着重语言形式的学习,忽视社会文化因素对英语学习的作用和影响的问题,教材中有关跨文化交际的知识不多,教学中不注意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一个很显著的变化就是特别强调了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文化意识的培养,它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意识教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正确得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才不失其完整性。  相似文献   

13.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因此,不懂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会一种语言。”跨文化交际意识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文化导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  相似文献   

14.
张念武 《学子》2013,(12):2-4
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了交际能力的四个要素:语法性、可行性、得体性和现实性。后两个因素直接和文化有关。可见,语言、文化、交际是密切相关的,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实际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语言使用的文化背景。《英语课程标准》对现代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因此,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要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小学英语教学是启蒙教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对于学生今后学习的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们不仅要通过英语教学给学生讲授英语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引导学生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研究从分析文化与语言关系入手,深刻理解英语课程标准理念中跨文化教学的科学性,提出优化我国英语教学实践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引导下的一堂英语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新颁布的《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主动的思维方式,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基于此,我们的英语教学需要转变传统教学中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授,而忽视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倾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一、研究的意义 《金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山发.倡导体验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这种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9.
交际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英语教学交际化是新时期学校英语教学的核心。学校英语课程设置决定了英语教学质量,因此,从学生交际能力培养角度进行英语课程改革就成为新时期英语课程改革努力的新方向。文章分析了技工院校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多元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从学生交际能力培养角度就技工院校英语课程改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英语教学涌现出一个新潮流,即提倡交际法.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淡化语法教学。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因此,现在英语教学中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