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图腾崇拜的研究对于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风俗以及人的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众多对蛇存在着图腾崇拜的民族中,闽越人对蛇的图腾崇拜具有代表性.人们从敬畏到一般崇拜再到图腾崇拜,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闽越人对蛇有着一份特殊的敬意,闽越人崇拜蛇也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北海疍家人对蛇有着特殊的敬意,蛇图腾是疍家先民对自然的原始认识,疍家人从敬畏蛇到一般崇拜再到图腾崇拜,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疍家人蛇崇拜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研究疍家人蛇图腾崇拜对了解疍家的历史、风俗以及人的文化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蛇图腾崇拜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龙为图腾崇拜的民族,然而蛇也是中国古代先民所崇拜的对象。有学者认为蛇是“龙”原生形象,蛇图腾崇拜早于龙图腾的崇拜。通过对古代相关文献资料和现今文化遗存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了蛇图腾崇拜的发展与变迁,以及其与龙图腾崇拜之间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武夷山是福建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期活动于这一地区的土著民族是闽族,这一民族以蛇为原始图腾崇拜对象.闽字,在古篆文中,为篆文闽=(蠢)=(门)(门,房屋)+(0)(蛇)即门里有蛇.在《说文解字》也中提到:闽,东南越,蛇种.种种证据表明早期福建武夷山区蛇类众多,当地人尊蛇为神的独特风俗.“闽”后来成为福建省的简称.2000多年前,越王勾践后裔来到福建境内,与当地居民组合成新的部族,称为闽越族.越族的融入,促进着闽族的发展,闽越逐渐融为一体,勤劳智慧的闽越人创造了盛极一时的闽越文化.  相似文献   

5.
福建最早的名称是“闽”,其土著居民在历史上被称为闽越人。闽越人崇拜蛇图腾,他们不仅以蛇为形纹身,更以蛇画船,祈求蛇神保佑行舟平安。至今,泉州惠东女仍有在虎口、手腕等处刺青的习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对此加以解析:“闽,东南越,蛇种。”意思说的就是地处东南的古闽越人信奉蛇为图腾,认为自己是蛇的后代。而古闽越人被称为“蛇种”不仅见之于东汉的《说文解宇》和北宋的《太平御览》,成书于清代的《侯官乡土志》称:“叠之种为蛇,盖即无诸国(闽越)之遗民也”,“其人皆蛇种”。清人李调元也有“或日蛇种,故祀蛇于神宫也”的类似记栽。泉州的“泉”,在闽南语系中有两种不同的读法。  相似文献   

6.
简说蛇的图腾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蛇之图腾崇拜,是中国远古图腾崇拜中起源最早、分布最广的一种动物崇拜,至今仍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广为流行。本文仅从三个方面对现存的蛇图腾崇拜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以期对中国民间信仰中的动物崇拜有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数量较多的一个岭南地区土著民族,有着鲜明舞蹈风格的壮族舞蹈是壮族人民宝贵的民族文化。图腾崇拜是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形式。壮族图腾崇拜较广泛,是凝结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思想的产物。文章通过崇拜自然的现象图腾以及"托物赋形"的动物图腾两方面阐述壮族图腾崇拜对壮族舞蹈形成的影响,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8.
动物图腾崇拜是哈尼族自然崇拜中的一种,是哈尼族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和形式,崇拜对象丰富多样,其中以虎、龙、鹰、燕子、蛇、狗等动物图腾崇拜为主,并具有崇拜的起因、发展、崇拜的形式和方法以及民俗事象。它是哈尼族最初的原始宗教文化之一,也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王彧 《林区教学》2014,(6):80-81
在原始社会,当人类还尚未理清有关自己、有关万物的联系和来源,但同时又不乏强烈的求知欲时,就产生了原始宗教。而在这辽阔的华夏大地之上,在出现了自然崇拜、生殖崇拜之后,又产生了原始图腾崇拜。在中国宗教文化的发展史上,图腾崇拜既是原始宗教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又能很好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心理需求及信仰。基于此,着重探讨中国原始图腾崇拜的产生、发展和意义,并以龙图腾为例,通过将其与西方龙文化进行比较,以及相应时期历史文物对图腾崇拜的反映,认识到图腾崇拜,即使是在今天,也具有一定的民族标识性和现实意义,对人们的民族认同心理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这些图腾崇拜折射着一个民族的文明,英雄崇拜是其中之一。中日文化颇多交集,却在英雄崇拜上大相异趣。  相似文献   

11.
从图腾崇拜到英雄崇拜--论图腾崇拜的起源、发展与衰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晓靖 《天中学刊》2002,17(4):79-81
图腾崇拜是人类所有民族早期普遍存在的一种最初的崇拜信仰,并由此导致许多特殊的习俗。图腾崇拜产生于人们对某种动物行为和植物作用的神秘感和领带感,崇拜的图腾纷繁多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由自然的奴隶开始变为自然的主人,在自然面前,人并不是绝对的弱小,英雄人物征服自己已成为可能,于是对英雄的崇拜与日俱增,图滕崇拜就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2.
图腾崇拜是最古老的宗教信仰形式之一,世界各地许多民族都曾经存在过图腾崇拜.直至现代,还有不少的民族保留着图腾崇拜的残迹,黎族人便是其中之一.黎族有"侾"、"杞"、"美孚"、"本地"等支系,因各支系所处的具体生活环境不同,所以信仰的图腾物也各异.但蛇图腾崇拜在黎族所有支系中都普遍地存在,人们视其为始祖或是祖先死后变生的灵魂.黎族这种蛇图腾崇拜的观念,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的材料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3.
马彦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5):112-114
在蚌埠双墩春秋墓出土的青铜器和具有特殊的含义的金箔上,出现了大量繁复和突出的蛇的造型和纹样,从实物上证明了把蛇作为图腾崇拜的对象是上古时期淮河中游地区文化的独特现象,反映了古淮夷地区"夷"族氏族文化特征。其形成因素,是环太平洋地区原始宗教及太阳崇拜的一种表现,是淮河中游地区原始生殖崇拜的物化表现,是本地区地理、自然环境造成的自然禁忌崇拜作用的结果。多种因素共同形成了古淮夷地区具有地域特色的蛇崇拜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拉祜族居住地位于边疆,交通不便,环境封闭,所以,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各种传统信仰。至今,灵魂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仍然在拉祜族的社会生活中产生着较大的作用,同时,也对拉祜族的民族文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原始崇拜是原始宗教的主要内容 ,对民族文化的形成产生过重大影响。一般可以分为灵魂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四类。思茅世居少数民族由于地处偏僻 ,交通闭塞 ,故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原始崇拜的主要形态。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对龙的图腾崇拜由来已久。从龙舟、舞龙等风俗民俗活动,到与"龙"相关的装饰、服饰、习俗,再到与"龙"有关的各式语言、文字、神话传说、文物古迹,可以说中国人对龙的崇拜比比皆是。中国人对龙的这种执着的图腾崇拜,最初受原始崇拜和后期社会习俗演变的影响很大。但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崇拜还是受其内在无意识心理因素的影响、对传统文化和原型有选择的继承和发扬。龙文化和龙图腾的发展过程与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心理原型密不可分,中国人的很多无意识心理原型,都可以通过对龙的图腾崇拜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图腾崇拜作为人类原始宗教的最早形式之一,在《山海经》中有大量的记载,包括日月崇拜、植物崇拜、性别崇拜、动物崇拜以至龙凤图腾,具有丰富的宗教内涵.在重新弘扬龙凤文化的今天,研究《山海经》,追本溯源,将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  相似文献   

18.
蛇崇拜是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楚文化中的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有很多有关蛇的资料。楚文化中的蛇崇拜具有以下特色:楚人先祖与蛇有着密切的关系;蛇为冥神——保护神;蛇为邪祟——破坏者;蛇与鸟——死与生。蛇在楚文化系统中散发出独具魅力的风采,也让我们对楚先民的智慧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相似文献   

19.
运用审美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考察延平的闽蛇崇拜,该民俗流行于福建延平樟湖地区,是一种以祭蛇遣灾、祷神、保平安的民间信仰活动。蛇王庙、游蛇灯和迎游蛇神等独具特色的民俗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人文信息,反映着“生生”的审美机制;从地方性审美经验的维度来看,延平闽蛇崇拜是蛇图腾崇拜与道教神仙信仰的混融以及通过仪式的规则与禁忌来构建严肃而热烈的情感氛围;从审美功能来看,该民俗活动通过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超验性这三个层面的审美交流来强化审美认同,从而实现保境平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20.
李志磊撰文《孙悟空龙性浅析》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以龙为图腾崇拜的民族,以至于中国人对龙的崇拜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其中龙被赋予了无穷的法力。在中国文化典籍中关于龙的传说比比皆是,《西游记》中亦不乏龙的身影,龙王形象从取经前第一次出场到取经归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