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斯宾诺莎自由思想的多维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是斯宾诺莎人生和哲学追求的真谛。在自然必然性的背景之下,斯宾诺莎否定人有自由意志。他认为自由不是自我决定的自由,而是按照人自身本性的必然性行动的自由;自由作为一种德性,是人精神力量的实现,是人完善性的最高体现;自由的获得、实现和保障在于人作为人存在具有的理性和社会维度。  相似文献   

2.
作为17世纪荷兰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斯宾诺莎,他的唯物主义哲学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思想标线。斯宾诺莎沿着笛卡尔开辟的理性主义道路,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由于学界对斯宾诺莎哲学的褒贬不一,对斯宾诺莎哲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客观地辩证地理解斯宾诺莎哲学的性质,从整体上把握分析其思想,并由此阐明其在西方哲学史中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统观点认为斯宾诺莎的哲学在本体论方面属于唯物主义一元论,在认识论方面属于唯物主义唯理论。本文从斯宾诺莎的著名命题“神即自然”、“神或实体”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出发,对斯宾诺莎的哲学本体论及认识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斯宾诺莎的哲学应当是带有明显二元论色彩的思辩的唯心主义。这样定性,对于更加客观地认识斯宾诺莎哲学的本质以及对于正确分析与认识斯宾诺莎时代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斯宾诺莎的政治哲学主要采用了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斯宾诺莎在批判笛卡尔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实体学说。他从唯一的、普遍的、无限的、永恒的实体出发,将人、社会、国家都看作是实体的样式,以心物平行论为基本原理,阐明了自己的国家学说。此外,斯宾诺莎还在继承马基雅维里政治哲学经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从当时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的政治现实出发,探讨了不同的政体如何能够保障人民自由实现的问题。这两种研究方法在斯宾诺莎的政治哲学中是相互统一的,既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古典哲学史上,费尔巴哈可称得上一个杰出的唯物主义者。他的主要贡献就在于用唯物主义阐明了哲学的基本原则,在于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他认为,自然和人是他的哲学的主要对象,是哲学认识的基本的和唯一的客体,亦即哲学的出发点和基础。因此,我们把其哲学称之为人本学,即关于人的学说。 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说所研究的主要是人的本质,其主要表现为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理性。 研究人的自然属性就是把人放在自然界加以考察,故有人把它称之为自然主义。费尔巴哈认为,人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自然的产物,因而人的本质是它作为自然物所具有的自然属性。他说,自然和人,这两种东西是属于一体的,而且自然是人的根据:“自然是与存在没有区别的实体,人是与存在有区别的实体。没有区别的实体是有区别的实体的根据——所以自然是人的根据。”  相似文献   

6.
心物关系学说是斯宾诺莎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作为认识客体的自然事物的观念与事物自身的关系,包括人的身体与身体观念的关系,在这里心灵被理解为表现事物本质的一种属性;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的心灵能力与身体结构的关系,在这里,人心被理解为接受外界事物观念的身体的功能;作为认识过程中人的心灵与外界事物的关系,在这里,心灵被理解为对外界事物的反映。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只有正确地理解了斯宾诺莎心物关系学说的三方面的联系和区别,才能正确把握他的哲学,也才能对他的哲学作出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斯宾诺莎认为,自然是人之生存无法超越的可能性,人与自然和谐有其必然性;人不仅是自然整体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和谐的共生共存的整体;只有实行民主政治,才能实现人与社会的真正和谐;每个人都在追求身心和谐一致的全面保存。斯宾诺莎哲学中丰富的和谐思想值得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借鉴、吸收。  相似文献   

8.
斯宾诺莎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具有连续性,政治生活包括政治权威都是自然生长的结果,而不是人类意志的产物。他将政治建立在人的自然本性的基础上,这使他的政治哲学具有了自然主义的特征。斯宾诺莎政治哲学中的自然主义是首尾一贯的,它的出发点和目的始终是个体的自我保存,自我保存的最高形式是自由,但是这种首尾一贯的自然主义却有着致命的缺陷。斯宾诺莎政治哲学中的自然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思想史上,斯宾诺莎是辩证法的卓越代表之一,他的自由观尤其具有深刻的辩证性。因此,了解他的自由观的贡献和局限,是研究自由理论发展史所必不可少的部分。第一、斯宾诺莎第一次提出了“自由的必然性”和“必然性的自由”这样的辩证概念,表述了自由和必然性可以互相转化的思想。在思想史上,形而上学者总是把自由与必然对立起来。决定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原因的,没有无原因的事件,因此人的言行不可能是自  相似文献   

10.
在思想史上,斯宾诺莎是辩证法的卓越代表之一,他的自由观尤其具有深刻的辩证性。因此,了解他的自由观的贡献和局限,是研究自由理论发展史所必不可少的部分。第一、斯宾诺莎第一次提出了“自由的必然性”和“必然性的自由”这样的辩证概念,表述了自由和必然性可以互相转化的思想。在思想史上,形而上学者总是把自由与必然对立起来。决定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原因的,没有无原因的事件,因此人的言行不可能是自由的。非决定论则认为,世界上存在着相当数量的无原因的偶然机遇,这就使人有了自由。斯宾诺莎坚持决定论,反对非决定论。他说:“其所以说一物是偶然的,除了表示我们的知识有了缺陷外,实在没有别的原因。”他认为世界处于普遍因果联系之中,偶然性不是客  相似文献   

11.
"际"是王船山哲学的一个核心范畴.在船山那里,际首先包含了分际、相际与交际三重意蕴.际之三重意蕴与海德格尔对德文词Innigkeit的沉思颇多相通之处.际进一步展开为天人之际.从天人之际这一最源始的经验现象出发,船山哲学系统地探讨了何为天,何为人,何为际.船山的幽明之论、气化说、性命之学,以及船山关于情、诗、语言的思考无不奠基于际之视域.在此意义上,际构成了船山哲学的一以贯之之道.  相似文献   

12.
西方认识论与现代性关系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认识论和现代性两者之间存在着深层的、内在的关联。这个论题起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1、 17世纪的科学革命是作为第一哲学的认识论兴起的现代性背景 ;2、与古代认识论相比较 ,作为第一哲学的认识论体现了哲学自身的现代性 ;3、笛卡儿以来的认识论传统和西方现代文化的一些核心观念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支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Franciscus Van den Enden (1602–1674) is commonly considered as the man who taught Latin to B. de Spinoza (1632–1677). It is unknown if he actually taught him something else, but we do know he used a pedagogy of his own and made the young philosopher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pedagogical issues. The present article helps to document their relationship from a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by clarifying Van den Enden’s ideas on a most debated subject: the use of honorary titles to distinguish pupils in the classroom. In particular, it shows how the rejection by Van den Enden of titles commonly used in Jesuits schools finds echoes in Spinoza’s philosophy. At the same time,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rough their common participation in theatrical plays, Van den Enden and Spinoza shared a pedagogical experience that helped to overcome the problems linked to the introduction of a hierarchy, not theoretically, but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14.
笛卡儿追求精确知识的方法要求必须有一个上帝最为终极奠基和辩护,辩护和奠基功能有三:一是知识因果链中的始因;二是观念的来源和真确性的保证:三是在心灵与物质两个平行的实体间建立联系井在自身达至统一。但上帝的引入是理性推证的结果.这自然对两者的定位问题就不可避免地引发其问的张力思考,也或理性的主动性对上帝起着一种斥力作用.对此张力的消解又必然产生理性失基后的无措状态.该怎样整体消解之问的张力和摆脱理性的无措困境,笔者认为这样,一是消除理性的形而上根基。消解张力;二是把生成性概念引入知识建构领域.把生成作为知识之在,从而摆脱理性的无措状态。  相似文献   

15.
笛卡尔哲学有其严密的逻辑体系,作为一位出色的数学家,他追求的是清晰、明白和确定的知识。他首先使用普遍怀疑的方法扫清障碍,建立了"我思故我在"这一第一原理,然后由此推出了物质世界和上帝的存在,就此他的整个玄思体系建立了。笛卡尔不仅将哲学带入反思,而且确立了主体论原则。  相似文献   

16.
冯樨 《宜春学院学报》2013,(11):81-84,139
尤金·奥尼尔的创作思想上的复杂性,突出表现在他对东西方各种宗教与哲学思想的吸收上,他对个体与世界,生命与永恒,现世与彼岸的认识呈现出前后矛盾的特征,尤其在他的后期创作中,略带悲观的冷静无为思想以及对混沌与静止世界的痴迷,成为奥尼尔神秘主义思想的突出表现.在不幸的个人生活以及东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下,如何看待生命的本质,人与神灵的关系,人如何得救,才是奥尼尔神秘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朱谦之的唯情哲学在中国近代哲学中独树一帜,它以非理性的“情”作为宇宙、人生的本体,以与情合一的直觉作为哲学的根本方法,并通过“性情”之辩提出了情善说,论证了情这一非理性要素在伦理价值中的正面意义。这些思想不仅对于唯理性哲学具有纠偏作用,而且对于全面地理解个体生命,对于哲学的健全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勒伯朗士是17世纪西方著名的哲学家.他的著作《有关神的存在与性质的对话》研究了中西方哲学的矛盾与冲突,并对中国哲学与斯宾诺莎主义进行了批判.从介绍马勒伯朗士的生平与哲学思想入手,解析他在《有关神的存在与性质的对话》一书中体现出的对“中国哲学家”的认识、关于神的存在与性质的论证及其认识论思想.  相似文献   

19.
斯宾诺莎所说的人的思想自由有两层含义:一是一个人具有理性,他就有了自由;二是人具有天赋的自由思考判断之权,这一自由思考判断之权是不可转让的,企图从思想上控制人民的政府是暴虐的政府。由于学术界存在着误解,因而有必要对斯宾诺莎关于自由与必然关系的思想进行辨析。此外,在言论自由的问题上,斯宾诺莎的论述有模糊不清的地方。也应加以细致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