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质点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动力学特征是:质点所受合力提供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设质点的质量为m,作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线速度为v,周期为T,角速度为ω,则有F合=F向=ma向=mv2/r=mω2r=m(2π/T)2r.  相似文献   

2.
物体运动的轨迹是圆的运动叫做圆周运动.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的一种,速度的方向沿曲线的切线方向且时刻在发生变化.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指向圆心的力(这样的力叫做向心力),产生的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的大小an=v2/r=ω2r=4π2r/T2(1) 向心力的大小F=man=mv2/r=mω2r=4mπ2r/T2(2) 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是按照效果来命名的,由某一个力或某几个力的合力来提供.在不同性质的力作用下,圆周运动的特点是不一样的. 一、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圆周运动研究天体运动(如行星绕太阳运动或卫星绕行星的运动…  相似文献   

3.
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中普遍适用的一条规律.它是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技术的理论基础.近十年的高考试卷中出现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试题相当多,值得同学们重视.解答关于人造地球卫星的试题,我们要掌握下面两个近似关系:1.卫星在其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是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万有引力=向心力.用公式表示就是GMmr2=ma,式中的r是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a是向心加速度.根据解题的需要,可用v2r、ω2r、4π2T2r代替a,从而可得到:v=GMr√、ω=GMr3√、T=2πrrGM√、M=4π2r3GT2、r=GMT24π23√、Ek=12mv2=GMm2r等…  相似文献   

4.
1.BD 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Mm/r2=ma,GMm/R2=mg,联立解得"神舟八号"在对接时的向心加速度a=gR2/r2,选项A错误.由GMm/r2=mrω2,GMm/R2=mg,联立解得"神舟八号"在对接时的角速度ω=√(gR2/r3),选项B正确.由T=2π/ω,得"神舟八号"在对接时的周期T=2π√(r3/gR2),选项C错误.由GMm/r2=mv2/r,GMm/R2=mg,Ek=1/2mv2,联立解得Ek=1/2mgR2,选项D正确.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比例关系在数学应用中特别重要。2005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涉及计算的问题,大都可以应用比例关系解决,并使解题过程简洁明快。例析如下:1.把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视为圆周。由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之比可求得A.火星和地球的质量之比。B.火星和太阳的质量之比。C.火星和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之比。D.火星和地球绕太阳运行速度大小之比。由开普勒天体运动定律:轨道半长轴三次方与公转周期平方之比等于常数,有r31T21=r32T22,答案C正确;由圆周运动公式:v=2πrT,有v1=2πr1T1,v2=2πr2T2,v1v2=r1T2r2T1。答…  相似文献   

6.
1.C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得运动半径之比R1∶R2=1∶2的两卫星所受万有引力之比为4∶1,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向心加速度之比为a1∶a2=4∶1,选项A错误;由a=v2/R可得线速度v=√(aR),线速度之比为v1∶v2=√2∶1,选项B错误;由动能公式可知动能之比为Ek1∶Ek2=2∶1,选项C正确;由运动周期公式T=2πR/v可知运动周期之比为T1∶T2=√2∶4,选项D错误.  相似文献   

7.
一、解决万有引力问题两个基本思路思路1.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m)/r~2=mv~2/r=m((2π)/T)~2r=mω~2r=mωv具体使用哪个公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使用G(Mm)/r~2=m((2π)/T)~2r的频率比较高,因为实际生活中星球的运转周期容易确定,例如地球绕太阳转的周期就是  相似文献   

8.
俞立先 《物理教师》2004,25(4):6-57
在一物理习题册中有这样一题:如图1所示,小球原来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剪断B、C之间的细绳,当A球重新达到稳定状态时后,则A的(A)转动半径变大.(B)速率变大.(C)角速度变大.(D)周期变大.原题的答案是A、D .它的解法是:当B、C之间的绳剪断后,由于此时小球A要作圆周运动所需提供的向心力f向>mBg ,所以A的转动半径必然增大,B物也随之上升.当A球达到稳定状态后,由于此过程中,机械能守恒,所以12 mAv2 -12 mAv0 2 =-mBgh ,其中h是平衡后,B物上升的高度;v、v0 分别是小球A始末速度.因为h >0 ,所以,v0 >v ,速率变小.根据稳定前后,…  相似文献   

9.
一、从一道试题讲起如图1所示是一个绕地球作椭圆轨道运行的人造地球卫星。卫星在远地点b距地心的距离是近地点a距地心距离的2倍。设卫星在a点的速度是v_1,角速度是ω_1,向心加速度是a_1;在b点的速度是v_2,角速度是ω_2,向心加速度是a_2.则v_1=()v_2,ω_1=()ω_2,a_1=()a_2。(选自哈尔滨出版社,“北大、清华、人大附中高中毕业班各科试题解”p.200第5题) 书中给出答案是:v_1=(2v_2)~(1/2),ω_1=(2ω_2)~(1/2),a_1=4a_2。我认为前二个答案是错误的,其解答过程书中虽未给出,但要得到上面的结论必采用了如下推理过程。根据动  相似文献   

10.
如图1所示,质量为m的子弹以速度v0水平击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的木块,木块长恒为l,质量为M,木块对子弹的阻力f恒定不变,子弹穿过木块后木块获得动能为EK,若木块或子弹的质量发生变化,但子弹仍穿过,则()v0s lv2图2v0m M图1变化,但子弹仍穿过,则()A.M不变,m变小,则木块获得的动能一定变大.B.M不变,m变小,则木块获得的动能可能变大.C.m不变,M变小,则木块获得的动能一定变大.D.m不变,M变小,则木块获得的动能可能变大.解析:子弹穿过木块过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设子弹穿过木块后速度为v1,木块获得速度为v2,木块发生的位移为s.对子弹运用动能定理得:-f(s l)=21mv12-12mv20.(1对木块运用动能定理得:fs=12Mv22.(2由(1)(2)两式解得:fl=21Mv20-12Mv12-12Mv22.(3作出子弹、木块v-t图,如图3所示:由v-t图易知:AB图线斜率大小表示子弹加速度大小a1=Mf;OC图线斜率大小表示木块图3vv0v1v2Ot0tCBA加速度大小a2=Mf;ABCO梯形“面积”大小表示木块长度l.当M不变,m变小,则a1变大即AB斜率变大,表示木块长度l的...  相似文献   

11.
我们熟悉了g(x) =Asin(ωx φ) B的最小正周期T =2π|ω|,那么|g(x) |的最小正周期呢 ?定理 1 已知f(x) =|Asin(ωx φ) B| ,A、B、ω、φ为常数且A、ω≠ 0 .1.1 若B =0 ,则f(x)最小正周期为T =π|ω|;1.2 若B≠ 0 ,则f(x)最小正周期为T =2π|ω|.定理 2 已知f(x) =|Acos(ωx φ) B| ,A、B、ω、φ为常数且A、ω≠ 0 .2 .1 若B =0 ,则f(x)最小正周期为T =π|ω|;2 .2 若B≠ 0 ,则f(x)最小正周期为T =2π|ω|.定理 3 已知f(x) =|Atan(ωx φ) B| ,A、B、ω、φ为常数且A、ω≠ 0 ,则f(x)最…  相似文献   

12.
《高中生》2004,(6)
假设“神舟”五号实施变轨后做匀速圆周运动,共运行了n圈,起始时刻为t1,结束时刻为t2,运行速度为v,半径为r,则计算其运行周期可用()A.T=t2-t1nB.T=t1-t2nC.T=2πrvD.T=2πvr(唐小明供稿)2004年第2期“趣味竞答”参考答案因为第2004号小球恰能到达最高点,所以mg=mv2R,v=gR√。小球在半圆轨道上端和下端机械能守恒,有12mv2+mg·2R=12mv20042。解得v2004=5gR√。在第1号小球与第2号小球碰撞的过程中,有mv0=mv1+mv2,20032004×12mv02=12mv12+12mv22。解得v2=10011002√+12v0。由于碰撞了2003次,故v2004=(10011002√+12)2003v0。∵v2004=5g…  相似文献   

13.
王峰 《物理教学探讨》2006,24(15):19-20
学习“向心加速度”后,不少学生甚至也有的老师认为“向心加速度是描述圆周运动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为何会产生这样的误解?可能是教材对“向心加速度”的描述是“Fn产生指向圆心的加速度,就是向心加速度,它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其表现就是改变了速度的方向”(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4.5第一版)所致。但事实上有一例可说明上述看法的错误。例题一根轻质细杆绕其一端O点匀速转动,杆上分布A、B、C三点,如图1所示,已知rA相似文献   

14.
实验装置主要由姿态角度传感器、蔬菜脱水篮、刻度尺三个核心部件组装而成。转动蔬菜脱水篮,利用姿态角度传感器采集向心加速度、角速度等物理量数据,利用刻度尺测量转动半径,通过蓝牙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电脑端。借助Excel软件处理数据,插入散点图,可得到向心加速度与角速度平方成正比的直线图像,并且比例系数等于姿态角度传感器的转动半径。通过实验探究得到向心加速度与角速度、半径的定量关系式a=ω2·r。  相似文献   

15.
在与均匀恒定磁场B垂直的平面内有一长为l的直导线ab,设导线绕a点以匀角速ω转动,转轴与B平行,求ab上的感生电动势的大小? 当角速度一定时,导线ab上各点的线速度v与半径r成正比(v=ωr),导线在单位时间内切割磁力线的条数可等效于导体以平均速度v=0+v_b/2在单位时间内平移切割磁力线的条数,感生电动势(?)=Blv=1/2 Blv_b =1/2Bωl~2.  相似文献   

16.
题1 一条细线穿过光滑水平板上的小孔,一端拴小球A,另一端连接砝码B,B的下端再连接一砝码C,现小球A正在水平板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1所示.如果将连接B 和C的细绳烧断,则小球A在新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它的轨道半径r、角速度ω、线速度v 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r增大,v不变. (B)ω不变,r减小. (C)r增大,v减小. (D)r不变,v减小. 分析将连接B和C的细绳烧断时,A受到的拉力不足以提供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所以A做离心运动,轨道半径r变大,砝码B上升.  相似文献   

17.
[典型问题精讲][例1]两颗人造地球卫星质量的比m1:m2=1:2,轨道半径之比r1:r2=3:1,求:这两颗卫星运行的周期之比;线速度之比;角速度之比:向心加速度之比:向心力之比。[解析]处理这样的问题一般都是建立静力学的向心力与动力学向心力相等的式子来解决。即  相似文献   

18.
一、选择题1.对于万有引力定律表达式F=Gmr12m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公式中的G为万有引力常量,它是由实验测得的,而不是人为规定的B.当r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近于无穷大C.m1与m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D.m1与m2受到的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而与m1与m2是否相等无关2.甲、乙两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角速度和线速度分别为ω1、ω2和v1、v2,如果他们的轨道半径之比R1:R2=1: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ω1∶ω2=22∶1B.ω1∶ω2=2∶1C.v1∶v2=2∶1D.v1∶v2=1∶23.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面说法中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一、带电粒子的电性不确定形成多解例1如图1所示,直线边界MN上方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磁场区域足够大.今有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从边界MN上某点垂直磁场方向射入,射入时的速度大小为v,方向与边界MN的夹角为θ,求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解析:设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则T=2πm/qB.若粒子带正电,其运动轨迹如图2中轨迹1所示,则运动时间t1=(2π-2θ)T/2π=2m(π-θ)/qB.若粒子带负电,其运动轨迹如图2中轨迹2所示,则运动时间t2=22θπT=2qmBθ.点评:正负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不同导致双…  相似文献   

20.
罗小利 《快乐阅读》2013,(27):78-79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向心力,理解它是一种效果力。(2)理解向心力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在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的过程中,体会控制变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自信心。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公式的建立。(2)理解向心力的公式,并能用来进行计算。2.教学难点向心力的来源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向心加速度,同学们复习一下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学生活动】an=v2/r=rw2=4π2/T2【教师活动】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那产生向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