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犯罪学走出理论研究困境的最好的武器。尽管目前学界对实证的研究方法在犯罪学研究中的主导地位有了一定认识,但是对实证的研究方法仍然认识不足,也没有理性看待实证法和思辨法在犯罪学研究中的关系,由此导致我国犯罪学研究徘徊不前。通过对上述问题的阐述,对实证研究方法在犯罪学研究中的作用做出回答并进行理性反思,进一步回答关于我国犯罪学研究的范式选择问题,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正在从理论研究不断向实践探索转变。特别是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战略。通过分析2007年—2012年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相关研究成果,本研究探讨了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展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生校园欺凌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基于犯罪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等多学科视域对校园欺凌的成因进行跨学科的深层交叉探究,深刻剖析校园欺凌行为背后的社会、心理、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内在机理,从多学科视角出发,建议构建立交桥式社会化防治体系。加强协同化领导体系,构建社会化的预防体系,形成专业化的处置体系,共同治理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犯罪学的学科定位及属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论是从学科理论上还是从学科管理上 ,我国比较重视刑法学而轻视犯罪学。其实 ,从社会利益和社会实践上看 ,犯罪学理论的社会价值已超过了刑法学 ,因为它从研究整体犯罪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入手 ,提出预防犯罪的系列对策。而刑法学只研究对犯罪的惩罚而不研究犯罪的其他对策。到目前为止 ,我国在教育管理上则把犯罪学列在刑法学之下 ,这似乎影响了犯罪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进而影响了我国对犯罪问题的治理。本文就犯罪学的学科定位、学科管理、学科属性谈谈看法。一、犯罪学的学科定位专业、学科的定位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和要求 ,学…  相似文献   

5.
秦李 《中国教师》2011,(15):33-34
<正>媒介素养教育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目前,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体系。我国大陆地区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仅有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广东省中山市作为"敢为天下先"的城市,作为全国第一个有  相似文献   

6.
《广西教育》2010,(4):32-34,53
1978年,李吉林开始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历经30年,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构建起独树一帜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情境教育作为中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即被列为国家教委(即后来的教育部)向全国推广的八个科研项目之一,科研成果连获教育部首届、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既是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基石,又是高等教育实践发展的需求,还是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彰显。我们应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全面把握高等教育学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建设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即通过知识论的追问以理清高等教育学学科体系脉络、回归学科起点以推进高等教育学元研究的开展、立足系统整体以处理好高等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建设高等教育学学术体系,即一方面要夯实基础,促进作为“学”的高等教育学学术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躬行实践,促进作为“术”的高等教育学学术体系建设;在合理表述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的基础上建设高等教育学话语体系,即完善话语内涵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学话语体系、扩充话语外延以建设具有共同关怀的高等教育学话语体系、立足时代主题以解决时代问题为主构建高等教育学话语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犯罪学是集各门科学之大成的综合性学科,是为了预防和减少犯罪现象的发生。以实证和思辨的方法研究作为社会现象的犯罪现象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社会科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犯罪学教学和研究进一步受到重视,许多大学开设了犯罪学课程。目前高等院校犯罪学教学中存在着轻理论重实践、师生关系庸俗化、教学缺乏创新等问题,犯罪学教学应有的美之境界主要包括理论之美、教师之美和智慧之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日前教育部举办了纪念职业教育改革发展30年座谈会。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黄尧表示,目前,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形式多样、灵活开放的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为我国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动态     
我国已建立世界最大的职教体系我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从1978年到2011年的30多年间,职业教育已经累计为国家输送了2亿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11年,我国有中等职业学校13177所,  相似文献   

11.
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近代学派分别以犯罪行为与犯罪人为重心,系统地进行犯罪分类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犯罪预防措施。刑法学与犯罪学与之相呼应,也分别建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前者主要以行为性质展开,关注的是行为的法益侵害属性,竭力表述不同性质的行为在具体犯罪构成上的区别,而犯罪学主要展示犯罪原因与犯罪预防个别特征的犯罪人的类型。因此,有必要以犯罪学为基础,从犯罪构成的角度探讨犯罪分类,提出微观预防与宏观预防相结合的犯罪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2.
Considerabl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ttention has been devoted to the practice of peer review across various disciplines in the previous couple decades. Recently, Raymond Paternoster and Robert Brame indicated that it is necessary for criminology to follow suit and begin to provide a critical inquiry of the blind review model. Literary theory and writing studies have examined literate practices for decade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has identified that literate practices, like peer review, are interactional and co-constructed across discourse communities. The unique character of peer review in criminology remains unknown however. Discussions with 40 of criminology’s most influential scholars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begin constructing a broad context of criminology’s peer review by challenging universal knowledge through individual experiences.  相似文献   

13.
贝卡利亚是犯罪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1764年《论犯罪与刑罚》是贝卡利亚犯罪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从学科定位上,犯罪学是研究一定历史阶段的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的科学。从犯罪学的研究角度上,贝卡利亚进行了有益地探索,主要体现在犯罪的衡量标准、犯罪原因以及犯罪的预防三大方面,为我们后世进行犯罪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Cohn and Farrington’s work in citation analysis has examined scholarly influence within criminological research for over 25 years. The current analysis tracks the ten most-cited scholars and each scholar’s most-cited works in four international criminology journals and six American criminology and criminal justice journals over twenty-five years and five time periods—1986–1990, 1991–1995, 1996–2000, 2001–2005, and 2006–2010. This approach extends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to citation analysis by documenting increases and decreases in individual citation careers as well as in the most-cited scholarly contributions of the most-cited scholars during a period of significant growth in criminology. The most-cited works mostly fall within the areas of developmental and life-course criminology and criminal careers, reflect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topics in criminology.  相似文献   

15.
Although some have claimed that criminal justice and criminology have arrived as disciplines, recent research reveals that there is little consistency amongst Master's programs. This paper replicates and extends previous research into curricular requirements. The required course curricula of United States programs offering a Master's degree in criminal justice or criminology are described. This research identifies correlates of specific course requirements and provides a discussion of the current and future state of criminal justice and criminology graduate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学生暴力犯罪呈愈演愈烈之势,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借用在犯罪学中对犯罪原因系统研究的方法,对影响学生暴力犯罪社会宏观因素、社会微观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以及被害人因素分别做了一番解析,希望能借此为学生暴力犯罪的防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对于犯罪治理而言,刑法重在惩戒而预防不利;犯罪学重在提供与犯罪有关的知识,但无法与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接轨,即践行性不够;相比之下刑事政策由于具有权威性、灵活性、针对性、过程性、科学性而成为人类应对犯罪的第三步理性选择,它既可以作为沟通犯罪学与刑法学的桥梁,也可以广泛吸取犯罪学及相关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制定独立于刑法的刑事政策,以达到全面治理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结果犯是指构成要件中规定了构成要件行为和结果的犯罪,与犯罪停止形态没有直接关联,立法规定结果犯体现了结果无价值的倾向;我国刑法理论的结果犯是指结果发生为犯罪成立标志的犯罪,是犯罪成立意义上的犯罪类型。结果犯的结果,有的根据法规范特征可以得到简明判断,有的需要进行实质的犯罪论解释。结果犯作为行为犯相对应的犯罪类型,只有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不存在犯罪未完成形态之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