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工业能源消耗结构的优化路径及地区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璇  贾蕾玉 《软科学》2017,(6):46-50
通过构建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治理与投资的收益和效用均衡模型,分析能源消耗结构、环保规制与投资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发现:工业能源消耗结构受到污染排放和治理、投资结构、技术、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条件的差异也影响着能源消耗结构的优化.由此从产业结构、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等方面提出能源消耗结构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2.
自1950年以来,世界能源消耗量已上升了3倍多。据世界能源委员会预测,由于全球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到2020年,世界能源消耗量将从目前的每年120亿吨煤当量上升到190至250亿吨煤当量。巨大的能源消耗增长,迫使人类改变因循多年的能源经济结构,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在这场世界性的能源经济结构变革的浪潮中,德国走在了前列。  相似文献   

3.
史红亮  陈凯 《软科学》2012,(1):36-41
运用Laspeyres指数及其分解模型,把我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变动分解为结构份额变动和效率份额变动。我国钢铁行业能耗强度在考察期间呈现下降趋势,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主要是各经济区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结果;除了少数年份外,各区产能结构的调整促进了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相对于效率份额,我国各经济区钢铁行业结构份额调整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较小。我国钢铁行业能源强度的下降应该发挥各经济区产能调整的作用;钢铁行业能耗强度的降低要特别注意环渤海经济区、东北经济区、中部经济区3大经济区的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耗特征及能效提升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要在工业化背景下理解中国的能源消耗与节能减排,并着重分析了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耗特征及能效提升途径.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后20年期间,中国以低能耗支撑了经济高增长,但这只是暂时现象,是由多种非结构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单位GDP能耗呈现上升趋势,这与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有关.从长期来看,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耗仍将遵循工业化中能源消耗的一般规律.未来中国能源效率提升的政策途径应该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进步、能源价格、区域经济、能源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多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农业用水量约占全省总用水量的2/3,是水资源的最大用户,农业用水量最大,节水潜力也最大,所以进行辽宁省的节水潜力分析及制定适宜的农业节水措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渠系输配系统、田间灌溉及水分生产效率三个方面分析了辽宁省的农业节水潜力,并结合辽宁省农业节水现状,从农业种植结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牧区节水灌溉、旱作节水农业、节水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农业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6.
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本文运用完全因素分解方法,将影响中国钢铁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因素分解为效率因素和结构因素,选取1980~2005年样本区间数据,建立了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因素分析模型,对各因素的影响份额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由于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使效率因素成为中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强度降低的主导性因素,相对于效率份额,产品结构的变化对能耗强度降低的影响不大,甚至总体结构份额呈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各产业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以安徽省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建筑业为主要产业能源消耗指标,借助单位根检验法构建产业能源消耗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线性模型,验证二者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刘畅  孔宪丽  高铁梅 《资源科学》2008,30(9):1290-1299
利用中国29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在中观层面上对中国工业部门及其内部不同能耗特征的各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不仅研究了技术进步及能源价格对工业行业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还考虑了高耗能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产权结构以及能源替代等因素.实证结果表明,科技经费支出的增加有助于高能耗行业能源效率的提高,这些行业通过加强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将有很大的节能潜力;企业产权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对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有显著影响;能源相对价格的提高对工业行业的节能降耗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电力、石油等能源产品占总能源消费比例的增加降低了工业行业特别是高能耗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资源能源消耗零增长的拐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世界各国资源和能源消耗的趋势分析入手,重点探讨了中国资源和能源消耗的特征,以及促进资源能源消耗下降的举措,最后测算出中国资源能源消耗零增长的拐点是在2040年。  相似文献   

10.
肖涛  张宗益 《软科学》2011,25(2):7-10,23
以我国1990~2008年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数据为基础,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和VEC模型对数据进行了分析与处理。长期和短期而言,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都存在从能源消耗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这表明:我国能源消耗推动了经济发展,拉动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基于循环经济深入发展的减物质化多重因素分解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李慧明  王磊 《资源科学》2008,30(10):1484-1490
从减物质化的内涵出发,阐述减物质化是循环经济深入发展和维持生态经济大系统均衡和功能的关键。基于拉斯拜尔指数和完全分解模型,对减物质化进行多重因素分解,研究物质强度、经济结构和经济规模对物质减量的影响,分析物质消耗的反弹效应与减量效应,以1985年~2006年我国能源消耗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扩张是驱动我国能源消耗的主导因素,21年间共计驱动能源消耗23.6×108t标煤。经济结构的不尽合理增加能源消耗1.82×108t标煤,经济规模效应与结构效应的叠加使我国能源消费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能源强度的减量效应共节约能源9.67×108t标煤,但强度因素的物质减量效应被经济规模扩张效应的增加所抵消,能源消耗的反弹效应明显。因此,在通过物质强度指标调控物质流动路径和方式的同时,应注重经济结构良性调整产生的减量效应,进而减小与抑制反弹效应,通过物质绝对减量指标测度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魏艳旭  孙根年  李静 《资源科学》2011,33(7):1338-1345
本文依据1953年-2009年统计数据,以单位产值能源消耗为指标,将新中国划分为两个阶段(1953年-1977年和1978年-2009年),比较了两个阶段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从1953年-1977年,随着人均GDP的升高,人均能源呈同步增长;单位产值能耗从6.76t标准煤增长到17.9t标准煤,能源消耗弹性从3.59下降到-0.58,两者呈现反相关性;从1978年-2009年,随着人均GDP的增大,人均能源消耗波动上升;单位产值能源消耗从17.50t标准煤下降到5.05t标准煤,而能源消耗弹性波动较大。本文依据IPAT方程从广义技术角度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前30年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依赖性较大,对技术依赖性较小;而后30年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依赖性减弱,对技术依赖性增强;技术转变与技术进步是引起这种变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苏省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研究江苏省化石能源消耗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江苏省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2年、2007年和2012年的投入产出数据,结构分解方法(SDA)分析江苏省化石能源消耗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整体上经济增长诸要素(消费、投资、调出和出口)是促进能源消耗的最主要因素,而能源强度变动效应是削减能源消耗增量的最主要因素,技术变动效应虽然对能源消耗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很小;不同产业中,农业和建筑业中的能源强度变动效应促进了能源消耗,建筑业和服务业的技术水平在节能方面出现“倒退”的趋势;工业是江苏省能源消耗的主要来源,在工业中,制造业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部门。最后,提出四项对策建议,为实现江苏省经济与节能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能源消耗变动影响因素的结构分解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尚红云  蒋萍 《资源科学》2009,31(2):214-223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耗也大幅度增加,如何有效节能降耗,实现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人类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推导能源消耗变动的一种前沿性结构分解分析形式,将能源消耗变动分解为能源强度变动、技术进步变动和最终需求变动3种影响因素。利用中国1997年和2002年的投入产出数据表数据首先测度不同因素对能源消耗总量变动的影响程度,然后分别测算28个行业的3种影响因素变动对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消耗变动的贡献与特点,结果发现:能源强度变动并没有使所有行业能源消耗都减少;技术进步导致所有行业的每种能源消耗之和都是增加的;28个行业中,最终需求变动的方向与四种能源消耗变动的方向完全一致。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节能降耗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辽宁省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现状,揭示了辽宁省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指出:辽宁省应打破地方割据,整合高校、科研结构、金融机构、中介服务等优秀创新资源,构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总体模式。  相似文献   

16.
焦文献  陈兴鹏  贾卓 《资源科学》2011,33(12):2401-2407
经济增长和能源节约需要统筹兼顾,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应减少能源消耗。本文以甘肃省工业部门24个细分产业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各产业的能耗比重及其变化情况,发现能源消耗集中在六大高耗能产业,并且其比重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其次,应用能耗产出弹性分析了能源消耗与产业产值增量变化之间的相对关系,重点评价了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可持续状态;然后,应用改进型结构分解法分析了部门结构变化和部门强度变化在工业部门能源强度降低中所起的作用,并通过进一步分解产品结构变化和产品强度变化对部门强度变化的影响,还原了部门结构变化对工业部门能源强度降低的真实作用;最后,结合甘肃省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的现状提出了节约能源的重点方向,并总结了应用改进型结构分解法分析产品结构和产品强度变化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能源对经济的影响不仅仅需要从能源结构角度分析,还需要兼顾经济结构方面,并且能源结构和能源经济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想要避免因为能源消耗对经济产生的影响,还需要对能源经济发展存在的限制进行分析,然后对能源经济以及能源结构进行优化,最终实现快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智能家庭能源管理系统结构,同时考虑到能源消耗和能源的产生。采用ZigBee技术的能源计量模块用来监控家用电器和灯具的能耗,基于电力线通信(PLC)的可再生能源网关用来监测可再生能源发电。家庭服务器用于收集能源消耗和发电数据,分析它们的能量值,并控制家庭能源使用时间表降低能源成本。考虑到能源消耗和产生,该HEMS结构有望优化家庭能源的使用达到家庭能源费用节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全局最优角度建立了省区低碳经济增长优化模型,找到了在全国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约束下各省经济增长最优路径,预测了各省碳排放、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状态。结果表明,若2010-2015年各省能耗强度与碳排放强度均能够实现政府制定的降低目标,将会阻碍山西、宁夏、内蒙古和贵州的经济增长,但能促进其他省区的经济增长;提高北京、河北、上海、浙江和广东的经济增长有利于带动山西、内蒙古和贵州的经济发展,但会提高部分省区的能源结构碳强度;全国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最优降幅分别为18.19%和19.56%。除海南或青海的碳排放、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处于增长连接状态外,其他省区均处于弱脱钩状态,说明在经济增长最优路径上各省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各省碳排放增速均小于能源消耗增速,说明各省能源结构将逐渐优化。  相似文献   

20.
闵惜琳 《科技管理研究》2012,(15):96-99,107
从低碳经济测评指标体系研究现状出发,构建低碳系统测算环节图,根据能源消耗、治理环节,将低碳评价所涉及测算方法按碳排放、碳足迹、碳源控制、碳汇建设、碳中和五大类进行归纳和评述。各方法分别涉及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能源结构以及能源利用率等碳排放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