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文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档案馆是档案信息资源的保管和利用中心,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挖掘档案的文化底蕴,强化档案馆文化功能的发挥,发挥档案文化在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和作用,是当前摆在我们档案馆面前值得认真研究和努力实践的重要问题。一、把握档案馆文化的特性文化与档案、文化与档案馆之间…  相似文献   

2.
档案馆是文化事业单位,其文化事业性质是国家赋予档案馆的国家意志。《档案法》明确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这一规定体现了档案馆文化事业单位的自身属性,同时,也确立了档案馆在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3.
局馆分立以后,综合档案馆网站的建设应突出体现档案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应以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为目标。根据学习科研和普遍性两大文化需求提出了综合档案馆网站建设中存在档案编研、开放档案、教育培训、娱乐功能、档案文创产品、页面设计等方面问题。为促进档案利用和档案文化的传播,综合档案馆网站的建设应注重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休闲娱乐功能、互动反馈页面设计等。  相似文献   

4.
档案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档案馆是档案文化的主要建设单位,基层档案馆则更是在档案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档案传统管理模式及自身定位等因素影响,档案馆、特别是基层档案馆的文化功能优势没有被显现出来.本文正是基于为提升档案馆的文化功能的目的,对基层档案馆档案文化品牌建设开展相关调查研究,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档案馆档案文化品牌建设对实现档案馆在文化领域中的主体地位有积极贡献,也是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给档案文化建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而高校档案馆的现代档案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很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档案馆档案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和不足,探究高校档案馆档案文化建设工作的创新思维和发展方向,对未来高校档案馆的档案文化建设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档案馆保存着国家和民族集体记忆,有着丰富的档案文化资源,是文化资源开发的宝库。近年来,档案馆在文化阵地建设上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未能充分发掘自身优势,档案馆建设文化阵地需要在档案馆资源建设与开发、特色的展览体系和文化品牌、文化交流推广机制等方面下功夫。1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馆藏档案是打造文化阵地的基石,也是档案馆文化阵地建设的基础一环。  相似文献   

7.
高校档案馆既是档案工作管理和档案收藏机构,更应是宣传教育和文化传播机构。高校档案馆应利用档案的特色文化功能,去展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8.
高校档案馆既是档案工作管理和档案收藏机构,更应是宣传教育和文化传播机构.高校档案馆应利用档案的特色文化功能,去展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9.
档案馆是国家档案事业的主体,也是广东文化大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今年二月召开的广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来自韶关、梅州、湛江、汕尾、阳江、揭阳六个代表团的59名人大代表就扶持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档案馆建设共提出了6个建议案,档案馆库建设再次成为人大代表关注的热点之一。自2003年档案馆建设纳入《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规划纲要》以来,广东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按照省档案局在惠州召开的档案馆舍建设现场会的要求,努力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逐步推进档案馆建设,为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档案以及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提供重要场所和…  相似文献   

10.
归吉官  郑琳琳 《档案》2023,(2):10-17+21
档案用户满意度是衡量档案馆档案利用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标尺,同时也是进一步提出发展策略和科学进路的重要依据。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利用方差分析、交叉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档案馆档案利用服务用户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用户个体特征与其档案利用需求和行为息息相关,并直接影响着其对档案馆档案利用服务的满意度;用户对档案的利用受档案馆所处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影响;用户对档案的利用方式取决于档案馆数字化建设水平,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背景1.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重点与热点。其中档案网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馆对外宣传与提供利用的窗口与途径。档案馆通过档案网站快速及时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并了解档案用户需求,把握档案利用的规律,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增强社会利用档案意识。档案网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技术手段,馆藏是档案信息建设的基础与核心。档案馆提供现行文件服务,一方面丰富馆藏,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创新,档案馆职能的创新;档案网站中现行文件服务建设是档案信息化的一部分,是档案馆创…  相似文献   

12.
档案馆工作走向文化市场应成为档案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档案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提供利用,为社会全面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本文拟就档案馆走向文化市场的几个问题谈些初步的认识。一、档案馆走向文化市场的重要性档案馆工作走向文化市场,其实质是开发档案信息,参加文化市场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档案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档案在文化领域的巨大作用,古今有之,举不胜举。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史上,虽然由于自然的和人为的原因,古代所形成的档案多有亡佚,但其精华都以档…  相似文献   

13.
丁静虹 《档案与建设》2007,(5):24-24,28
档案馆作为保管和利用档案这一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基地和中心,其所具有的“记载文明、推动创新”的文化属性,决定着档案馆应该也可以在推动文化建设、特别是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来,在档案界掀起了一股 "建设公共档案馆"的热潮,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都在相机而动,广东省也不例外。这充分说明档案界并未与时代脱节,而是希望以档案馆所保存的材料,为建设人本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等方面,发挥其作用。然而,从目前我省各级档案馆的档案利用人群来看,我们离"公共档案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相似文献   

15.
公共档案馆就是档案资料来至社会各方面,并把档案向社会各方面提供利用的档案馆。把档案馆建设作为“文化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这是公共档案馆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当今是信息时代,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社会和人们的档案意识比任何时候都强。开放历史档案,皇家档案走出深宫,已公开的现行文件中心的建立,受到公众的普遍欢迎,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加快公共档案馆建设已势在必行。公共档案馆是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我们的综合档案馆、专业档案馆都可向公共档案馆发展。公共档案馆与其他档案馆是因分类标准不一而得出的不同称谓。…  相似文献   

16.
马仁杰  王静  边文婧 《档案》2013,(6):11-14
综合档案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文化建设中主要承担着为社会公众提供档案利用服务、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利的重任。我国综合档案馆应主动参与公共文化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档案服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三部分论述:一是对档案产业化的可行性进行阐述,提出档案文化不能完全产业化,但可以在某些方面行进产业建设;二是档案馆无法成为档案文化产业的主体,这与它的文化事业属性不符,也与档案馆在社会转型期的建设目标不一致;三是提出档案文化产业最合适的主体应是档案中介机构,并分别从理论上和实践发展趋势上对此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8.
档案馆作为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机构,其基本任务是收集和科学管理档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积极开展利用工作,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从档案馆的性质和任务本身,实际上就决定了档案馆具有传递档案信息、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服务、进行社会教育、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等功能,其所特有的文化形式和教育手段及所产生的作用,也是其它机构和单位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加强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以来,全社会重视、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档案界也不例外。广大文化学者、档案工作者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等重大课题,结合档案行业的特点,就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开展了广泛的讨论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档案馆作为国家法定的文化事业单位和档案文化建设的承载体,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其服务定位和功能拓展也引起了档案界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档案馆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的主阵地,有必要大力加强其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0.
<正>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记录,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加强档案馆文化建设工作,既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档案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广安市各级档案馆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依托档案资源优势,以开发利用为重点,以服务社会为根本,稳步推进档案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