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琦 《新闻世界》2012,(7):288-289
随着"走转改"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创作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走基层"有力地保障了新闻真实性,也锻炼了新闻队伍。  相似文献   

2.
正值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之际,从中央到地方,一大批记者行走于基层的路上。记者们深入偏远山区,深入艰苦一线、深入平日里不常去的地方,既采写了大量满怀深情的鲜活新闻,又在走基层过程中加强了职业和自身修养,可谓收获多多。  相似文献   

3.
郭晓 《新闻传播》2012,(2):47+49
随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推进,大量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不断涌现,受到群众欢迎,基层记者在这次活动中更是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一直以来,身处市县级的编辑记者比较能真实地接触到"地气",他们的稿件来源多是一线或第一时间的采访,但是基层记者在两腿走基层的同时还要带着感情、带着思考接  相似文献   

4.
基层有新闻,最精彩的新闻来源于基层。曾有一位年轻的记者问新闻界的老前辈穆青"记者怎样才能尽快成才?"穆青告诉他,成才没有捷径也没有秘诀,记者只有把根扎在人民群众之中,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穆青认为,做记者决不能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一旦脱离了,记者的职业生命也就完结了。联系新闻战线深入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记者认为,新闻工作者更应当加强和基层群众的联系,积极到新闻一线去、到基层去,释放自己的正能量。一、带着责任走基层走基层是一个"苦旅",或者说是一个"苦差"。因此,有的记者不喜欢走基层,认为到基层采访又苦又累,有可能走了基层之后依然是没有成效、两手空空,还不如  相似文献   

5.
2012年8月30日,中宣部在北京举行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理论研讨会。会议认为,2011年8月起,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以来,一大批源于基层实际、内容生动鲜活、文风清新质朴的优秀作品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一大批奔走现场一线、善于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的优秀记者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6.
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是新闻战线坚持"三贴近"、推进改进创新的生动实践,是锤炼队伍、转变作风、改进文风的有益尝试。2010年和2011年春节期间,作为一名地方党报记者,笔者连续两年参加了编辑部组织的“新春走基层”系列采访活动,深入基层一线,记录感人故事,反映农民丰富多彩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于晓娟 《新闻世界》2013,(12):154-156
记者走基层是对新闻记者的一次历练和对其职业素养的提升。记者走基层要深入一线,将新闻写在大地上,走基层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本文试从实践角度探寻记者走基层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丁伟 《东南传播》2016,(9):140-141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级新闻媒体从台长、总编到编辑、记者,纷纷走进基层、深入一线,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创作出了一大批生动鲜活、有血有肉、有价值、有影响的好作品,获得了受众的广泛好评。走基层,是新闻媒体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尊重新闻真实性原则的重要内容;是锻炼新闻队伍,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信仰的新闻人的重要手段;是孕育优秀新闻作品,提升新闻影响力、生命力、号召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典型事例,从走基层走出新视角、走基层讲出好故事、走基层提高新水平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走基层对新闻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记者走基层活动是时代呼唤记者扎根新闻前沿、了解民生,激发记者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培养、塑造具有时代精神的记者队伍,记者走基层通过亲身体会、实际调研改善文风、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树立新闻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走基层活动,受到地域、人文、重视程度的影响,开展过程中存在不务实、走过场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0.
李德忠 《军事记者》2011,(11):60-61
人接地气文冒热气 近一时期以来,广播、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纷纷开辟记者"走基层"专栏,浓墨重彩刊发记者在基层一线的现场见闻。我们《前卫报》也大张旗鼓地推出"走基层·我在现场我报道"专栏,陆续刊发记者的亲历式见闻。一篇篇稿件像带着露珠的鲜花清新感人,深受读者好评。  相似文献   

11.
靖晓燕 《新闻窗》2012,(2):20-21
2011年7月以来,贵州日报记者部响应省委宣传部及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关于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的号召,结合深入开展对我省重大的发展战略"两加一推"的宣传报道战役,组织多种形式的"走基层,到一线,听民声"活动,成果丰硕。更重要的是通过发扬踏踏实实的采访作风,采写了大量文风清新、可读性强、可信性高的优秀新闻作品。同时,通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便记者部这支队伍的作风更加过硬、素质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去年以来,全国各级各地的新闻媒体按照中宣部的要求,纷纷开展"记者走基层"活动,黄冈日报记者也当仁不让地加入到这一滚滚洪流中。其实,早在1998年,黄冈日报就拉开了"记者走基层"大幕。14年来,黄冈日报记者活跃在基层这个大舞台,从未离开,而且乐此不疲。因为我们的记者知道,新闻的营养来自于基层,鲜活的素材取自于基层,情真意切的优秀作品埋藏于基层。  相似文献   

13.
“新春走基层”活动开展九年多来,全国新闻战线的记者纷纷深入改革发展现场,深入生产生活一线,听民情、访民生,体味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把新闻写在大地上,写在人民心坎上。这一活动中产生了大量生动鲜活的新闻作品,锻炼了新闻队伍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更对传统的报道视角构成有力冲击。  相似文献   

14.
"走转改"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简称。目的是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着力提升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吐鲁番日报社按照活动要求,适时开展了"走转改"活动,组织一批一线记者组成报道团,深入两县一市一线"蹲点",采写了一大批来自基层、清新朴实、生动鲜活的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记协在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组织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以踏踏实实的采访作风,采写出一批反映基层实践,反映基层群众心声的新闻作品。按照走、转、改的活动要求,嘉兴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也组织采编人员深入农村基层,积极参与走、转、改活动。根据嘉兴的特点和新闻综合频道的实际,频道决定先把桐乡濮院镇作为记者蹲点的第一个联系点,随后再把建立联系点的工作在采编人员中铺开。台副总编辑、频道总监等亲自带队来  相似文献   

16.
9月19日,山东省记协组织山东24家媒体的青年编辑记者赴枣庄革命老区走基层蹲点调研。出发之前,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在全省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座谈会上强调: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接地气才能有  相似文献   

17.
李幽幽 《军事记者》2012,(11):16-16
随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深入开展.广大编辑记者们踏人火热军营,感知官兵情愫.记录基层点滴,采写了一大批文风朴实、感情真挚、清新脱俗的好文章、好作品。实践汪明,广大编辑记者只有切实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沉淀真情,写出的新闻作品才能贴近实际、符合官兵口味、满足受众需求.采写的新闻才能言之有情、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因此.只有在走基层中走得自觉、走得长久,改文风才能改得全面、改得彻底。  相似文献   

18.
闫杰 《新闻传播》2012,(4):30-31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走基层活动,不仅有利于记者转变作风、改进文风,更有其深刻的理论意义:走基层使新闻回归本源;走基层使记者回归服务主体;走基层使新闻媒体提升了公信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仰望阿里     
今年春节期间,在新闻战线开展的"记者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我有幸成为人民军队报社第一个乘专机到达阿里,第一个在阿里边防过年的记者,历时12天,采写了《阿里官兵首次搭乘专机回家过年》《风雪中,走基层活动却让人回味无穷。登上地球之巅。就懂得了牺牲奉献。边防是军事记者的另一个“家”。士兵就是这个“家”里的“亲人”  相似文献   

20.
一、变革时代,我们用什么确定新闻座标? 1、基层与高层 "好新闻出自基层",这是我当记者至今听得最多的"名言"之一。好新闻真的仅仅出自基层吗?我所以提出这个问题,肯定不是讨论基层有没有好新闻,更不是质疑记者要深人基层,我自己从来都是把深入基层作为新闻采访不可或缺的路径。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好新闻的坐标能不能这样界定,如此提法会不会误导记者的新闻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