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世界听见》是贵州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开发的一档原生态音乐体验栏目。本文把常规收视分析与跨媒体受众研究相结合,对该节目的收视特征、节目特色、宣传推广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针对节目内容生产和宣传推广提出比较实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农电视节目是以广大农民为固定收视人群和服务对象的特定节目,要从微观到宏观实现栏目内容的专业化和专业内容的丰富化。其特征主要包括:特定的目标收视群体、相对专一的内容及与之统一的个性化风格等。从电视节目的商品属性来说,节目的服务对象是农民,  相似文献   

3.
《让世界听见》是贵州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开发的一档原生态音乐体验栏目,采用演播室竞演与真人秀形态结合的形式,将民族地区的民间采风与创作演唱相融合,多角度展现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本文把常规收视分析与跨媒体受众研究相结合,对该节目的收视特征、节目特色、宣传推广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针对节目内容生产和宣传推广提出比较实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外国电视节目逐渐在中国流行,我国观众的收视习惯、收视时间也不断地变化,随着《疯狂主妇》、《越狱》等一系列美剧在中国的热播,让观众对"季"播出有了更多了解。电视市场在不断地发展,节目与节目之间的竞争已经没有过去激烈,随之而来的是频道与频道之间的角逐。  相似文献   

5.
观众收视心理研究与电视收视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观众是构成电视消费市场的首要因素。对电视观众的研究,现在虽然越来越被电视台所重视,但在栏目的策划和影视剧的编排上,我们更多研究的还只是收视对象的成分构成,也就是节目是做给谁看的;而对观众的收视心理,研究得还远远不够。即便是由权威机构提供的收视率调查数据分析,也是从收视群的组成成分入手,而对于观众的收视心理,即节目为什么会赢得观众青睐或为什么不受观众欢迎,则涉及得并不充分。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3年来,总体收视状况呈明显提升态势。大量的新闻资讯节目,满足了不同收视时段各类观众的收视需求,并产生了一批高质量高收视的品牌栏目。常态栏目的有力支撑和直播节目的日益常态化,在电视观众中形成了有大事看新闻频道的强大舆论影响力。新闻频道收视率  相似文献   

7.
作为两岸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从1992年开办以来,就将台湾观众作为最主要的收视对象之一,并开办了《天涯共此时》等专门为台湾观众服务的栏目。而在台湾,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早已纳入有线电视网中,台湾观众很容易就可以收看到这套节目。台湾的有关报刊登载的电视节目预告中,“大陆中央台”节目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据台湾《卫星与有线电视》杂志调查,“大陆中央台”在1998年卫星频道市场全日普及率排名中并列第三位,在综合频道普及率排名中与TVBS并列第一位。显然,目前这套节目在台湾已有一定数量的观众,在台…  相似文献   

8.
钱立磊 《新闻世界》2010,(7):104-105
随着电视竞争的日趋激烈,为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对信息获得的需求,具有"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民生新闻应运而生。安庆电视台《天天直播》栏目以关注民生的本地化策略,成为当地电视收视的一片绿洲。  相似文献   

9.
苗辰雯 《东南传播》2012,(11):178-180
对于一档电视节目而言,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该节目的主持人决定的。作为电视节目的"代言",主持人的言谈、风格以及表现方式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观众对于该栏目性质与内涵的认知,也进一步对栏目的收视效果、品牌打造以及广告利润空间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媒介资讯日益发达、传播渠道方式更为多元化的今天,如何把握好一档节目的基调、引导观众领略节目内容的魅力,成为主持人在屏幕内外的诠释与交流互动中,值得重新考虑和反思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于珧 《记者摇篮》2007,(3):12-14
目前,在电视媒体进行市场化管理的大环境下,面临向收视率要效益的同质化大众节目的激烈竞争,对农节目无疑成为边缘化的小众节目,生存现状未尽人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高达80%以上,农村农业始终承载着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任务。但是当下对农电视节目却日益缩减,停滞不前。面对着生存和发展的双重挑战,对农节目该怎样正视来自收视市场的压力和自身改革的迫切要求?值得从业者深思。辽宁电视台卫星频道从2006年8月5日隆重改版以来,立足辽宁,放眼全国,对大型对农节目《黑土地》进行了全新的打造和品牌重塑,从节目定位、编排方式、栏目包装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大胆改革和有益尝试。在新农村建设的感召下,一手抓社会效益,一手抓经济效益,连续创造收视奇迹,在超早间播出时段中市场份额连续攀升,甚至达到55%的收视份额,其收视业绩在全国早间时段和对农节目中都是非常罕见的。《黑土地》栏目从而率先一步,成为全国对农节目的领军栏目之一。有鉴于此",本期关注"这次从各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对《黑土地》栏目进行全面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汪永辉 《视听界》2009,(1):68-70
一般认为,收视率高的节目意味着受欢迎的程度高。收视率调查反映的是系统、连续的收视数据,能够最直观地传达基本的传播效果信息。但是,收视率调查只是对观众收视行为的一种考量,无法说明观众对节目的喜好和评价。观众满意度调查则填补了这一缺陷,电视台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对频道、栏目或其中的某一方面通过与观众的直接接触,了解观众对节目的意见。满意度调查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节目的综合分析,为节目制作人员提供实质的、明确的帮助,从而提高节目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沈琪 《声屏世界》2003,(12):40-40
节目主持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要被观众认可和接受,必须积极主动参与所主持栏目的策划工作,了解、掌握节目的全过程,洞悉观众的收视心理,在主持中正确体现栏目的宗旨,实现编导的意图,并具有驾驭节目的能力。主持人只有积极主动参与才能明确为观众服务的目的。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名牌栏目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一名节目主持人理所当然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栏目制作的全过程,只有这样节目主持人才能真正了解节目宗旨并以独特的风格魅力走进广大观众的心中。前几年我主持了本台首创的休闲栏目《假日漫步》。这个栏目在双休日播出,观众面广,服务对…  相似文献   

13.
姜宏敏 《记者摇篮》2005,(12):48-49
电视媒体的经营同其他行业一样,如今正在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向品牌竞争过渡。实践证明.推出一个品牌节目或栏目能够激活一个收视时段,创造一个新的收视群体,甚至能够使一个电视频道乍现生机。在现今电视频道和栏目越来越多,节目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打造品牌栏目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季 《视听界》2009,(4):106-107
《阿福聊斋》是无锡都市资讯频道的一档大型方言新闻杂志类节目,节目开办四年多,从最初的每周两档,每档10分钟,到现在每周七档,每档55分钟,节目内容不断充实,节目形式不断丰富,收视率和收视份额名列无锡地区前茅,形成了节目稳定的收视群体,成为无锡一档颇具影响力的品牌节目。  相似文献   

15.
从一些较为知名的电视节目来看,收视效果较好的节目对策划工作都比较重视,尤其是综艺类和真人秀节目的策划工作更是如此。一些重大题材的电视专题节目,还从高等院校的新闻传播学专业聘请了一批学者作为策划人,利用专业"外脑"提升节目的策划水平。策划的主要功能不仅体现在形式的创新上,更主要的是将节目内容的创新推向一个新的层面。  相似文献   

16.
谭宗琪  吕Die 《视听界》2002,(6):33-34
节目编排的依据有多种,如频道定位、宣传任务、节目生产能力等。而收视率之所以也是节目编排的依据之一,这是因为:节目编排不仅仅是电视台的主观行为,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播出的节目能够为尽可能多的观众收看。这就要考虑观众的收视行为、收视习惯等因素。而收视率正是可以告诉我们这些因素。那么,如何在编排节目时考虑收视率因素呢?  相似文献   

17.
电视对农节目的困境及突围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大的目标收视群体与屈指可数的几档节目,强烈的信息饥渴与隔靴搔痒般的节目内容——对农节目总量短缺,内容不实用缺乏针对性,时段安排边缘化,原本就不多的节目又在收视率末位淘汰制的游戏规则下不断地被腰斩——以往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电视对农节目境况不佳,生存堪忧。在全社会  相似文献   

18.
我国609%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国家统计局,2003),农户成为职业划分观众的最大收视人群。目前,我国近1000个电视频道开办了农业节目,上到中央台,下到县级台。农业节目除了具有一般电视栏目定期播出,专题为主的特点外,它的突出特征是每一期、每一个节目都凸显“农味”。直接服务于“三农”。分散在其它栏目的农村题材节目,包括消息、评论、专题、电视剧、戏曲、综艺等都不列为本文的农业节目。  相似文献   

19.
冯萍 《视听纵横》2007,(4):32-33
电视“播出季”的“季”并非传统意义上季节的“季”,所谓按“季”播出就是指电视台根据电视收视市场观众收视习惯所呈现出的季节性变化,对频道的节目内容和播出时间安排进行相应的调整。[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在基于机顶盒的时移收视和基于互联网终端的收视中,观众把目光更多地投向了电视剧、综艺和电影,其收视曲线和电视直播呈现出大体一致的运行趋势。同时与直播收视相比,时移收视排名更优的节目具有人物或项目复杂多样、角色交错互渗、情节起伏剧烈且指向多元、知识信息量大等特点,并能加大年轻、高学历观众的比重,强化节目市场定位,实现目标观众精准到达。电视媒体踏踏实实做好直播节目,瞄准中青年、中高学历观众,在内容设置上切合时移收视规律,并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兼容各种视频节目,满足观众的自我表现和窥视他人的欲望,才能适应新的收视环境,实现新媒体时代的多屏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