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在语言学界引起了一场“革命”。作为一名数理逻辑学家和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试图通过对语言研究来探究人的大脑。他的语言天赋论——即人生来就具有语言生成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LAD)是对斯金纳、布龙菲尔德等行为主义者提出的“白板说”的有力挑战,为解释人类语言及语言现象开辟了新的道路。这两种学说有各自的哲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由此引发了迥异的教学法启示。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聋哑英语"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语言环境,学习动机,语言输入和情感因素.而在多媒体发达的今天,"视听说"教学正好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和提供大量有意义的语言输入.学习者在视听后能进行一系列"说"的活动.在进行"视听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情感因素,使到学习者敢于开口,乐于开口说英语.  相似文献   

3.
"Die(死)"的"职业变体"不仅体现了一种丰富多彩的英语语言现象,而且展现出一种异彩纷呈的英国行业文化.在同义对比的层面上,勾画、整合它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给英语学习者提供认知多词同义,联想记忆、迅速扩充英语词汇量的启示;并更加凸显语言与文化互动互现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4.
在汉语语言中,"说"字因其丰富的内涵而被广泛地应用,在英语语言中,"说"字同样以多种面貌出现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本文结合多方资料,对"说"字的基本译法进行简要分析,以望对"说"字的英汉使用方法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从总体修辞效果来看,英语是"静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英语很少用(限定武)动词而用其它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倾向.名词化成为英语使用中的普遍现象,构成了静态为主的语言特征.相比之下,汉语是"动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汉语有一种多用动词的习惯.本文从<论读书>(Of studies)部分原文和译文差异对比入手,探讨了英语的"名词化现象"以及英汉互译中静态和动态的转换规律.  相似文献   

6.
赵静 《现代语文》2006,(9):102-103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对不同民族的语言的发展,在某种程度、某个侧面、某个层次上起着制约的作用.可以说语言和文化是一个整体,而词汇是语言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是最为敏感、内涵最为丰富的部分,也是最能反映民族文化特点的部分.严格地说,不同民族语言的词义系统是无法类比的;词汇的意义,尤其是词汇的深层意义,只有在该文化本身的体系中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本文从中国的"龙"和英语中"dragon"、俄语中"Дракон"等词在翻译的可译和不可译现象谈起,主要着眼于汉语文化词语的对外汉语教学,从词汇和文化的关系角度,谈谈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7.
从总体修辞效果来看,英语是"静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英语很少用(限定武)动词而用其它手段表示动作意义的倾向.名词化成为英语使用中的普遍现象,构成了静态为主的语言特征.相比之下,汉语是"动态"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汉语有一种多用动词的习惯.本文从<论读书>(Of studies)部分原文和译文差异对比入手,探讨了英语的"名词化现象"以及英汉互译中静态和动态的转换规律.  相似文献   

8.
网络会话中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和我们在日常面对面交际中使用的语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英"语码转换现象是网络会话语言中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本文从Jef Verschueren的语用员应理论的角度对网络聊天室中存在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进行探讨,阐述其发生的原因、社会语用功能及其与发生在面对面交际中的语码转换现象的语言特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商务英语中的"互动式"教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商务英语专业班的教学中,我们尝试了"互动式"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师生配合密切,学生彼此合作,调动了各种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登台表演,展示自己的语言天赋,课堂有声有色,情景并茂."互动式"教学既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也是对理论教学的促进.  相似文献   

10.
本文调查了母语为英语的学生有关汉语介词"对"使用方面的偏误,并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汉、英对比,分析"对"和相应的英语对译介词在语义、句法、语用上的区别和联系,考察汉英之间的本质区别以及"对"的特点,目的在于让留学生体会汉英两种语言对同一现象的不同表达方式,从而使学生减少偏误,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朱德付  王祥 《文教资料》2008,(36):51-52
"英语混合语"现象具有广泛的历史成因,为特定经济、政治和意识影响下的语言产物.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混杂语"中的英语"皮钦语"有其不同的生成机制:妥协说、自尊说和强弱势说等,而且人们对"语言混合"过程中的各种变体有着理解上的偏误.  相似文献   

12.
训诂学上通过对"对文"来训释词语,解读语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方法.本文以"薄罚"的文字之误,引发对"对文"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并对它的作用进行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13.
莱布尼茨是17世纪天赋观念论的代表。在反驳洛克的经验论及对笛卡尔天赋观念说的批判继承的过程中提出并阐述了自己的天赋观念说。本文从他的天赋观念的含义入手,分析了他对天赋观念理解的独到之处,阐释了莱布尼茨“天赋观念”在认识形成特别是真理性认识的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我们研究人的认识活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外语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放在重要地位,因为学语言不说是学不好的.我国英语教学最薄弱之处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差,从小学到中学学了近十年的外语,能听会说的人不多,尤其是越到高年级,"哑巴"英语现象越严重.近年来,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多给学生开口说话的机会,充分激发学生"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5.
言语的"流行风"现象,即"谜米"现象,是语言使用中的普遍现象.论文通过对其形成的内在语用机制的探讨,揭示了其发生是"语用偏离"和"语用顺应"交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又是人类趋同(或一致性)与求异双重心理结构的语言表征.它印证了列文森(Levinson)关于"社会语用或社交功能理据是语言变化和‘语言游戏'的内驱力"的论断.  相似文献   

16.
"听力轰炸",让女儿爱上英语 小雨会两岁半时,赵殿伟无意中发现女儿有语言天赋.有一次,赵殿伟在家里备课,不自觉地读起了英语,坐在一旁的小雨会听得非常认真,还小声嘀咕个不停."如果把这一天赋作为突破点引导女儿一步步迈向成功的大门,那该多好哇!"想到这里,赵殿伟立即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17.
在对泰国学生的汉语教学中发现,泰国学生在使用基本方位词"里"和"中"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偏误现象.本文以泰国北部清莱皇家大学中文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方位词"里"和"中"的使用和偏误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对比分析、统计分析、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归纳出泰国学生使用偏误的种类与特点.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徐秀敏 《江西教育》2022,(11):76-77
让学生熟练运用英语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英语学习的过程即不断"输入"与"输出"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通过"听"和"读"达到输入语言的目的,再通过"说"和"写"来内化和重组输出的语言.本文重点探究如何进行语言的高效输出.  相似文献   

19.
从功能一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一系列关于汉语"W呢"问句现象的问题.认为,"W呢"问句是一个跨语言的表达手段,其实质就是"话题性",故可以称之为"话题问句".话题可以发问,这是话题核心功能在话语中的自然延续.话题问句也有语言问的差异.在非话语概念结构化语言(如英语、俄语等)里,话题问句是一个话语的手段,只能作承前的对比问,疑问点决定于对比信息中的相关述题.而在话语概念结构化语言(如汉语、日语等)里.话题问句不但同样可以作对比问.其中的"NP+话题标记?"还可以作自主问,问NP的所在.这个语法意义不是它组成成分(如汉语里"NP"和"呢")的简单相加,也不是通过会话推理得到,而是相对独立于语境的.这一构式背后是人类关于空间感知的认知基础.在话题概念结构化的语言里,话题的语法性质提供了这一认知基础在语言里实现语法化的语言内部条件,因而这一语法表达带有浓郁的类型学特色.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索绪尔的"语言"和"言语"理论谈起,强调了"语言"和"言语"是语言学研究的又一条交叉口.并用此理论区分了"语言教学"和"言语教学",并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例,分析现存的经院式教学的现象,忽视了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由此提出在语用规则、言语交际能力、文化因素、课外教学方面培养学生言语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