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楚山璞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  相似文献   

2.
<正>和氏之璧楚国有一个叫和氏的人,在山上得到一块璞玉,拿去献给厉王。厉王叫玉匠来看,玉匠看了说:"这是一块石子啊,哪里是玉石!"厉王认为和氏骗他,把他办了  相似文献   

3.
【写作文题】阅读短文《和氏献璧》,并以所涵盖的内容为话题,写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和氏献璧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甍,武王印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日:“石也。”王  相似文献   

4.
关于西周"国人"的成份,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史学界已讨论多年,迄今未成定论.因为这一问题没有解决,所以对厉王时期"彘之乱"的性质,各家看法很不一致.范老认为,"工商业者住在大邑,称为国人","彘之乱"是一次百工和商人为反抗厉王过度勒索  相似文献   

5.
“这些材料我也发现过,为什么没能写出文章来?”不少青年同志见到报刊上有些文章的题材暗合自己曾经有过的“发现”时,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是从和氏之璧的故事以及拙文《笔耕初期的误区与应对策略》(见本刊2006年第1期)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一点启示的。现不揣冒昧谈点体会,旨在与青年朋友交流并请方家教正。和氏之璧的故事多有记载,说法大同小异。据《韩非子·和氏》云: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  相似文献   

6.
《石玉其人》(《内蒙古教育·犁花》1999年第1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小说。一读,想起了《韩非子·和氏第十三》。楚人卞和,在荆山得到一块包含着玉的矿石,献给厉王。厉王叫王匠察看,说:"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撒谎欺君,下令砍掉他的左脚;武王即位后,悲剧重演,又砍掉了他的右脚;文王即付后,他抱着工矿石在荆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继而流出血来。文王派人问他"缘故",他说:"我不是悲伤脚被砍掉,而悲伤把宝玉叫石头;忠实的人被称为撒谎的人。"文王叫工匠剖开矿石,果然得到稀世宝玉。当初,厉王和武王若像文王这样,…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841年,西周镐京发生了“国人暴动”。对其性质,史家众说纷纭,笔者独意为诸侯贵族政变,曾撰文辨之。(参见《人文》1983年笫五期)现就《诗经》有关篇章,再作深入研究。(一)“国人暴动”的原因是天子和贵族矛盾的激化“国人暴动”,诸史籍多有载及,然其原因,则史载不明。总其大概有二:一是厉王弭谤,一是厉王专利。厉王虐,国人谤王,虐之如何,史无载焉;厉王专利,诸侯不满,所专何利,语  相似文献   

8.
厉王止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得弭谤矣,乃  相似文献   

9.
厉王止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得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  相似文献   

10.
有则故事我始终难忘。可能它与我生平有关。楚人和氏于山中得,急忙奉献厉王。厉王使玉匠相之,说,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罢了。厉王以欺君诳上罪砍去和氏左足。厉王一死,和民又将贡之文王,结果又被剁去右足。可怜的和氏终日抱哭于山中,把眼睛都哭瞎了。直到武王即位,和氏所抱之才被钦认为玉。记得初闻此事,感叹之余也曾责备:有玉怎不懂自用,何苦献与他人招来横祸!及至后来始明白,如此愚蠢者并非和氏一人,和氏老乡屈原大夫不就抱玉自沉于汨罗江冰凉的水流中么!不过这段老掉牙的古旧,如今看来确有许多值得推敲发微之处。首先,…  相似文献   

11.
论《周易》的成书时代、思想内容和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周易》本书的确切论据,论证了《周易》写成于西周厉王末年。还以《周易》本书的确切论据,论证了《周易》是为帮助厉王复国中兴而作。由于所用的都是本证,而且相当充分,因此这些前无古人的结论都是难以动摇的。本文还突出了《周易》以退为进、以后取先、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策略,并多方面概括了“孚”的巨大作用,认为这些都是作者以之作为厉王复国中兴的强大思想武器,也发前人所未发。至于占筮对《周易》的诬枉,在本文提出的无可争辩的事实和理论面前,也彻底破产了。  相似文献   

12.
这个成语来源于“和氏壁”这个典故.荆山位于当时楚地境内,楚人称之为“楚山”.楚人和氏于楚山之中得玉璞,献给厉王.厉王使制玉匠人辨识,认为是石头,厉王因此割断了他的左足.厉王  相似文献   

13.
《邵公谏厉王弭谤》共四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二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周厉王的暴虐,引起人民纷纷指责,而厉王变本加厉,任意屠杀,严禁舆论,人民敢怒不敢言。文章先以非常简洁的文字刻划了周厉王残暴的嘴脸。“厉王虐,国人谤王。”在西周历史上,周厉王是一个转折点。他对外不断用兵,对内无限度地剥削人民,又采用贵族荣夷公的计  相似文献   

14.
西周晚期,特别是厉王、幽王统治时期,政治腐败日益严重,谮人之风日弥,可谓"谗口嚣嚣".昏庸的君主不分黑白是非,宠信谗言之人.谗人得志,身居要职,而正人君子遭受陷害,身陷囹圄.一些贤良的贵族、士大夫整日忧谗畏讥,或恐自身朝不保夕,或忧国家岌岌可危.<诗经·小雅·巷伯>就是反映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这是"寺人孟子因被谗受害而作以泄愤的诗"(孔颖达<毛诗正义>).  相似文献   

15.
<大雅·卷阿>是君王出游时臣下所献之诗,在西周诸王中,穆王以喜爱游历著称,有史籍记载为证.<卷阿>位于"正大雅"之末,处于由治转乱、由盛转衰的特殊位置;与之相应,穆王时期是西周极盛时期,其下接厉王,正处于由盛而衰的时期.<卷阿>是<诗经>中惟一出现凤凰的诗篇,而凤凰崇拜在西周穆王时期达到极致.分析、考查<卷阿>的内容及其特殊位置,有诸多证据可以证明此诗作于西周穆王时期.  相似文献   

16.
楚人和氏得玉璞而刖双足,世人嗔怪厉王、武王不识玉。其实,和氏献的并不是玉而是璞--含玉的石头,文王使玉人理其璞才得其玉--和氏之璧。璞打磨才会成玉,木受绳才能挺直,怎样使作文材料之璞变为作文材料之玉呢?用思维之石打磨,借智慧之剑雕琢,让陈材着色,叫旧料翻新,必能化平凡之木为神奇之材。  相似文献   

17.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2),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4)。川壅而溃,伤人  相似文献   

18.
【经典寓言】楚人和氏在楚山中发现一块叫璞的玉石,拿去献给厉王。玉匠鉴定后对厉王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大怒,呵斥道:好一个胆大包天的贱民,竟敢以乱石充玉欺骗我!遂命刀斧手砍掉了和氏的左脚。  相似文献   

19.
厉王虏,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相似文献   

20.
西周末年,周礼体制已显现种种弊端,使得西周王朝难以为继.为了维持政权,厉王只能变革周礼,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尝试建立君主专制体制.厉王变革虽然失败,但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