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罗蒙 《新疆教育》2013,(10):171-171,170
班主任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但更是丰富的、快乐的。爱——是班主任工作永恒的主题。在教书育人中不能没有爱,在爱的教育中更不能没有爱的艺术、教育的智慧,只有融入教育智慧的师爱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爱。作为农村住宿学校的班主任。我更是深刻的体会到了这点。  相似文献   

2.
用爱做教育     
教书育人不能没有爱,爱的教育不能没有艺术和教育的智慧,只有融入教育智慧的师爱才是对学生真正的爱。为了解学生,我经常和他们在一起,课间、中午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以及学生的在校表现等等。在此过程中,我注意到班里一个不爱说话但自尊心很强的男孩。  相似文献   

3.
自从我走进教育殿堂的那一刻起,我便与爱一路同行,教 育是一种爱的艺术,身处其间,我的生命因此而美丽,我的人生 因此而充实。那是我刚刚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时候,满腔的热情 化作了勤奋的努力,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生命, 我深知:师爱是班主任工作永恒的主题。教书育人不能没有爱, 爱的教育不能没有艺术和教育的智慧,只有融入教育智慧的师 爱才能是学生真正的爱。  相似文献   

4.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沔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可以说,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生命力的底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能为师。  相似文献   

5.
教育与爱     
正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教育而言,爱更是其核心和灵魂。西方教育家罗索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我国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说得更直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是其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6.
徐开星 《福建教育》2005,(9A):16-17
智慧来自热爱。罗素说,教师缺爱,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夏与尊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如果不热爱教育事业,仅仅把教书当作养家糊口的一种职业,情感上冷漠麻木,工作上敷衍应付,得过且过,就不会追求教育中的智慧,最终会与智慧擦肩而过;如果不爱学生,不尊重学生,对学生抱有偏见,没有善意,遇到调皮的学生不能与之平等地对话。遇到突发事件受埋怨情绪干扰,教师就不能灵活机智地应对。  相似文献   

7.
爱学生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但爱学生也需要理智和智慧,严要有度,爱也要有度,无原则的过分的爱并不能收到效果。爱要在反思中升华,在智慧中开花结果。在离开班主任队伍若干年后,笔者又重新回归了这个互相关心和照顾的集体。虽然之前有过几年的班主任管理经验,然而,时代发展非常迅速,教学管理理念的更新也同样迅速,自己之前所掌握的方法、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现今的发展状况。是甘于自己发展停滞的状  相似文献   

8.
我们喜欢谈教育爱心,这当然是对的,因为没有爱,的确就没有教育。但是,教育之爱不是抽象的,它应该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也就是说,要有爱的能力。可能没有哪个老师会说自己不爱学生,但面对各具个性的学生和一道道教育难题,不少老师却一筹莫展。可见,抽象的爱并不能解决教育问题。真正的爱理应包括教育的专业能力,这种“专业能力”,体现  相似文献   

9.
“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是著名的教育家夏丐尊老先生在翻译意大利小说《爱的教育》一书时的感言。这感言既朴实又生动,真切道明了教育的精彩与成功缘于师者心中有生、心中有爱,缘于教育者的教育智慧这一真理。它同时也启迪着我们的思维,引领着我们的实践,那就是学校教育就是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李国丽 《小学生》2010,(12):54-54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王红燕 《成才之路》2012,(16):131-I0006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爱"是需要智慧的。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我想说:"给你一个支点去撬起爱的教育吧!这个支点就是智慧,有智慧地爱学生,才是教育的‘真爱’,有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研究表明,爱是儿童的基本心理要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一个学生来说,老师的冷漠有时可以毁掉一个学生,老师的关爱有时却可以塑造一个学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付出的爱会调动学生的良好情绪,激发其克服困难的信心,开发他们积极发现创造的智慧。我认为,教育不能没有爱,我们更应该让爱伴随着教育一起流进孩子们的心田。  相似文献   

13.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真理;有了爱,也不等于有了教育,这也是真理。教育仅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专业的懂得学生的智慧。高尔基说得好:“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所以,当我们不断谈论教师对于学生的“爱心”时,一定不能忘记对于教师专业智慧的关注。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漠视教师工作的专业性,教育被人为的简单化了:我们用“敬业”替代“专业”,用“天然爱心”替代“专业智慧”,其结果是让教师所有的“爱心”被无智慧的劳动所冲散淹没。  相似文献   

14.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学生心中才有太阳,才有崇高的灵魂,才有蓬勃的朝气,才有闪光的智慧. 一、爱,需要智慧 "爱是教育的起点,爱是教育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日益感受到师爱的教育功能是其他的教育方法所无法代替的.师爱是一种付出,是一种给予,但是这种爱的给予需要智慧.师爱的给予要得体,特别是对学生的爱,不是说爱就爱,爱了要有好的效果.北师大教授肖川说:  相似文献   

15.
如何爱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爱智慧就是对智慧的追求和规定,这种规定是用理性的、逻辑的形式进行的.爱智慧也是爱的智慧.这智慧没有离开爱.但当我们去聆听哲学时,听到的总是一些陈词滥调或不知所云而毫无智慧的感觉.哲学的智慧哪去了?问题在于我们的"哲学"和哲学教育有许多是非哲学的,没有智慧可言的.问题在于我们没有系统学习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的智慧,没有倾听真理的声音,没有在道中沉默.  相似文献   

16.
曾倩 《考试周刊》2014,(7):154-154
纵观各种教学方法,只有坚持和谐施教、爱心式教育,用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才是根本。爱就是教育,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就要求在进行生物教学时赋爱于教,用爱感化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7.
爱心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我把整个心灵献给老师"……尽管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尽管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充满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沔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可以说,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教育生命力的底线,爱是教师职业生存的至高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12,(1):8-8
《人民教育》2011年第21期发表郑立平文章指出,许多人谈到做班主任工作时,都离不开一个字——爱,是不是只要有了爱就能解决一切教育问题?笔者以为并非如此。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教育并不仅仅需要爱;没有爱是苍白的教育,而没有智慧则是愚昧的教育。就如溺爱孩子的父母,收获的却是苦果。缺少了智慧,往往事倍功半,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智慧则是愚昧的教育。只有爱心和智慧兼备,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