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曹翠红 《考试周刊》2008,(6):143-144
语境制约翻译,翻译依赖于语境,语境与翻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三个方面探讨了语境在翻译中的作用,语境研究是正确翻译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语境影响翻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材料诸层面。翻译教学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充分重视和发挥语境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翻译语境运用意识,使翻译教学语境化。提高上下文语境知识、构建情景语境空间、加强文化语境意识是翻译教学语境化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在一定语境中发生的行为,语境在翻译中具有重要作用。众多学者对语境的性质与类别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语境与翻译的关系。从众多的翻译实例可见,语境对翻译中词汇语义确定非常重要。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必须从语篇和文化的角度考虑语境的影响,实现翻译过程中对文化语境的顺应。  相似文献   

4.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和语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境牵制翻译,对翻译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是语义的决定性因素,更是译者正确理解原语、准确表达译文的关键。语境因素的分析是准确翻译的基础,翻译离不开语境。言内语境是语境因素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更是不客忽视的。黄继忠译本《汤姆大伯的小屋》中的言内语境,包括语词语境,句子语境和段落语境,其在翻译中的重要性更是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5.
从巴赫金的语境对话论引出翻译语境概念,通过实例,将翻译语境划分为微观语境与宏观语境,说明翻译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理解与表达的对话过程。因而翻译中的词义选择亦是对翻译语境中的各种对话因素考量的动态结果。  相似文献   

6.
语境在翻译中的解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探讨语境对翻译的解释作用。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为了实现源语言和目标语之间的语义转换,译者必须首先要理解原文,而要准确地理解原文必须考虑到语境的作用。本文阐述了语境的定义,语境的两大最基本作用,结合具体翻译实例分析了语义上的语境与语用上的语境对翻译的解释作用。作者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了结论:语境与翻译有着密切的关系,语境解释翻译,翻译依赖语境;语境对翻译具有重要意义,是语义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制约翻译活动的因素有很多,而语境就是影响翻译活动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这里所指出的语境主要包括: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而语境的多维度是指针对同样的信息、意图、目的等,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在解读视角上的多元性、多样化和多视角性.翻译实践中,多维度语境对翻译的影响在整个翻译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此,作为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应该综合运用翻译策略,针对不同的翻译现象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娜娜 《考试周刊》2010,(32):40-41
翻译与语境息息相关,翻译离不开语境,语境是理解与表达的基础。本文从语境与理解与表达的关系出发,探讨语境对翻译的牵制。  相似文献   

9.
在翻译过程中,语境对翻译过程是至关重要的。翻译必须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境和翻译之间关系密切,语境对翻译具有决定性作用。译者的重要功能就是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准确地转换不同的语境。以《简爱》中译本为例,论文扼要介绍了如何结合语境将原文的真意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一个思维转换过程,文学翻译由于包含的信息更为庞杂、涉及的要素更多,因此,其翻译更依赖于语境,以确定译语的恰当转换。研究语境思维有助于正确理解原语语境的内涵,提高文学翻译的质量。文章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人手,阐述语境思维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运用语法学、语义学等方面的理论,把语法意义、语义意义、语境意义三方面结合起来,我们认为,在"副 名"结构中,副词修饰的是在进入组合的名词的语境意义,即名词的附属义。  相似文献   

12.
词汇的用法涉及特定语言的文化及言语范畴,词汇的意义往往有别于特定系统中固有的内在含义。基于此,对汉语中的常见词"走"的不同用法进行德语对译分析,按词性与特定的搭配,从"走"用作动词、名词,特定搭配,俗语的语义互译及德汉中的"走"引申互译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找出"走"在德语中的对应译法。  相似文献   

13.
介词(PREPOSITION)是用于名词词组或相当于名词词组的结构之前,表示词语之间意义关系的词类.英语介词繁多,用法各异,本文就英语介词的抽象意义的理解和用法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它既具有动词的功能,又具有比较"意义和否定"的表达法.英语介词的抽象用法是一种很重要的修饰手法,它能使英语语言简练而生动形象,含蓄而抽象难懂.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根据介词上下文的理解、搭配关系、逻辑推理而得其义.  相似文献   

14.
虽说英语是单复数语言,汉语是数词加量词语言,但英语中也有“数词+N1+of+N2”的表量结构,汉语“数词+量词+名词”结构中的量词在特定语境下也可以省略。由于表量结构中的量词可分为八类,且量词既可用于表单位,又可用于表种类和表容器等,汉语中省略了量词的“数词加名词”构式有时就有多义性。人们在进行翻译时应特别注意根据语境对其进行适当的语义选择。  相似文献   

15.
成语的魅力主要不在其表层义和指称义,而在其隐含义、引申义和联想义。成语的词典翻译不同于文学语境下的语用翻译:前者往往是孤立静止的,后者则是灵活多变的。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学”+“翻译”,其中成语翻译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汉语和英国在语法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有时候必须改变原某些词语的词类来表达原的意思,而名词的转译尤其重要,名词转译成动词,形容词,副词在英语学习与翻译实践中起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英语搭配的习得和积累是英语学习者向高级水平进阶的重要途径。搭配与自由组合及成语的区别主要在于词与词之间在形式和意义方面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按照性质,搭配可分为语法搭配和词汇搭配两类。语法搭配又可据其中心词不同分为名词、形容词、动词、限定词四类;词汇搭配可据组合关系不同分为“动词+名词”、“形容词或名词+名词”、“名词+动词”、“名词+of+名词”、“动词+副词”、“副词+形容词”六类。不同习得阶段,搭配习得的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18.
从学术角度上讲语境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事实上这个概念对于文字语言间的翻译具有重要的启示。文章在对语境理论进行简单回顾的基础上,主要采用索振羽(2000)的语境意义模型,结合一些具体的英汉互译译例探讨了英汉互译中意义选择的问题。我们只有切实分析源语言在翻译成目的语时在特定语境下的确切含义,才能更好地进行意义选择,翻译出高质量的译文。  相似文献   

19.
运用Ruiz de Mendoza(2002)和Heine(1991)的转喻观点,分析了名词非范畴化的认知机制.研究发现,名词非范畴化发生的基本认知机制,是通过激活类概念的主域来指称或说明想要表达的次域中的概念;同时次域中的语义焦点,要结合具体语境通过转喻的视角化来突显.本研究运用转喻理论为名词非范畴化的认知机制做出了统一解释.  相似文献   

20.
文化差异对翻译具有重大影响。现代语义学认为,英语词具有三种属于不同范畴的意义:一是词汇意义,二是语法意义,三是社会文化意义。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文化里,相同的词语可有不同的含义。因此,语境中的文化因素诸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及文学艺术等在翻译中均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