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弟弟第一次到北京读大学的时候,与我进京时的年龄一样.在父母的眼里,17岁,只不过是个孩子,而且,又是没出过县城连火车也没有见过的农村少年.母亲便打电话给我,说要不你回来接他吧,实在是不放心,这么大的北京,走丢了怎么办?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2.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夜,像一个带着狞笑的幽灵,慢慢地向我靠近。星星们哪去了?这些调皮的夜的精灵,也不愿陪一个失败者吗?我一个人孤单地走着,失魂落魄地想着。同学们一定会讥笑我,老师们一定会对我冷嘲热讽,不知班上的调皮大王又该编出什么新诗来嘲笑我……不知不觉中,教室已近在眼前。我深呼一口气,猛地推开了教室的门。“唰!”一双双眼睛不约而同地扫向门口。我不敢正视,匆忙低下了头,狼狈不堪地奔向座位,默默地坐在那儿。“哎呀,我说大小姐今儿怎么这么失神呀。一次考试的失败就接受不了。谁能不失败呢?人家拿破仑还失败过呢,可人…  相似文献   

3.
位于滇东南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8个县中有5个是贫困县,扶贫工作开展了5年,这些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工作成效如何?有什么经验教训?今后的路应怎样走?带着这些问题我和青年记者路四明、王祖鹏(回族),于1990年8月1日至24日到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广南县东南部石山地区进行了艰苦的徒步采访。24天里,我们在县扶贫办公室黄建文同志的配合下,选择了连自行车也不能去,条件最艰苦的少数民族特困山区。事先不给有关乡镇领导打招呼,一  相似文献   

4.
当走完二万五千里,到达中央红军长征的终点吴旗县城(原吴起镇)时,见到了《新闻业务》的同志。他问我有哪些感想?当时,我真是激动得很,感想也多。我说,总之一句话,我愿再走一次红军长征路。回顾在万水千山中的三百六十八个日日夜夜,我不但亲身感受到了革命前辈创业的艰难,  相似文献   

5.
一次,《泰晤士报》招考记者,该报总编主考。第一道试题是让应考者从楼下踏着台阶一步一步地走上楼来。到了楼上的总编室,总编问:“你从楼下到我的办公室,一共走了多少阶台阶?”应考者  相似文献   

6.
外国的月亮并不比中国的更圆,我在欧洲的时候亲身体会了这一点. 罗马机场并不比太原机场更干净,虽说地面上找不到烟头(其实咱太原也找不到),但随处可见的斑斑污渍也照样让人看了不爽.至于被很多人吹捧的"路口没车时也照样等红灯过马路"神话,经过观察也靠不住——我曾不止一次、不止在一处看到洋大人们顶着红灯过马路,有照片为证.虽说大部分时间汽车会礼让行人,但也未必总是这么高风亮节,我在都灵的两处路口看到路灯杆上挂着照片,下面供着鲜花,一问,果然是在纪念死于该路口的行人.看罢暗吸一口冷气——我若真听了那些猛夸"洋文明"的忽悠,不留神变成照片也未可知.  相似文献   

7.
1959年冬,我约好到北京某一个大机床厂采访,想不到在厂长办公室外坐了将近一个小时的冷板凳,然后才得到接待.可是,采访才几十分钟,对方就说,工作忙,走了. 碰上这样的冷遇,谁不生闷气?我觉得,人家太不重视自己了,真想发火.可是,我又想到,这也是一次采访实践,一次体验,也不是没有收获啊,自己的任务是采访,不能受点挫折就要气.于是,我又耐着性子到这个厂的食堂采访炊具机械化  相似文献   

8.
险地出新闻     
险地出大新闻,也出名记者。因此,当记者的要敢于闯险。有一次,我在大兴安岭见到一位驻那里的记者,我问他:“大兴安岭大火时你在哪里?”他说,当时他在北京学习了一段以后,已在那里想办法调到北京的某新闻单位去。我惊呼:“你误了终身大事了”我告诉他,记者的成就是随事而走的,大兴安岭大火这样的事,当记者一辈子也不一定碰上一回,太可惜了。  相似文献   

9.
寻找生日     
“妈妈,我的生日到底是哪一天?”这是我十八岁那年的又一次关于自己的生日的提问,是一次郑重其事的提问。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确切的出生日是一件十分尴尬而又遗憾的事,对于十八岁的我来说也是一件伤感的事。那年我才真正体会到。这之前我没有过任何形式的生日,那时时间好像特别不值钱,十几年就那么轻飘飘地无声无息地飞逝走了,不知道那是不是与没过生日有关。总之那时小孩生日最多煮一二  相似文献   

10.
找寻大背景下的"新"变化 走基层,如何寻找新题材?从哪里挖掘新鲜的东西?我认为社会发展与人的生存状态相联系,透过人的生存状态看社会,就会发现当下社会的新变化. 2012年8月的一次采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与大连湾街道的一位机关干部聊天中得知她最近很忙,忙于带着村民练走台步.业余模特队,在城市里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在大连湾却是新闻,之所以这么说,因为记者对这里的变化一直很关注:十几年前,这里还是远离市区的小渔村,村里妇女除了赶海、种地,就是做饭洗衣、收拾庭前院后,谁要是出来走台步还不得被街坊邻居笑话?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四年初夏,我接受了一次紧急采访任务,需要在抚远三角洲地区绕行一圈。这时我正患感冒,可也顾不得这些了。接受任务后,连夜登上哈尔滨开往佳木斯的列车。车厢里挤满了人,哐哐当当的颠腾了一宿,我浑身烧得厉害。在佳木斯下车后,吃了点药也无济于事,接着又登上火车继续我的旅程,奔向我此行采访的第一站——洪河农场所在地前进镇。我趔趔趄趄地走在车厢过道里,列车长问我是否病  相似文献   

12.
[原文] 荆宣王同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相似文献   

13.
我听过一则故事: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闹钟被放到两只旧闹钟的中间。两只闹钟"滴答""滴答"一秒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闹钟对小闹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我有些担心,你走完3个3200万次以后,恐怕会吃不消。"小闹钟一听立刻就晕了,"天哪!3200万次。"小闹钟吃惊地说:"让我做这么大的事?我办不到,真的办不到。"另一只旧闹钟说:"别听他胡说,不用害怕,你只要每  相似文献   

14.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回家是过年永远的主题。然而对军人和记者这两个职业来说,不回家才是过年的常态。2014年大学毕业后,我来到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中心(现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中心),成为一名军事记者。每到年底,台里都会组织"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我每年都参与。其中,两次春节期间赴高原采访的经历令我记忆犹新。雪山之间的流动医院2015年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单位派我前往西藏"新春走基层",也是我第一次上高原。  相似文献   

15.
某媒体一次走基层,谈体会座谈会上,一位入行不久的年轻记者问主持人:走基层到底要转变什么作风?改变什么文风?主持人瞬间语塞,但他马上意识到:这个问题也正是座谈会的主旨。于是,他提议:围绕这个问题,自由发言。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栖息     
街拐角街拐角是人群出现的地方,同时也是人群消失的地方。一群鲜亮的女孩子出现在街拐角,她们一边笑着,一边哼着,从街角消失了,我知道她们刚刚从我的身后来,她们来自我的身后——那个有笑声,有歌声的地方,而现在她们消失了,她们也将笑声和歌声带走了。她们带着这歌声和笑声去了哪里?街拐角也是人群出现了的地方。一群小学生背着书包,从街拐角走了出来,他们从一个我不知道的学校,从一个我已经永远不可能回到的年龄走了出来,他们正走向我。我,一个陌生的30岁的人注视着他们,我的目光从街拐角捕获了他们,他们也在走向30岁吗?我的目光是有罪的,因为我的注视他们才被认为是朝我走来的,朝30岁走,不是他们的意识,是我强加给他们的。街拐角,我也将从一个街拐角出现。进入另一个人的眼中,我也将从街拐角消火,消失在街那面的某个人的视线里。  相似文献   

17.
老记者徐熊在《我是怎样学步走的?》一文中讲他写一篇通讯引起的风波:我的第一篇通讯在《新华日报》(华中版)上发表后闹了笑话,当时一些读者竟把我当成蒋帮特务。  相似文献   

18.
2012年5月,滑稽大师杨华生走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愣了半天,心中的懊悔像潮水一样涌上来.那年,我本来有机会为他写一本传的,《滑稽大师杨华生评传》,某出版社请的我.我也跟杨老聊过几次,彼此甚是投缘.可是因为出版社的缘故,写书的事最终搁浅.我记得那天把杨老的一包资料还给他时,他眼中的失望.他说你不写了吗?我说不是我不写,是出版社没落实.我说这句话的时候理直气壮,我故意强调了那是出版社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蓝蔚 《声屏世界》2005,(7):23-24
声音是广播传播的唯一途径。声音世界的独立存在决定了广播的存在价值。作为一名广播记者.这之前由于从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广播职业培训,我的思维一直是跟着文字走,有了一定经验后,再前进一步,也只做到了思维跟着画面走。虽然做过无数次的录音报道,知道音响在广播节目中的重要性.但对于声音的驾驭,对于广播节目中声音的魅力所在,并没有一种特别深刻自觉的意识。然而一次采访,使我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将心比心     
《档案与社会》2004,(3):1-1
母亲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妇女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松手。当她道谢的时候。那位妇女说:“我妈妈也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希望她遇到这种情况。也有人为她开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