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造成中国古代和近代分裂割据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那么如何理解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呢?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新的剥削方式——封建生产方式:地主把自己的土地租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农民向地主交纳一定的农产品。封建生产关系是指土地归地主所有,农民要向地主交纳一定比例的农产品,而封建王朝的政府财政收入也是来自剥削农民,政府与地主便存在利益冲突。当一个新王朝建立后,统治者都要将以前因战乱等原因造成  相似文献   

2.
西晋是中国封建生产方式继续发展的时期。但是,这个时期的奴隶制度依然严重存在。奴隶制的存在是否给西晋政治产生一定的影响呢?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西晋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与奴隶制的严重存在 西晋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下述两种形式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一是以佃客劳动为基础和以地主大土地私有制为前提的社会生产方式。其生产关系的主要特征是:(一)、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即地主拥有的“田宅称是”,其田园“周遍天下”①;(二)、耕种地主土地的劳动者称为佃客,“客皆注家籍”②,对地主有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三)、佃客主要受地主的实物地租剥削,“其佃谷皆与大家量分”③。由于地主阶级是这种生产方式的代表,因此,可简称其为地主制封建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的西欧在长达数世纪的封建化过程中 ,确立了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领主制。这种制度有如下特点 :(1)土地等级所有是土地所有制的表现形式 ;(2 )封建庄园是农业生产基本单位和农村基层社会组织 ;(3)领主与农奴是两大对立阶级 ;(4 )封建领主制直接导致了西欧各国的分裂割据  相似文献   

4.
汉代的食封制度是不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而封君——诸侯王和列侯是不是封区的封建地主或封建领主呢?我的看法是否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内容应该是:封建主占有(拥有)土地,又不完全占有生产劳动者——农民,并榨取农民的剩余劳动——地租。封建土地所有制表明的是生产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其实质是封建地租剥削。首先,汉代食封制度下的封君不是封区土地的拥有者。我们知道,自从秦商鞅变法,“坏井田,开阡陌”,土地可以买卖后,土地私有制即在迅速发展,到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封建地主的大土地私有  相似文献   

5.
元明清时期,毕节彝族社会处于封建领主制社会。其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主大土地占有制,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领主制经济制度,阻碍了彝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封建领主制经济必然走向瓦解,被比之先进的地主制经济所取代。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材在谈到封建剥削时经常讲到“田租”和“地租”这两个词。二词看上去非常相似,使用时也比较笼统,如“抗租抗税”“减租减息”等。“租”究竟指什么,这两个词能否通用,经常困扰着中学生。辨析这两个词对中学的历史、政治学习很有必要。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基础。在这个制度下,国家承认土地私有。私有土地的形式具体说来包括各级官吏所占有的土地、地主土地、寺庙土地、自耕农土地等种类;同时皇帝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也就成为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相应地,封建性质的剥削分两种情况:一是大土地所有者(广…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经济占绝对优势的国家,社会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土地。而历代土地所有制形式变化多样,同一个朝代前期和后期也不一样。“古者田皆在官”,“后世田有官民之分”.我国古代同时存在着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国有土地、地主的土地、自耕农的土地。在封建社会里,国有土地和地主的土地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就阶级内容而言,均属于封建统治阶级——地主、贵族和皇帝所占有,都是对很少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的农民进行剥削的手段;地主的土地和自耕农的土地虽然均属于土地私有制的范畴,但在性质上,两者却截然不同。地主的土地是所有者对佃农进行剥削的物质基础,自耕农的小块土地则是地主阶级及其政府掠夺、榨取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西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几种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制”。在封建社会里,封建土地所有制就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西汉封建社会的土地所召制如何?有哪几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哪一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处主导地位?它们的发展情况怎样?这是关系到当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的一个重要历史课题。如能正确地阐明这一问题,西汉封建社会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能够得到正确的剖析和说明。本文就西汉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发展变化及其关系作如下探讨。一、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包括皇帝为首的皇室、封君贵族、官僚、豪强、中小地主、大工商业者所有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小农经济的生成是社会发展中综合因素促成的结果.从被同人学者所忽略的人口密度与生产方式即经济形态的关系来论证,中国从战国以来就已经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国家;正是这种人口密度大的状况,导致了中国封建社会没有走西欧封建社会那种领主制下的大庄园经济的道路,而是走了中国独特的地主制下的小农户经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泰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度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国的封建社会是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基础上直接演成的,在泰国的封建社会出现之前.今天泰国这片土地上并没有经历过一个奴隶社会的历史时期。在泰国的历史上,封建制度的基础是一种土地国有制或王有制,最高土地所有者被认为是国家,而国王就是国家的人格化。在土地王有的前提下,国王自己直接占有着一部分土地,其余土地则以分封的形式分赐给为国王服务的大小领主。这就是泰国早期历史上的“食邑”制。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泰国的封建关系为一套更具体的“萨迪纳”制所固定下来。不过,尽管土地占有形式在不同时期略有差异,但在泰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以土地王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关系的基本特征一直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
农本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基础。由于地域特点和文化传承的不同,中国和西欧封建农本经济在土地所有制、农奴(农民)社会地位以及经济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中国的地主制经济具有顽强的自我再生能力和韧性,结构异常稳固,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能长期延续下去的原因。西欧的领主制经济则缺乏弹性与活力而易于瓦解,有利于向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过渡。  相似文献   

12.
宋代的客户有乡村客户、坊郭客户和客户地主。乡村客户是农村中“不占田之民,借人之牛,受人之土,庸而耕者”和承佃地主土地的租佃农民。他们是当时农民阶级的主体。乡村客户的经济地位和封建隶属关系与他们的历史作用有很大的关系,即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和阶级斗争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历史影响。所以,本文想就宋代乡村客户的经济地位和封建隶属关系作一些探讨。宋代乡村客户是当时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也是被剥削者。他们所受的剥削情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是云贵苗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央政府废土官、设流官,加强了统治,同时封建地主制经济逐步取代了封建领主制经济,绝大多数地区进行了封建社会。这时期,大量汉族人民进入了苗族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苗族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是云南和贵州彝族地区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中央政府废土官、设流官,加强了统治,同时封建地主制经济逐步取代了封建领主制经济。这时期,大量汉族人民进入彝族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有利于彝族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但是,由于明清统治者的残酷镇压与统治,彝族退居山区和半山区,不利于彝族农业经济的发展,成为近代以来云贵地区彝族农业经济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一封建生产方式,是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与私手工业所有制为基础,这是我们把握封建社会性质的关键。上承前制的唐代,个体手工业工匠的组织形式与依附农民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不仅表现于他们以“团火”为基本单位编籍于地方州县,更为重要的是,不论官私手工业,都严格地受到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制约。换言之,其发展变化无不与封建商品经济有关。在人身依附关系强化的魏晋南北朝及唐初,工匠主要以力役的形式在官府从事生产,工匠的“独立”性不能不受到这种力役形式的限制。随着庶族地主所有制的确立,商品经济在封建经济领域内有了明显的抬头,工匠不须在官府服役,而是可以“纳资代役”了。通过  相似文献   

16.
拜占廷帝国的封建化问题,史学界长期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农村公社随6世纪末斯拉夫人的移居而遍布拜占廷各地,由于阶级的分化,从中产生了占有大量公地和强占他人份地的地主;失地成员则只得租种地主的土地,以实物和劳役向地主缴纳地租和贡赋。这样便结成了最初的封建剥削关系。随着封建关系的进一步发展,11世纪时,拜占廷封建化始告完成。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如果针对拜占廷的斯拉夫人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是恰如其分的,但若将其视为整个拜占廷国家封建化的唯一途径却失之偏颇。依笔者之见,拜占廷封建生产关系至少在6世纪就已经发展成熟,它是由早期拜占廷社会生产中诸种因素的转变所致。斯拉夫人农村公社的转化只能是拜占廷封建生产关系发展过程中的组成部分之一,现将上述看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清中叶畿辅旗地买卖的特点崔勇旗地是清代满族特有的土地制度,在清朝入关以后的百余年间,经历了由国有到私有,即由领主制经济到地主制经济的蜕嬗,显示出不同于民间土地的发展轨迹。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2),正值封建经济的繁盛期,地主经济的发展,商业...  相似文献   

18.
在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史学界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曾就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开展了研究和讨论。1951年1月余逊同志在《大公报》上发表了《由占田、课田制看西晋的土地与农民》一文,这是一篇涉及土地所有制问题的文章。1954年侯外庐同志在《历史研究》创刊号上发表了《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以封建国有制为主,即皇族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此后直到1965年,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报刊上发表了约一百五十篇论文。这些文章对不同的时代、朝代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概念、内容和性质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综合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大类,即:(一)封建土地国有制,包括皇族土地所有制,大土地占有制等;(二)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包括贵族官僚豪富等大土地所有制等;(三)自耕小农土地所有制。第一类是国有制,后二类同属私有制。现在分别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9.
《中学历史教学》2005年第11期发表了张金普、郭秀菊二位老师的《如何理解“封建经济的分散性”》一文(以下简称《如文》),作者认为,由于土地兼并,使由政府控制的、有独立身份的农民变成了依附于地主的佃农,地主在经济上成为其控制范围内的统治者,这样形成了以地主为核心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圈,全国因此被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圈所分割,这便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对此说  相似文献   

20.
在欧洲封建社会前期的土地分封制经济形态下,占有土地和农奴的封建主,一般称为领主.领主以分封的形式占有土地,可以使用,甚至也可以继承,但没有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属于国王或皇帝.领主对于农奴不仅在经济上进行剥削,政治上进行压迫,而且可以支配农奴人身,把农奴转让、买卖等.这种土地关系和阶级关系不同于欧洲封建社会后期的土地关系和阶级关系.欧洲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变为封建主的私有财产,土地占有权演变为所有权,土地领属关系变成了所有关系,领主变成了地主.农奴也获得了人身解放,解除了对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