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现今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提高认识,转变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观念;完善准入机制,引进退出机制;构建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力度;转变学生管理模式,推进专家化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队伍建设必然影响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与最终结果,应在构建科学化模式、推动职业化发展等方面加大辅导员队伍建设力度,优化结构与合理配备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自提出以来,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重新界定辅导员专业化标准时,发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中还存在专业认识偏差、培训不到位、对本学科研究不足、职称评定困难等问题,在分析思想观念、现实制度和实际困难等原因后,应采取转变观念、增加培训力度、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创新职称评聘制度、推进辅导员协会建立等措施,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注重内涵建设 打造优秀实验技术人员队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中,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实践,引进硕士、博士充实实验技术队伍、加强梯队建设;实施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职与脱产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培养方针;针对中心青年技术人员较多的特点,实施四个一培养计划;设立专项经费,加大实验技术队伍培训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并将中心实验教学队伍的过去与现在进行对比,为学校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我国公务员培训工作中存在着诸如制度不健全、管理机构和施教机构建设力度不够等一系列问题,亟待改革。我们只有更新理念,与时俱进,从加大培训投入力度、创新培训方法等方面改进和完善公务员培训工作,才能真正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公务员队伍。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高校辅导员所承担的任务和党中央国务院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要求入手,着重分析了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即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职责、加强配备力度、强化管理考核,加大培训培养力度、搭建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7.
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岗位认识不足、缺乏理论学习、心理压力大的问题。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主要途径是加强培训力度、明确角色定位、改革职称评审、加强工作考核、建立激励机制等,实现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专业化水平不高、流动性大、职责不清等问题,这是由于辅导员准入机制不严格、职业吸引力不高、考核与奖惩制度不完善、培训体系不科学等原因造成的,需要从严格辅导员准入制度、完善培训机制、合理分工、健全考评机制、加强理论研究等方面努力,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目前网络新闻已成为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由于部分学校重视力度不够、管理不规范、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原因,高校网络新闻信息员队伍建设存在着工作时间难以保障、协调难度大、专业基础薄弱等问题,本文提出了重视队伍建设是前提、理顺管理体制是关键、规范培训和指导是重要途径、建立激励机制是必要保障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对地方院校实验室进行调研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强化队伍建设规划、合理定编定岗、科学考核评价、重视队伍培训和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在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地方院校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农村幼儿教师幸福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综合幸福问卷》对江西省256名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研究。结果未婚教师幸福指数高于已婚教师,男性教师幸福指数高于女性教师,私立幼儿园教师幸福指数高于公办幼儿园教师,非正式编制教师幸福指数高于正式编制教师,31~40岁教师幸福指数最高,大专学历教师幸福指数最高。结论把握农村幼儿教师幸福感的特征,努力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这是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石。研究采用中西部5省16787位在职教师的调查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教师选拔方式、学校保留策略对中小学教师留任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城乡教师的留任意愿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不同选拔方式进入教师队伍的教师留任意愿存在显著差异,且存在城乡异质性;学校保留策略对教师留任意愿均存在显著影响,且城乡样本无显著差异;学校综合办学水平越高,教师留任意愿越强;学历越高,职称越高,年龄越小的教师留任意愿越低。研究建议:城乡地区采取差异化的教师补充方式,县城及以上地区在公开招考教师之余,通过“定向培养”和“代课教师转正”方式扩大高质量教师供给,缓解县城学校大班额现象;乡镇和村屯要以公开招考为主,将招聘符合教师质量要求的代课教师作为重要的补充方式;学校要运用多样的保留策略,增加教师职业发展机会、决策参与程度和行政支持力度,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或稳步提高教师薪酬;学校管理者需重点关注新任职、高学历和高职称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留任意愿。  相似文献   

13.
合理确立教师的法律地位,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保障,也是人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现行立法将教师作为与其他专业人员无异的一类群体,在法律地位上没有体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也没有呈现不同教育阶段、不同性质学校教师群体的差异性,导致教师管理实践中问题和争议频发。教师职业源于现代国家公共教育体系建立的需要以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与其他类型专业人员最显著的区别即在于教师职业的公共性,而不同教育阶段、不同性质学校教师群体的公共性强度也存在显著差异。应以教师职业的公共性为分析基础,以公共性强度差异为划分维度,确立不同教师群体的法律身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教师与相关主体的法律关系;以公共性保障及其与自主性的协调为目标,确立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科学设计教师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为构建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教学水平,探究乡村教师队伍发展现状,从乡村教师的生理、安全、归属与关爱、尊重、自我实现等五方面的需求,对乡村教师队伍的需求层次理论进行研究,针对乡村教师面临的不同需求给出相应对策,实现乡村教育繁荣发展。研究结果表明:工资、岗位津贴能够使乡村教师满足基本生活;社会保障、编制能够使乡村教师获得安全感;沟通、交流能够使乡村教师在乡村教育中找到归属感和关爱;尊师重教能够使乡村教师更加无悔奉献;针对性培训能够使乡村教师更能体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生命的事业,生命是教育的原点,对生命尊严的捍卫和生命质量的提升是教师角色转型与开掘的根基和动力。教师生命的意义及价值不仅是在其教育的轨迹中显现和张扬的,而且也是在生命的对话中成就和丰满的。然而,教师角色话语的纷繁与教师角色表达的冲突,导致教师在角色的虚化、泛化和钝化中走人踽踽独行的坚冰之旅。重新保持对教师角色的生命追问,意味着我们必须帮助教师在角色发展的语脉和坐标中,敞亮和澄明教师身份存在的方式和教师主体实践的方向。唤醒教师的生命自觉,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打造教师的专业文化,这将是从实现教师角色到超越教师角色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城乡教师平等对话的可能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乡教师难以平等对话,在于农村教师发展面临两个问题症结:即不合格教师出不去和效用偏低。其原因主要是"吃皇粮"的用人制度使农村教师发展缺乏"退出机制",导致了农村教师新陈代谢速度缓慢;农村教师虽然身在农村却背离农村,使自身的特殊价值无法彰显;农村教师的"民教民型"发展形态,使自己一直远离教师专业化。学术标准的方法取向把城乡教师为这没有差别的存在,结果农村教师不得不"削足适履",长期处于追赶城市教师的艰苦旅程中。社会效用的方法取向寻求农村教师的特殊价值与公共责任,引发农村教师发展多样性及发展模式的深层次变革,使城乡教师平等对话具有可能。其途径是:必须深刻认识农村教师之于农村的特殊性,重视农村教师的公共性质和社会责任,建立有利于农村教师发展的特殊制度,实现农村教师与农村经济社会的联结。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前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于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经验匮乏,理论性有余而实践性不足;职后教育的困境则在于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知识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性有余而理论性不足。顶岗支教实习有利于强化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师职前教育质量;有利于为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提供机会,摆脱教师职后教育困境;有利于教育理论紧密联系实践,促进教师教育整体发展,是打通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教师职前道德养成教育对形成正确的教师职业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教师职前道德养成教育内涵的追问、必要性与必然性的追问以及对教师职前道德养成教育与教师职业价值观关系的追问来探寻教师职前道德养成教育的本质。培养教师正确的职业选择、职业情感、职业信念以及职业幸福感需要经过情感教育、生涯教育及体悟教育,这些体认方式可以使得教师真正懂得教师天然的职业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位一体"的ESP教师专业发展合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ESP师资一直以来是制约我国ESP教学发展的瓶颈。ESP教师应来源于英语语言教师群体。基于此,提出以项目为载体,英语语言教师为主体,专业教师、ESP教师专业共同体和企业"三位一体",共同推动英语语言教师向ESP教师成功转型的教师专业发展合作模式,为ESP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失语与建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主要构成要素,关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建构是现代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教师实践性知识长期处于被压制受忽视的境地。狭隘的教师知识观、传统的教师文化以及难以言明的实践性知识的特性导致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失语,而运用叙事方式并结合对话和反思是构建教师实践性话语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