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媒体融合发展和产业化的大背景下,直面媒体的市场化营销成了中国广播媒体突围时无可逃避的选择,当然回答这个问题也只有两个字---品牌。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广播媒体应当抓住这一契机,直面困难,找准广播与融媒体时代的契合点,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打造品牌内容产品、品牌活动产品,依托全媒体品牌营销,迎头赶上,重新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再创广播媒体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广播媒介的发展受到互联网网络、手机等新媒介以及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的强烈冲击,市场份额和广告收入呈现出不断下滑的趋势,甚至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如何在多媒体竞争日趋激烈、频率资源日趋丰富、节目内容同质化现象愈加严重的社会环境下,谋求广播媒体的突破性发展成为诸多业界人士和专家学者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笔者提出了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广播媒体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并从品牌定位、频率内容、品牌栏目、明星主持人、市场推广、社会活动的角度系统论述了广播媒体品牌形象塑造的基本模式,以为广播媒体的运营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姚钢 《中国广播》2012,(7):64-66
打造品牌是媒体决胜中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就体育广播品牌创立、运作,特别是广播和体育的结合打造品牌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当前语境下体育广播品牌发展需要的几点思路,如:与体育品牌的合作、与互联网传媒的合作、与知名体育赛事的合作等,强调树立广播品牌意识,一定要学会借势而上。  相似文献   

4.
品牌的力道     
现时媒体的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品牌为媒体带来客户、市场和价值。广播媒体应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传播革命,积极打造、建设品牌。品牌建设不仅要破除制度障碍,解放、张扬媒体的个性,大力提倡媒体差异化竞争;同时,也应加强媒体自律,传递、展现社会正能量。  相似文献   

5.
黄睿 《中国广播》2016,(7):84-87
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收听市场面临受众的个性化需求和网络电台及其移动音频类应用的兴起,个性化栏目和个性品牌竞争成为发展趋势。在新的媒体环境下,需要重新认识广播个性化的内涵,回到广播本质,重塑声音意识和精品意识,研发新的节目样态,开发个性化音频产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媒体品牌塑造的观念在传媒业内盛行。本文旨在结合广播的传播特点以及部分广播媒体的传播实践,尝试探讨广播媒体的品牌塑造。一、广播媒体品牌塑造的必要性广播的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广播所面临的媒介竞争态势,共同决定了广播媒体品牌塑造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高铁军 《中国广播》2011,(10):39-42
经历了媒介的交替兴衰后,争芳斗艳的“众媒体”时代来临,广播在差异化定位中焕发了新的生机。但与其他媒体相比,广播媒体的品牌影响力还有待提高。目前,在中国的广播媒体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品牌价值排名第一。本文对其品牌战略进行初步的分析,希望能对其他广播媒体的品牌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郑潇 《青年记者》2017,(23):80-81
广播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时效、强交互的媒体在几大传统媒体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今在“互联网+广播”的融合过程中,尤其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端流量的放开,车载媒体便携化程度加深,移动端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广播媒介的生态格局发生着显著变化.广播的移动互联网融合之路为广播找到了全新的形态,从品牌生态进化来看,广播的品牌生态体系也将经历进化和重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媒体市场的变化,互联网以及新型报种的出现,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品牌作为竞每力、吸引力和信任度的象征,已经成为媒体生存和实现突围的主要途径。广播电视报要想抓住读者,赢得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拓展未来生存、发展的空间,就必须更新办报理念,以关注民生、启迪民智、弘扬民德为新的宗旨,全面提升报纸核心竞争力,塑造自己独特的民生品牌,并通过民生性品牌的整体运营推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品牌观念已日渐成为广播媒体的自觉意识,开始由经营品牌向品牌经营转型。回首2007年中国广播的经营实践,广播媒体无论是从自身品牌识别形象的打造、节目形态的创新、受众定位的调适以及营销手段的变革等,均出现了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让我们看到品牌经营已经成为引领广播拓展发展空间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1.
许燕 《视听纵横》2010,(4):120-120
品牌对于广播媒体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只有采取正确的经营策略,精心打造广播品牌,才能实现广播事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相似文献   

12.
当今媒体,包括报纸、网络、广播、电视等借助大型活动打造媒体品牌,不断提升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本文认为:“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是活动策划赋予当代传媒的新内涵,贴近性、品牌化使大型社会活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规模化和差异化又让活动达到打造品牌媒体的理想;依托节目进行有效社会活动,用活动带动节目,用节目影响活动,进而影响受众市场,提高广播影响力和再造力;加强媒体品牌建设,重视媒体品牌的构建和经营,是进行社会活动的一张王牌;依托品牌节目和品牌活动,提高广播的号召力和公信度。品牌之路,是未来广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翟国选 《现代传播》2004,(4):109-110
打造品牌栏目、品牌频率 ,进行品牌经营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这是广播人近来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些词汇。广播品牌化 ,是发达国家广播媒体走过的成功之路 ,也是我国广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客观需要。目前我国广播界对广播品牌化已有的实践和正在进行的探索已产生引人瞩目的直接效益和连带效果 ,广播人对广播品牌化的未来 ,更寄予了无限的期望。因而有必要对广播品牌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 ,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广播品牌 ,建立科学的广播品牌理念 ,从而为广播品牌化的实践夯实理论基础。一、广播品牌应建立在商业属性和政治属性高度统一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4.
徐冬 《今传媒》2012,(6):75-76
在对当前媒介融合的情况下广播媒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机遇进行论述的基础上,针对广播媒体品牌宣传效力的构建以及品牌建设提出了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媒体市场的变化,互联网以及新型报种的出现。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品牌作为竞争力、吸引力和信任度的象征,已经成为媒体生存和实现突围的主要途径。广播电视报要想抓住读者,赢得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拓展未来生存、发展的空间,就必须更新办报理念,以关注民生、启迪民智、  相似文献   

16.
熊丽 《新闻实践》2005,(6):47-48
在广播已进入超电波生存的时代,随着各广播媒体间竞争的加剧,在广告客户的推动与广播听众需求的拉动之下,广播媒体的品牌意识普遍觉醒。探讨广播媒体的品牌塑造之道,对于广播媒体的差异化竞争、经营目标实现、日常规范转型、干部队伍再造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品牌”与“传播”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何翔 《编辑之友》2016,(6):64-6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传统媒体纷纷开始改革.广播从早期无线电广播到广播网站,到网络电台APP客户端、微信广播,传播渠道不断丰富.互联网技术的更新给广播媒体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但是在与互联网融合过程中,广播媒体出现了内容同质化、资源浪费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并且为推动互联网与广播媒体的融合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传统广播媒体的纷纷改革与新媒体的发展,媒体广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广播媒体没有发行等收入,广告收入的多少几乎决定着其生存地位,而广告的质量也影响着类型化广播的整体形象。由此看来,类型化改革中的广播媒体吸引更多品牌客户,保持并发展优质客户资源是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旨在研究类型化广播广告如何吸引品牌客户,从而还广播媒体一个“绿色”形象。  相似文献   

19.
<正>现代化的广播媒体十分注重品牌塑造,他们通过节目、视觉、声音等塑造品牌,有些广播媒体还注重通过活动树立品牌,以活动促品牌可以说是行为品牌的一部分,但行为品牌的外延更丰富。现在,广播已经走入了开门办广播的时代。现代的广播除了通过广播节目和社会沟通交流之外,相当一部分交  相似文献   

20.
乔峥  田祎 《今传媒》2011,(10):68-69
如今中国的媒体领域,同类或差异媒体之间的信息重叠、内容同质和品牌模糊也愈来愈成为阻碍发展的短板;新媒体的不断出现和创新使得受众对媒体的选择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传统广播媒体面临来自全方位的竞争。在媒体行业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时候,唯有品牌是制胜之道,而品牌的识别性是品牌建设的基础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