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身体作为知觉与行动的根本来源,其重要性在媒介技术的飞速更迭中解构并重塑,摆脱旧的媒介中介地位,女性媒介形象的塑造也随着媒介虚拟性提高成为重要话题。本文在身体美学视域下,分析媒介诱导性广告数量增长,兜售外貌;塑造统一审美模式与风格、传递固定的身体标准与意识形态等方面对女性媒介形象塑造产生影响,并分析消费社会下的女性形体神话,认为消费社会环境下媒体应承担责任,培育更强的身体审美能量与身体审美意识,塑造健康的女性媒介形象,打破女性附属品地位的恶性循环,解放被束缚的女性思想与命运。  相似文献   

2.
张涵 《今传媒》2016,(1):72-74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意识到在社会性别的束缚下自身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本文以女性主义的理论为基础,从传播学的维度出发对当今社会媒介对女性形象的误读进行批判,剖析了新环境中女性媒介形象传播的困境,包括媒体结构:父权话语环境中女性话语权的缺失、传播内容: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刻板印象、受众:集体无意识.针对上述问题进而从大众媒介导向的转变、女性自我社会地位的谋求、新媒体与另类媒介的利用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在新环境下提升女性社会地位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健康新知     
《中国新闻周刊》2014,(22):95-95
亮光下睡眠或可致女性肥胖 荧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睡眠时周围光线过亮或许是导致女性肥胖的因素。这可能与光线对新陈代谢的影响有关。该研究涉及11.3万名英国女性,跟踪时间长达40年。研究人员发现,在较亮环境中入睡的女性,其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和腰围身高比等指标均高于在较暗环境下睡眠的女性。  相似文献   

4.
被"凝视"与被"驱逐"--女大学生对媒体中女性形象的审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贺南 《现代传播》2004,(3):99-100
本文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针对辅助教学片《熟视无睹的性别偏差--媒体中的性别》进行了特定情境下的受众研究.发现被访的女大学生对媒体中女性形象的负面评价主要是"变形"与"定格",认为媒体中的女性美是对女性的一种新的压迫形式.文中揭示了媒体与女性群体的矛盾关系作为媒体形象的女性是被凝视的对象,而作为观众的女性又是被驱逐的客体.  相似文献   

5.
该论文通过实例研究、实地调查采访、问卷调查等形式,结合案例研究和理论分析的方法,从性别视角下来看FM104.5这个全国首个十二星座女主播电台.发现在该电台被越来越多受众(主要是男性)悦纳的同时,部分女性受众愈发不满其利用女性性别特征或将女性性别特征放大、肢解而去服务男性市场的行为.在"以人为本"的环境背景下,媒介市场正...  相似文献   

6.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文化环境里,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被权力主体的眼光所过滤,未能反映出多样化的真实的社会现象,存在着对女性固定成见、性别歧视等刻板成见,并跟随权力主体的要求而创造着新的女性形象,笔者将其概括为“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并结合以往的相关材料、案例,予以分析和讨论,旨在呼吁改善广告中那些失实的女性形象。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来创造一个更加健康、更加利于两性平衡发展的广告环境。  相似文献   

7.
吴秀珍 《图书馆》2007,(1):78-80
在图书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技术环境的变化推动了传统工作模式的变化,也给馆员的观念带来了一定冲击,尤其是中年女性馆员,其心理反映更大,在一定程度上给工作带来了影响。本文通过对中年女性馆员心理焦虑问题的分析,探讨中年女性馆员在信息化工作环境下的心理焦虑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话语的论述中,女性被视为种族的孕育者和国民的一部分。女性的身体也被要求根据卫生知识以新的标准进行评判和形塑,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健康美"的新的审美观念。在舆论的表达和一些女性的实践下",健康美"成为越来越多女性的主动选择,体现了近代女性对自己身体的改造从被动到自觉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现实军旅题材电视剧中的女军人被赋予国家意识形态话语的同时,也因其性别成为男性凝视和欲望的对象。女军人的身体、情感以及行为往往表现出男性视角下的塑造,这无疑是在传统文化和消费主义角度下对女性的歧视和消费,缺失了对女性自我性别意义的关照。  相似文献   

10.
【摘要】21世纪,随着媒介渗透作用的不断强化,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商业广告的影响下,女性越来越多地成为媒介消费的主力军,她们不断追求物质享乐和精神消费,不断追求商品背后的符号意义,以满足自我。与此同时,随着媒体上受男权意识审视、挤压和支配的边缘化女性形象的不断强化,处在“看”与“被看”双重身份下,她们仍然难以逃脱媒体强大的影响,而陷入了消费与被消费的漩涡。本文以“观展/表演典范”为理论基础,采用访谈法和文献综述法,通过对当下媒体影像神话下的女性消费与消费女性进行剖析,对研究传媒与消费关系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随着媒介渗透作用的不断强化,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商业广告的影响下,女性越来越多地成为媒介消费的主力军,她们不断追求物质享乐和精神消费,不断追求商品背后的符号意义,以满足自我。与此同时,随着媒体上受男权意识审视、挤压和支配的边缘化女性形象的不断强化,处在"看"与"被看"双重身份下,她们仍然难以逃脱媒体强大的影响,而陷入了消费与被消费的漩涡。本文以"观展/表演典范"为理论基础,采用访谈法和文献综述法,通过对当下媒体影像神话下的女性消费与消费女性进行剖析,对研究传媒与消费关系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电影《地久天长》在柏林电影节上好评颇丰,但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却处于被规训的他者地位。该影片以符号化的视觉形象,男性凝视下的创作视角展示的是男权话语下作为附属品存在的女性人物。这些女性人物没有独立的人格意识,恪守传统伦理道德,她们对于丈夫、孩子、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都持有一种温柔、平和、贤良的态度。本文试图通过对电影中塑造两性关系的在线模式和行为模式进行女性主义批评,表现电影业对女性创造力的压制和银幕对女性形象的剥夺。  相似文献   

13.
张航 《新闻前哨》2020,(4):94-96
女性生理期原本只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自古以来却被人们视为"污秽"之物羞于放到公共话语体系之中。女性生理健康话语权的缺失是传统文化侵蚀、社会环境的压迫以及专业知识科普的不足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为了更好建立合理的女性健康话语体系,应该从加强性别平等观念,促进女性主体意识觉醒;提升公众媒介素养,形成独立思辨力;发挥女性群体中的意见领袖作用,提高女性参与公共话语积极性入手构建合理的女性健康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了<人民日报>、<新民晚报>和<纽约时报>三家报纸,对其新闻中的女性政治人物报道和女性形象采用量化、内容分析和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两国主导报纸中有关女性政治人物报道的现状,了解不同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下新闻报道的共性与差异,考察其对性别议题的报道广度和深度,发现报道优势与盲点,并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女性政治人...  相似文献   

15.
女性的受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接触并利用互联网.面对巨大的受众群,以及社会对女性关注的热潮,女性网站应运而生.但是,女性网站真的做到了关爱女性,努力改变女性被贬损、被歧视的命运了吗?这一问题有待深入女性网站内部探讨.  相似文献   

16.
周璇 《视听界》2012,(6):62-66
由于受两干爹年封建观念的影南,藐国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犏重于对女性形象的片面解释,缺乏完整公正的认识。随蓄女权主义的发展,女牲形象需要突磺,改善与提升。本文以女权主义视角下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不仅是为了改变电视广告中被目化的女性形象,更是为了找寻列男女两性自由、平等韵乐土。  相似文献   

17.
问题和出路:传媒与女性关系的本土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媒敞开和遮蔽的特性在中国语境下,表现尤为明显.女性被传媒严重遮蔽,表现为:女性传媒人、女性主体形象、女性受众三重缺失.加强媒体人性别意识培训、建立官方和民间的传媒监督机构、充分利用自媒体传播两性平等知识,是解决传媒中女性三重缺失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在女性主义向人文社会学科不断渗透的背景下,"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悄然兴起。在大众传播学领域,女性主义鲜明的表现出了它的批判性。在新闻传播领域,女性的形象被异化,并未真正展示出她们真实的面貌。反腐新闻中的女性形象更是受到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传播机制的影响,出现对女性形象的曲解和扭曲。本文从反腐新闻中女性形象的现状、产生原因、对社会的影响等三方面对反腐新闻中女性的形象进行分析。同时,对媒体如何进行反腐报道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英国作家E.M.福斯特在1908年发袁的长篇小说,在众多男性作家满纸男性意识和男性偏见的时代潮流中.福斯特直面女性主体意识问题,深刻省察二元对立下的英国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塑造出露西这一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本文结合黑格尔关于人类自我意识发展三个阶段的理论,对露西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三个阶段进行详细论述,勾勒出露西被压制的女性自我意识从萌发到觉醒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女性人才培养的媒介拟态环境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林媛  谭微 《新闻界》2008,(6):100-102
本文重点从媒介拟态环境这一因素入手,探讨相关刻板印象对女性人才培养造成的不利影响,呼吁全社会公正、客观地理解和对待女性人才,共同营造适合女性人才成长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