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沈平 《视听界》2010,(4):110-110
电视访谈节目是一个将人际传播进行大众传播的过程,观众分享了嘉宾的故事与情感。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人际传播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电视访谈节目的大众传播是人际传播的延伸和拓展,只有现场的嘉宾、观众谈得尽兴,电视机前的受众才能看得尽兴。  相似文献   

2.
孙显军 《记者摇篮》2004,(10):22-23
电视谈话节目主要是指在演播现场,就某一话题,主持人、嘉宾以及现场观众相互交流、各抒已见的互动型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是谈话现场的领航者.嘉宾则是谈话现场的核心访谈对象.现场观众是整场节目的积极参与者。在演播现场,主持人、嘉宾和现场观众共同组成访谈者,面对面沟通,实现谈话节目的第一次传播行为,即人际传播。其次整场谈  相似文献   

3.
崇立 《声屏世界》2014,(9):42-42
在现场新闻、综艺、直播文艺演出、直播体育赛事和现场录制转播重要会议、事件等类型的电视节目中,导播既要做好节目创作组与技术组之间的沟通工作,还要兼任现场切换一职,因此也有人把导播比作电视节目制作与传播过程中的心脏。  相似文献   

4.
以中央电视台1996年3月16日开播《实话实说》栏目为标志,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在中国的电视界出现并风靡,许多地方电视台纷纷上马此类节目。值得关注的是,这些节目往往并非在黄金时段播出,但收视率却居高不下。它的魅力到底何在﹖笔者认为:此类节目成功地实现了“场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是根本所在。所谓“场信息“是指把谈话类节目中的主持人、嘉宾、观众畅所欲言的谈话现场和谈话过程看成一个各种信息多向流动、不同思想相互碰撞的“场“,通过“场“中人物的相互交流最终形成某种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和思想。“场信息“的交流是电视谈话类节目区别于其他类型节目的显著特征,也是其生命力所在。同时,“场信息“的强弱还决定着谈话类节目传播效果的好坏。因为“场信息“的传播依托的是“场“中的各种因素,包括谈话的人、谈话的内容以及现场的布景、气氛等,所以,增强“场信息“、提高节目质量必须从这些依托出发,做到--“人际“与“大众“共鸣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场“中主持人、嘉宾、观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是人际传播,而节目通过电视这一大众传播传递给千千万万非现场的观众,这又是大众传播。因此,电视谈话节目其实是一个将人际传播进行大众传播的过程,即人际传播的大众化过程。谈话...  相似文献   

5.
张海洁 《新闻窗》2011,(3):62-62
在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类型里一般总是少不了访谈类节目。这类节目之所以吸引观众,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主持人与被访者的语言魅力来刻画人物性格,提炼生活哲理,感悟人生真谛。成功制作一期人物访谈节目并不轻松,需要前期准备、现场录制、后期剪辑三个步骤才能完成。成功的现场录制是保证节目质量的前提,而现场录制的质量则完全取决于前期的准备工作是否完备。  相似文献   

6.
在时下竞争激烈的收视率大战中,电视工作者无不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来提高节目的吸引力,提高收视率。在节目录制现场引进观众的参与是一个普遍采用的措施。于是,我们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越来越多的节目中出现了现场观众,从中央台到地方台,从新闻节目到娱乐节目,从体育节目到生活节目。稍具电视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引进现场观众无疑会给节目制作增加不小的难度,但制作者们仍然乐此不疲。那么,现场观众是否真的是提高收视率的灵丹妙药呢?本文将选取娱乐节目为样本,对现场观众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加以分析。 在娱乐节目中,引进现场观众…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也在逐渐的丰富,电视综艺节目也越来越多,在这些综艺节目的录制过程中,相比之前,观众总会看到不同位置的摄像机,也就是多机位同时记录,通过切换台进行现场切换。采用多机位进行拍摄,可以克服单机位拍摄的角度单一的现象,效率也比较高,可以灵活调控。综艺节目就是能满足广大观众多方面的艺术审美的和休闲娱乐等需求,给观众提供文化娱乐审美享受的电视节目形态。在综艺节目中运用多机位拍摄,可以极大丰富节目的影像信息,制造呼应、表现互动,让观众产生如临现场的体现。所以多机位拍摄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使用。本文结合浙江卫视《跑男》节目中的多机位拍摄说明电视综艺节目中的多机位拍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电视传播观念在不断变化,电视节目也在各种新兴媒体竞争中谋求发展。以往电视节目主要追求的三个方面: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要。纵观这两年较为成功的电视节目。无一例外的把观众的参与当成了节目中重要的部分。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参与不仅促使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紧密结合,而且进一步融合了大众传播主体和观众的关系,有利于电视节目的发展。将参与性作为电视节目的新追求,要注意观众的参与是否有意义,切合节目主题,是否真实,是否能和其他三大追求相融合。  相似文献   

9.
电视谈话节目是一种借助人际传播来实现大众传播的谈话模式,是在现场传播三方——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交流中形成的一种节目形式。节目中人物之间的交流是整档节目的主心骨,人物之间的关系更是决定了谈话节目思想碰撞的效果。本文结合中美一些优秀的电视谈话节目,通过对比性分析来探讨电视谈话节目中的人物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电视节目的播出中,节目前期包装的加入为节目添了新的表现活力,让节目瞬间动起来,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大家面前,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包装的创意与构思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当然要以一定的技术作为支撑,才能将节目完美地呈现给观众。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江苏教育电视台因录制竞猜节目《棒棒棒》时,对录制现场的恶言丑行不加制约,致使粗俗视频网上传播,被国家广电总局宣布停播。为什么正规的电视台录制节目现场会出现嘉宾与观众尖声对骂呢?作为嘉宾的干露露母亲说:"说白了吧,别人给我钱,我才发飙的,要不然我能那么去做吗?"一语道破"天机",说明当下有些电视节目为了追求收视率,真的是不择手段。  相似文献   

12.
高璇 《新闻导刊》2007,(2):33-34
什么是谈话节目?谈话节目是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由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或个案展开,是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它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赋予平民话语的权力,视点扩大,层次丰富,观点多元。  相似文献   

13.
王澍 《声屏世界》2000,(12):21-22
电视综艺节目的录制台成不同于新闻或其它类型节目的录制合成.在现场录制合成过程中.现场气氛、节奏是最重要的环节、而气氛和节奏是要通过现场拍摄观众、嘉宾、主持人的不同景别、不同长短的镜头来体现的,也就是说.在录制合成过程中,导播要根据现场发生的情况在切换台上调动摄像师适时提供优美、生动、准确的画面进行台理.有效的即兴现场剪辑.使整台节日的镜头语言既和谐.流畅又充满张力,从而把全场的气氛调动起来.以满足观众追求愉悦的欲望。  相似文献   

14.
唐涤非  沈婉  吕玮妍 《传媒》2019,(16):59-61
日本资深电视节目主持人筑紫哲曾非常形象地把电视节目分成两类:一类是制作方想给观众看的节目,一类是电视观众想看的节目。关注电视观众在收视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研究电视策划如何作用于观众心理,使电视综艺节目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就是电视从业者的使命。2018年11月,湖南卫视首档原创新形态声乐演唱节目《声入人心》震撼开播,节目豆瓣评分9.1分,居2018年豆瓣综艺排行榜第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电视传播观念在不断变化,电视节目也在各种新兴媒体的竞争中谋求发展。以往评价电视节目的三个标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要。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参与不仅促使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紧密结合,而且进一步融合了大众传播主体和观众的关系,有利于电视节目的发展。将参与性作为电视节目的评价标准,必须注意观众的参与是否有意义,是否切合节目主题,是否真实,是否能和其他三个标准相融合。  相似文献   

16.
郑锦宁 《青年记者》2009,(14):71-71
电视访谈节目中嘉宾的表现是节目成功的基础。因为就节目形式而言,主持人的角色为“访”,嘉宾的角色是“谈”;就节目内容而言,嘉宾谈话的内容才是节目的重心。录制前做好嘉宾工作比录制时的组织协调更为重要。许多问题看起来出现在现场,而原因却出在播出前的准备工作中。比如,访谈对象进入演播室后紧张、怯场,准备得很好却难以发挥,回答问题跑题或枝权太多,收不住等。录制前最应该做好哪些工作呢?  相似文献   

17.
所谓角色意识,就是指对这一行为方式的认知、理解和把握。镜头前主持人所充当的角色,是一种媒体角色,而媒体角色意识便是对这一表现的认识和把握。主持人应有角色意识有关学者给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了一个界定:所谓节目主持人是指在电视节目中以真实身份同观众交流并主导节目流程的出场演播者。目前,依据主持人主持节目的内容,主持人大致可以分为下列类型:新闻节目主持人、综艺节目主持人、体育节目主持人、话题节目主持人、经济节目主持人、服务节目主持人、少儿节目主持人等等。由于节目主持人是以个人真实身份主持电视节目的,因此他…  相似文献   

18.
电视谈话类节目是通过电视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电视节目形态.而电视新闻谈话节目具体是指主持人与嘉宾或者观众围绕新闻事件或者热点问题所展开的分析和讨论.是电视媒体传播意见和观点的渠道.也是公众自由讨论的平台.这种新闻节目的传播本质上属于大众传播活动.同时又具有人际传播的特点。本文从传播学角度解读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的传播模式和传播特点.提出提升此类新闻节目传播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大众传播学认为,电视谈话节目包含两种传播,一种是谈话现场的人际传播,一种是节目与观众间的大众传播。人际传播是否成功,也就是说谈话现场能否形成一种多元信息相互交流的场效应,进而激发观众的参与感与认同感,是大众传播即电视谈话节目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李咏 《现代传播》2007,(6):148-149
众所周知,在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中嘉宾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主持人如何面对嘉宾,怎样调动嘉宾的情绪,使嘉宾与主持人以及现场观众形成一种心理共鸣,成为了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成败的关键因素.录制现场的氛围烘托与节目的娱乐性、互动性、节目诉求的实现都要依靠主持人怎样面对现场嘉宾这一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