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薄膜包封就是在物品上包一层塑料薄膜,这些薄膜可以是PE、PP等等。薄膜包封的作用是防止机械划伤、防潮、防水。时下许多邮政报刊亭里卖的杂志、书店里的一些精美书刊都是由塑料薄膜包封起来的,这些薄膜是透明的,可以清楚地看到内  相似文献   

2.
出版社重视图书的装帧设计,不少精装书还外加包封,这是一种讲究的装帧形式。包封亦称护封,目的是用以保护书籍和起美化的作用,包封也印有书名和卷次、著译者、出版社,以及介绍内容的宣传文字等。这种装帧在国外出版的精装书也是很普遍的。图书馆入藏时往往将包封取下后上架(将包封上的宣传文字或作者简介剪下后贴在封面背面)。因此,这种装帧的封面设计仍是不能缺少的(至少在书脊或封面上要印上书名、作者)。 近时出版的一些硬纸(不是硬板纸)封面的图书也用了包封(因为没有与封面粘在一起),也许是一种改进。然而设计者往往只注重包封设计,而忽视了封面设  相似文献   

3.
“书标”是成套丛书性质的概括性的标志。早在30年代,为新文艺事业做出贡献的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卷帙浩繁的“一角丛书”、“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文学丛书”、“中篇创作新集”的里封、环衬或包封上,都印着一帧小小的作  相似文献   

4.
“书标”是成套丛书性质的概括性的标志。早在30年代,为新文艺事业做出贡献的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卷帙浩繁的“一角丛书”、“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文学丛书”、“中篇创作新集”的里封、环衬或包封上,都印着一帧小小的作为书标的木刻画:一位头戴阔边草帽的  相似文献   

5.
《出版参考》2005,(7):40-40
“书标”是成套丛书性质的概括性的标志。早在30年代,为新文艺事业做出贡献的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的卷帙浩繁的“一角丛书”、“中国新文学大系”、“良友文学丛书”、“中篇创作新集,,的里封、环衬或包封上,都印着一帧小小的作为书标的木刻画:一位头戴阔边草帽的农民,在春天广袤的田野里,左肩挂着谷粒袋,右手正在向条条麦垄撒播种子。  相似文献   

6.
王涤飞  熊科 《大观周刊》2012,(3):130-130
TiO2 纳米薄膜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作为光物理材料、环境 污染治理中的光催化氧化催化剂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人们的很大兴趣。近 年来,人们对 TiO2 薄膜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相对而言,TiO2 纳米薄膜在可见光波段范围的光学性能方面的基础研究还有待加强。本研究采用反应射频磁控溅射法在 K9 抛光玻璃基体上制备二氧化钛薄膜,用椭偏仪对薄膜样品进行测试,获得椭偏位相参量Δ和椭偏振幅参量ψ。借助计算机通过迭代方法拟合分析得到薄膜的折射率和厚度等光学参数,结合实验参数 对结果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TiO2 纳米薄膜在可见光波段吸收小、是透明的,所以是用来构成一维光子晶体的理想组份,对其光学性能的基础研究为以后光子晶体的结构设计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O483固体缺陷”中包括固体中的杂质、固体辐射效应等。在“O484薄膜物理学”中再分为六小类,即“O484.1薄膜的生长、结构和外延”;“O484.2薄膜中的力学效应”;“O484.3薄膜中的输运现象”;“O484.4薄膜的性质”(包括光学性质、电性质、磁性质);“O484.5薄膜测量与分析”和“O484.8层介质膜”。2.3.11低温物理学低温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在低温下的物理现象的学科。在《中图法》“O51低温物理学”中,首先根据研究内容范围分为下列各类:O511超导电性O512超流性和量子固体O513低温物性O514低温物理实验技术然后再将各类分为若干小类,例…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内蒙古黑水城出土的汉文文献,对我国元代公文传递的包封、登记、检查等制度进行阐述,并对其组织管理、行移程限、牌符等方面措施进行全面、系统的探究。  相似文献   

9.
在"O483固体缺陷"中包括固体中的杂质、固体辐射效应等. 在"O484薄膜物理学"中再分为六小类,即"O484.1薄膜的生长、结构和外延";"O484.2薄膜中的力学效应";"O484.3薄膜中的输运现象";"O484.4薄膜的性质"(包括光学性质、电性质、磁性质);"O484.5薄膜测量与分析"和"O484.8层介质膜".  相似文献   

10.
复膜是指印刷品与薄膜粘合,是借助涂胶辊将胶粘剂均匀地涂布于薄膜表面而挥发固着,并与印刷品在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粘合固化,其工艺包括胶粘剂对薄膜表面粘附和固着膜层在印刷品表面渗透和扩散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采用微波表面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W Surface-wave PECVD)的方法,在PET包装瓶内壁沉积一层类金刚石(Diamond-like Carbon,DLC)薄膜,以改善其阻隔性能。实验过程中以乙炔(C2H2)作为原料、氩气(Ar)作为放电气体沉积DLC薄膜,并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等仪器辅助分析薄膜的结构、成分,通过测试PET瓶的氧气透过率(OTR)表征其阻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微波表面波PECVD法在PET包装瓶内沉积纳米级厚度的DLC薄膜可以大大改善PET瓶的阻隔性能,分析结果还显示薄膜的主要成分为碳、氢,结构主要是以无定形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制成功了KH-1滤紫外光材料。它包括 KH-1滤紫外光薄膜及 KH-1滤紫外光涂料。材料有良好的滤紫外光性能及可见光透明性。薄膜可方便地包在物体外面;涂料能涂在玻璃、木材、金属等表面,是一种新型保护文物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薄膜的表面张力控制在整个印刷加工和应用过程中极其重要。为了使薄膜适合某种应用场合的工艺要求,需要对薄膜的表面张力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4.
说起某团团长孙铁成关心支持报道组抓新闻的事儿,那可是纸里裹着火——透亮。要不官兵咋赞扬他是背着“新闻篓”的团长呢。不妨我们就从他的“篓”里掏出几个小故事,以飨读者。   现场会上“抓活鱼”。年初,团里开了一个两业生产现场会。没开会之前,团里上上下下就开始为此忙开了。一天,孙团长信步转到了现场会办公现场。转了一圈,他看到前面几个蔬菜大棚的塑料薄膜都已经更换一新,惟独最后一个大棚的薄膜没有更换,数一数,上面竟补着 43个补丁。这是二营“承包”的大棚。别的单位都换了新塑料薄膜,他们咋没换呢 ?凭着敏锐的“新…  相似文献   

15.
MOCVD是一种生长或外延薄膜的技术。将光引入外延过程,利用光的量子性,使反应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得到促进,进而发展了一种新的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制备技术,即光诱导MOCVD技术。本文综合分析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实验装置、光源的分类和选择及该技术的实践应用,介绍了反应室结构的开发设计及光源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新闻工作者的作风必须严谨,撰写稿件要一丝不苟。特别是稿件引用的数据,一定要准确。人民日报记者柏生,当年采访毛主席紀念堂落成,看到介绍纪念堂的书面材料里写着北大厅的灯是125盏,但她硬是去重数一遍,结果发现实际装灯是110盏,少了15盏。书面材料是按老设计图写的,后来在施工中改了。《人民日报》去年7月30日一版《武汉75个“官倒爷”被查处)一文中说:“武汉一家塑料厂销售农用薄膜中,每吨销价以高于国家定价30元的  相似文献   

17.
出版社重视书籍的装帧设计,作为提高书籍质量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仅仅为了市场竞争的需要,就很容易脱离书籍的内容,着意包封,过分的妆扮雕琢,不适当的豪华,效果会适得其反,有时甚至引起读者的厌恶。这大致是书籍的包装——装帧设计有别于一般商品包装的原因。在一次图书评奖会上,有位出版评论家感慨于某些书籍打扮成中秋月饼的包装合,是很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4厘米见方的薄膜材料,通过导线与LED灯相连;只要用手捏一下这个薄膜材料,LED灯就会亮起。3月18日下午,科技日报记者在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看到,科学家已开发出摩擦电发电机。它的问世,为未来能源发展带来了新的供给模式。这种用高分子透明薄膜材料做成的器件就是一种发电机,或称摩擦电发电机。纳米能源所首席科学家王  相似文献   

19.
精装书护封的固定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护封也叫包封或护书纸,对防止图书封皮被污染、磨损、划伤,延长图书使用寿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也是图书装帧艺术的手段。然而由于护封与封皮在阅读使用时极易移位脱离,书脊过厚者移动更甚,给读者带来很多不便。若将其拆下,虽然一时方便,但图书则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也破坏了图书的装帧艺术魅力。针对这一缺陷,我馆的相应做法是:选用与护封同类的纸料或韧性较强的皮纸,裁成与勒口小页横  相似文献   

20.
文晓林 《电子出版》2005,(7):72-72,74
柔性版印刷以其独特的印刷方式,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印刷包装的环保需求提高,近些年得到了迅速发展。而在柔性版印刷的范畴里又分了不同类型的印刷工艺,例如:纸箱直接多色印刷、纸箱预印、软包装印刷、薄膜印刷(胶袋,台布等).商标印刷.电子行业的 LCD 导电液体的涂布等,以上的柔印均采用不同的印刷设备,用不同的厚度、硬度版材,来印刷不同的承印物。迄今为止,柔印的产品领域主要是在纸箱和软包装及标签,由于三者是不同的消费品,瓦楞纸箱印刷逐步向更高层次的色彩多色网点方向发展,以从柔版版材的使用量来讲,纸箱版占了80%,软包装,标签和其他仅占20%,并且近10年来就上海纸箱业不完全统计每年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