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五六月间,我们在《新华日报》上推出的系列报道《乡下人说下乡人》,以其独到的视角、特有的朴实,在读者中产生了较好的反响。回顾这组报道产生的全过程,我们深切地体会到,任何报道只有真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热情而又准确地反  相似文献   

2.
今年5月7-9日,《新华日报》连续三天在头版头条或头版重要位置刊发“南瑞继保自主创新”的典型报道后,引起了较大社会反响。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报纸上批示:“请告新华日报,这个系列报道很好……”,省委宣传部领导也多次在有关会议上表扬这组报道写得好。省、市有关部门派人到  相似文献   

3.
新华日报是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创办的一种公开的日报。同新华日报同时创刊的还有“群众”、这个公开的期刊,它是由新华日报编辑和出版的。此外,新华日报还适应当时环境的需要,出版和发行党的政治书籍,主要是党的文件和中央领导同志的著作。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千百万农民群众走向市场提供服务,解决农民目前面临的市场信息闭塞,农副产品销售困难,新华日报将发挥在全省城乡发行最大、覆盖面广的优势,增辟《新华日报》“城乡大市场”专版。并已于11月19日发行彩色试刊。 “城乡大市场”是《新华日报》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发展城乡经济“牵线搭桥”,提供实实在在的信息服务,追求实用性。对实用信息的发布,只收取成本费。新华日报编辑部力求把“城乡大市场”办成全省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农工商企业、专业大户和城市从事农副产品购销的经营者每期必看、爱不释手的良友。  相似文献   

5.
报刊审读     
《传媒观察》2007,(1):26-26
新华日报的文化江苏系列报道从9月16日到24日,新华日报推出了《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江苏》五篇系列报道,发表了江苏省委主要负责同志的文化专题调研消息,刊发了全省文化工作会议召开的新闻并发表社论,还刊登了“文化江苏高层论坛”以及“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市长论坛”在宁举行的  相似文献   

6.
1989年9月6日《新华日报》一版头条通讯《富镇上的“穷”机关受人称赞》向广大读者介绍了宝应县汜水镇党委、政府发扬艰苦奋斗作风为群众多办实事的事迹。这篇不足一千字的通讯,虽没有曲折生动的情节,也没有重彩浓墨的描绘,却展现了我们党的基层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甘当公仆”的良好  相似文献   

7.
打开近一个时期的新华日报,该报浓墨重彩地对于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有读者反映说,新华日报关于“三个代表”的宣传气势恢弘,及时、有效、正确地引导了广大干部群众对江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学习。认真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当前全党重大的政治任务。毫无疑问,担负着宣传重任的党报,责无旁贷。学习好才能贯彻好,领会好能有报道深,这是新华报人在宣传报道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的深切体会。近几个月来,新华日报把宣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江苏新华日报对兴“短”文、刹“长”风作出具体规定,其主要内容有三条,被群众称之为砍向“长”风的三斧头。这次新华日报为刹“长”风抡起的三斧头有三个特点:一是兴“短”措施具体,可行性强。要闻版每日刊出稿件要求达到20篇以上。每篇见报消息  相似文献   

9.
报刊     
《传媒观察》2007,(11):64-64
新华日报的沿海开发系列报道,泰州日报的“干事”报道,现代快报的舆论监督报道,江苏经济报的趋势分析和预见性报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与写作》2006,(5):28-28
党中央机关报应该是党中央得心应手的工具,宣传党的政策,贯彻党的政策,反映党的工作,反映群众的生活。——陈克寒陈克寒(1917-1980),浙江慈溪人。1934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活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西安事变”后,参加红色中华社西安分社的工作,开始其新闻工作者的生涯。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新华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处处长,国家出版总署副署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务。陈克寒1937年3月来到延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历任武汉《新华日报》驻华北特派记者《,新华日报》华北版社长兼总编辑。后调入新华通讯社担任副社长兼…  相似文献   

11.
推进了近两年的苏州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取得新突破,江苏省委省政府将推广苏州经验,为配合省委省政府的决定,《新华日报》于6月1日至5日,推出"城乡发展一体化看苏州"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12.
报刊审读     
新华日报的沿海开发系列报道新华日报围绕省委、省政府"推进沿海开发"的决策,连续推出5个系列报道,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江苏沿海开发的决策、目  相似文献   

13.
地市报要践行“三贴近”,必须找准着眼点,才能使报纸做到党委、政府、群众都满意。 贴近实际着眼中心工作 就荆州而言,当前最大的实际就是实施“工业兴市”战略,为此,我们在《荆州日报》上推出了“工业兴市”的系列报道,从讲观点统一认识,到谈思路推进行动,我们在头版及时推出专题系列报道“筑巢引凤兴荆州”,从宏观着眼,从微观  相似文献   

14.
新华社从7月20日至7月27日推出的一组8篇“餐桌经济”系列报道,视点新颖,观点鲜明,从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的农业发展趋势的角度,探讨了我国“餐桌经济”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给人以知识,给人以启发。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在新旧体制的交替过程中,新的经济问题不断涌现。新闻媒体要主动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要主动对人民群众关心和疑惑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及时组织有效报道,高屋建瓴地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这就是我们所要积极倡导的研究性报道。研究性报道抓好了,报纸的深度和广度就上了一个新台阶。“餐桌经济”系列报道就是这样一组策划到位、构思精巧、科学引导的研究性报道好新闻。  相似文献   

15.
新华日报去年12月29日至今年1月16日陆续登载的建湖县上冈中学教育改革系列报道是一个较成功的典型报道,受到社会上和全省教育系统的关注和好评。回顾这段采写过程,我们体会到,这个典型之所以抓得准、抓得好,关键在于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找到了教育与社会的“结合部”,从而摆脱了教育报道工作性、业务性强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从1月10日起,湖南省会主要平面媒体共同推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风采”系列报道,充分展示新一届代表委员肩负使命、立足省情、心系群众、关注民生的崇高情怀,读后令人振奋。  相似文献   

17.
做好党的二十大报道,反映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巨大变革,展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对媒体力量和智慧的严峻考验。本文以《十堰晚报》“喜迎二十大”系列报道为例,对重大主题报道的选材与立意、报道角度和表现手段、采写落点和语言表述等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操慧  林丽 《传媒观察》2022,(3):97-104
创刊于抗战时期的《新华日报》被称为一支“新华军”,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公开的舆论阵地。在外部新闻检查和内部整风改版的背景下,周恩来指导《新华日报》创办社会新闻专栏“生活一角”,以强化报纸的群众性。“生活一角”在选题上聚焦劳动群众,密切联系读者挖掘新闻线索,形成语言质朴、叙述客观、体裁多样的报道风格,实现了党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抓新闻,还是写评论,只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所关心的“热点”和改革开放的着力点去写、去抓,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回想去年以来笔者写的系列报道《婆婆啊,今日检查何其多》和两篇评论,感受颇深:“婆婆”系列报道分别被国内几家大报刊出,并被评为1991年全省县市报好新闻一等奖。评论《工作达标与牌子达标》和《从企业的椅子不够用谈起》,分别在今年1月14日人民日报第五版和6月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刊出。联系近几年来围绕“热点”抓新闻的经验,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着眼于增强党报在干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积极推进党报的改革和创新,大幅改版,满足读者对党报的多重信息需求,追求党报的独有魅力,使读者面迅速扩大,有效地提高了党报作为党和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的效能。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评价改版后的《新华日报》:“有声有色,我看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