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朝武 《考试周刊》2010,(4):173-173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的事物的反映,记忆是人类获得知识、积累经验的重要手段,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强弱,而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有一定的记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化学这门课是“一学就会,一听就懂.一多就乱,一长就忘”。在每节课堂里,部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看书也不感到难懂,但时间一长,该记的记不住,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 ,学生普遍反映化学这门课是“一学就会 ,一听就懂 ,一多就乱 ,一长就忘”。在每节课堂里常常听得津津有味 ,看书也不感到难懂 ,但时间一长 ,该记的记不住 ,该理解的不太清楚 ,认为要记要背的内容太多 ,记忆负担很重。因此 ,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提高记忆效率 ,值得我们重视。本文就记忆力的培养 ,谈几点体会。记忆力的培养是克服所谓“零、散、乱”的关键。特别是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的记忆。在讲课中注意想方设法协助学生增强记忆 ,同时指导学生总结记忆方法 ,显得尤为必要。一、理解凡是理解得深 ,就会记忆得…  相似文献   

3.
王中麟 《江苏高教》2001,(3):125-126
在高校诸多课程中 ,化工原理是“自动化及仪表”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这门课教得好坏与否 ,对该专业的一些后续课程如“测量仪表”尤其是“控制工程”有很大的影响。但不管老师在课堂上如何强调其对专业的重要性 ,学生还是不感兴趣 ,感到 (该课程 )内容太繁杂 ,公式太多 ,反映该课程十分难学、难记 ,成绩也很不理想 ,在学生中流传着四个“一” ,即 :一听就“懂” ,一看就“会” ,一做就错 (指习题 ) ,一丢就忘。所谓“懂”、“会”是指学生在刚刚接触到化工原理教材时 ,看到其中的一些内容 ,温度、压力、流量、密度、热量等参数及其计…  相似文献   

4.
化学是初三学生初学的一门学科。第一次上化学课,学生是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学习的,在他们眼里化学是一门抽像的、神秘的学科。教师能不能在“绪言”课上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化学这门课程,关系到学生今后能不能学好这门学科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把好第一关,尽最大努力把“绪言”课上好。课本上,这节内判良丰富,涉及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的初步知识、我国化学发展史以及如何学习化学等内容,还有两个重要的变化和性质——物理、化学变化,物理、化学性质。该课分两个课时。我认为第一节“绪言”课就是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  相似文献   

5.
九年级学生要学习一门自然科学——化学,但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常常会有这样一种现象:“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进行自学、讨论、记忆、默写、运算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老师课前充分准备,课堂快节奏,学生学习热闹,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反思,学习思维能力也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那么,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反思,教师该如何做呢?一、抓住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对新知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王秋月 《考试周刊》2011,(58):169-169
在《生活与哲学》课教学实践中,经常有学生反映该课“抽象”、“枯燥”、“无味”,有相当部分学生对之兴趣不高,因此教师要把这门课程教好,让学生自觉地喜欢上这门课程,更快地找到学习哲学课程的乐趣,让沉闷的教学课堂变得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7.
在音乐教学中,我常常听很多老师说到:“现在的学生太闹了!老师真是难当!”如果让学生老老实实地坐着,课堂气氛便呈现出死气沉沉;如果开放了课堂教学,学生就会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呈现出无序状态。会被人指责为;“太乱了,这叫什么课”!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课堂“乱”的现象呢?我的经验是:“乱中求序,活而不乱”。  相似文献   

8.
“材料力学”作为一门技术基础课(一般都安排在二、三年级上),它具有概念多、公式多、计算多的特点,是从基础课过渡到专业课的一座“桥梁”。但是,对初学者,特别是刚学完《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的低年级学生,由于形成了一种单纯的逻辑推理,从公理、定理出发的分析方法和学习方法。因此,一开始学《材料力学》这门课,总感到“头绪太乱,抓不住中心”。另外,往往还会反映: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普遍反映世界近现代史比较难学,认为这一门课涉及的国家遍及世界各地,人物事件繁多,且人名、地名、事件名古怪冗长、五花八门,学起来无所适从,感觉只有一个字:“乱”。其实,这是由于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所致。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看似凌乱繁杂,但只要找到历史发展的主线就有章可循,而且是非常有规律的。本文试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谈一谈世界近现代史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李白坚 《山东教育》2005,(11):62-62
同一门功课,不喜欢的学生会感到“负担”,但对喜欢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就未必是“负担”。同一门课程,某个“填鸭式”上课的教师会使学生感到“负担”,换一位以“启发式”上课的教师,就可能使学生感到是一种享受。我们一定不会认为计算几麻袋的数学草稿是件赏心乐事,但是陈景润却在那繁难的公式中快乐地度过了自己的数学人生;一些孩子玩游戏甚至通宵达旦,不能说眼不酸、手不痛、人不累,但是从没有听到孩子们感到玩游戏机有“负担”。  相似文献   

11.
徐维全 《快乐阅读》2013,(12):52-52
高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化学时,学生普遍反映化学这门课程需要记忆的概念多、公式多,需要理解的内容复杂,学生觉得记忆化学课本中的知识非常困难。如果学生一直觉得学习化学就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记背化学知识点,而且背熟了也容易忘记,就会视学习化学为一件艰苦的事情,内心就会排斥学习化学知识,不愿意自主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改进结构化学教学的两点作法韦春桂林工学院结构化学是理工科院校工业分析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理论性强,数学推导多,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感到难学,很多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有畏难情绪。如何教好这门课、使学生学好这门“难学”的课程?这是这门课程的任课教...  相似文献   

13.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比较好学的学科,但是由于化学概念比较多,尤其牵扯到计算方面的东西,学生经常会遇见不懂的问题,想要学好这一门课,学习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十字交叉法”是初中化学计算中比较重要同时经常用到比较简单的解题方法,很容易被学生接受,下面先从“十字交叉法”的应用范围说起.  相似文献   

14.
“应用化学”是化学专科班在无机、有机、分析及物化等基础课之后新开设的一门地方课。由于这门课头绪多,内容杂,学员学起来往往感到不好掌握。本文就如何学好这门课作了一些探讨,目的在于探索应用化学的教学规律,提高应用化学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理解掌握概念是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的关键。不少学生认为,化学这门课“一学就懂,一久就忘;粗看容易,细究就乱。”究其原因,不能不说是因为他们对化学概念认识模糊,从而导致无法深刻领悟化学知识而造成的。因此必须重视概念教学。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教师必须以心理学理论指导教学,要遵循形成概念的心理认识过程传授科学概念,具体做法是:一、研究感性材料,挖掘变式因素概念的形成需要有足够的感性材料。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某一种科学概念,不仅需要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而且还必须运用变式规律将感性材料进行形式上的变换,使其中的本质属性保持恒定,而非本质属性时有时无,突出并强化材料中反映概念本质属性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对课本提  相似文献   

16.
谢水林 《上海教育》2004,(3S):31-32
我是一名自然常识教师,也是一名“小三门”的教师,但我不觉得这样就低人一等,校长也表示许多教师不能胜任这门学科,因为这门课需要很强的动手能力,学生也喜欢这门课,教好它不容易;学校不存在看得起主课教师,看不起小三门教师的问题。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区教研室和学校,给了我很多的机会,我现在已是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辅导》2012,(16):46-48
多数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与哪个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喜欢上哪门课,哪门成绩就好;如果与哪个老师关系不和谐也会殃及那门课,这大概也是爱屋及乌的反映吧。学生的大部分时问在学校里,就免不了和老师交往,对学生来说,怎么和老师交往呢?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好一门课,首先应该使学生喜欢这门课,在中学生的头脑中,生动形象的东西仍占激起其大脑兴奋的主导地位,这种心理特点就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兴趣的培养。历史课枯燥乏味的东西比较多,如果不调动他们的兴趣,历史课上起来,就会让人感到困乏,也就谈不上学好这门课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相似文献   

19.
程邦华 《教育文汇》2014,(11):39-40
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常听到学生说:“物理这门课,一听就懂,一考就糟”。出现这种“怪圈”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不认真听,知识掌握不牢固然是一方面,而教师也应找一下自已的原因。本文从教师角度,分析一些出现该“异常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实验既是化学学习的内容,也是学好化学的方法与手段。九年级属于化学学科的入门阶段,虽然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但简单易记。于是,很多化学教师忽略了让学生在体验中构建化学知识的重要性,甚至秉持“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观念,强迫学生记现象、记结论、记化学用语。这种做法虽然可能在短期内收获不错的应试效果,但长此以往,就会令学生失去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因此,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改进传统实验,创新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原理,在活动中构建体系,在应用中巩固知识。下面,笔者就以“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改进化学实验,创新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