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定工作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贯穿于档案工作的始终,无论是文书立卷、接收入馆、对外开放、销毁档案,都离不开档案的鉴定,尤其是保管期满档案的存毁鉴定工作,直接关系到馆藏的质量,目前档案馆(室)中有许多短期档案、长期档案已保管期满,其中有大量无保存价值的档案占用了库房有限的存储空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又不利于对有保存价值档案的保护与管理.由此可见,存毁鉴定工作是一项重要且必要的工作.然而实际情况如何呢?存毁鉴定难,难于上青天.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2.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保管期满的档案进行鉴定,剔除销毁已失去价值的档案,减轻管理上的负担,使档案重点突出、精练,以便更好地发挥作用,是档案馆和档秦室应做的业务工作。但长期以来,档案馆、室其它业务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不断深入,取得丰硕成果,惟独鉴定工作许多馆、室至今未开展;个别馆浅尝辄止,在研究与实践上都严重滞后,形成了强烈而明显的反差。  相似文献   

3.
期满会计档案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初,台前县档案馆准备会同相关部门对保管期满的一批会计档案进行鉴定、销毁,但在归类整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却发现有些期满会计档案利用率很高。例1:保管期满会计档案中使用最多的是1974年后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为了有效解决会计档案大量占用档案库房及保管难度大等问题,笔者所在的中原油田档案馆开展了保管期满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工作.在鉴定销毁工作中,笔者经过对会计凭证内容的分析,发现“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为15年”的主张存在法律隐患.  相似文献   

5.
自1987年国家档案局颁发《关于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以来,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但是至今未见“期满鉴定工作”有什么进展,即使有些档案馆由于馆藏饱和,不得不考虑鉴定,可是一动真格的,又有些不知所措。为此,“期满鉴定”已成为档案馆业务建设中的棘手问题。笔者就期满档案鉴定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档案鉴定是指档案馆(室)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判定档案的价值,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剔除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并予以销毁的一项档案业务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校档案馆(室)一方面收集高校各档案形成者所产生的档案材料,经过整理、鉴定、保管在档案馆(室)内;另一方面,又通过档案用户把贮存的各种档案信息传播出去,为高校教学、科研、党政管理服务,发挥高校档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高校档案形成者,档案用户之间,高校档案馆(室)起着一个档案信息接收、加工、贮存、传播的作用.公共关系是搞好高校档案馆(室)与档案公众沟通、交流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高校档案管理要求与各个档案形成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即要在高校档案馆(室)与档案公众之间建立一种双向沟通渠道,树立档案馆(室)在档案公众中的良好形象,让档案公众了解、理解、支持档案馆(室)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高校档案馆都把增加馆藏作为工作的重点,强调数量,宁多勿缺,保管时间也就长不就短,只进不出,以至于馆藏冗余,不利于档案的保管与利用。为此,笔者认为应当将馆藏档案鉴定工作放在首位,从中清理掉几乎没有或已经失去价值、很少利用的档案。基于以上认识,交大档案馆参照档案利用率等指标,重点对馆藏的硕士论文、样书等进行了鉴定,缩短了保管期限,并对期满且已生效的档案进行销毁,在优化馆藏方面迈出了一大步。一、硕士论文档案的优化硕士论文档案在教学档案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随着近几年来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其归档…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当前我国档案价值鉴定理论、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作者的观点.档案价值鉴定是档案馆(室)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判定档案的价值,确定档案的价值等级和保管期限,对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做相应处理的一项档案业务工作.  相似文献   

10.
全宗是档案馆 (室 )对档案进行科学管理的基本单位 ,按全宗管理不仅是档案馆 (室 )按来源区分档案的一种整理方法 ,而且也是国家规定的档案管理原则 ,即档案馆 (室 )档案的最高层次必须按全宗分类整理。全宗原则的核心是来源原则 ,即档案馆 (室 )档案的最高层次的分类必须“从出处立根” ,维护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著名人物所形成的档案有机体的完整性。违背全宗原则 ,不仅会给档案的分类整理造成困难 ,使档案的保管造成混乱 ,而且还会给档案的价值鉴定和开发利用带来不便。然而 ,目前不少档案馆 (室 )都存在违背全宗原则 ,区分全宗的…  相似文献   

11.
<正>文书档案鉴定工作是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一直是档案馆(室)工作的难点。长期以来,对档案鉴定工作的认识和实践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文书档案鉴定的局限性1.文书档案需要鉴定的数量大,给进馆(室)的鉴定工作带来了难度馆(室)量一直是档案界衡量档案馆(室)的规模以及达标升级的标准之一,这就使一些不具备进  相似文献   

12.
充分利用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标准化作用,进行馆藏优化建设,是世界上许多国家行之有效的措施。然而,由于我国的档案保管期限表本身还存在的一些缺陷,致使这一优化馆藏的办法在我国尚不能发挥作用。目前正值我国《归档文件与档案鉴定指南》讨论之际,本文就利用档案保管期限表进行优化馆藏的作用方面作一阐述,以供参考。一、我国现有档案保管期限表存在的问题档案保管期限表是在档案价值理论及鉴定标准的基础上形成的,以表册形式列举档案文件的来源、内容和形式,并指明其保管期限的一种指导性、操作性、标准性文件,它可作为档案馆(室)鉴…  相似文献   

13.
档案期满鉴定是指对已到保管期限的档案进行的价值鉴定,也称档案到期鉴定。档案期满鉴定是一项在基层企事业单位应当普遍开展的工作,也是档案鉴定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基层企事业单位档案期满鉴定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不理想。本文主要就基层企事业单位档案  相似文献   

14.
会计档案鉴定销毁中的问题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8月21日,财政部与国家档案局重新修改制定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会计档案工作制度,使会计档案管理更趋于科学化、规范化。特别是对于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销毁程序的具体规定,更具实用性、可操作性。根据此办法,2001年7月我校档案人员会同财会人员,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对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进行了认真分析,清理核对,将清理出的保管期满的(1980年以前)会计档案2468卷,造册报送校档案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销毁,并于2002年1月完成了销毁工作。会计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是一项严肃、细致、难度大…  相似文献   

15.
随着档案事业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人们对档案利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部门不仅要及时、准确地提供馆(室)藏档案材料,还要能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相关信息,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利用工作是档案工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是档案馆(室)和社会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编目等基础工作的反馈来源.……  相似文献   

16.
随着档案事业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人们对档案利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部门不仅要及时、准确地提供出馆(室)藏档案材料,还要能根据用户需求系统提供相关信息或信息地址,以满足不同用户、不同方面的需求。利用工作在档案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是档案工作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是档案馆(室)和社会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而且也是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编目等基础工作的反馈来源。档案馆(室)通过档案利用工作输出档案信息,满足利用者的需要,同时又把档案信息输出的效果反馈回来。这样,我们可以把反馈回来的信息认真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华盛顿国家文件中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的档案工作体系中,文件中心(Records Center)是非常关键的中间环节。根据美国档案界通行的文件“生命周期”(Life Cycle)理论,非现行的机关文件在“立卷”之后,并非马上“归档”给档案馆,而是先移交文件中心代为保管,并提供利用,直至文件保管期满以后,  相似文献   

18.
档案鉴定工作是档案馆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准确判定档案的价值,确定保管期限,剔除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予以销毁的一项经常性的业务工作.它是档案馆优化馆藏、科学管理与保障利用的基础.近些年来,沈阳市综合档案馆积极开展鉴定工作,进一步估化馆藏结构,提高馆藏档案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档案鉴定工作中的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前我国档案鉴定工作中的问题探讨姜之茂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和标准,判定档案的价值,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剔除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予以销毁的一系列工作,统称为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它是档案馆、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学理论所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试论档案的实质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对档案鉴定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提起档案鉴定工作通常的概念多半是仅限于对档案保存价值作出判断并划定相应的保管期限而已。档案鉴定工作全面地讲应包括鉴别档案的真伪和鉴定档案的历史价值,在档案馆(室)业务工作中经常进行的鉴定工作主要是后者,所以档案界通常所说的档案鉴定工作是指鉴定档案价值,即档案价值鉴定。随着档案鉴定范围的扩大,档案鉴定的领域已不能仅局限于价值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