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时,应正确理解“自主阅读”的思想内涵.把准指导“自主阅读”的“操作度”,做到“为激发兴趣而讲”、“为创设情境而讲”、“为释疑解惑而讲”,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特点灵活把握,真正做到讲解是服务于学生,更有效地启发学生。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而传统的语文课教法多以老师讲授为主,很多语文老师按照课堂预设的程式有条不紊地"讲"下去,因循教参上的标准答案来处理课堂问题,这样的课堂便缺乏活力,很难做到"从学生出发",依据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语文学习的特点,去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了;也谈不上做到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更无法实现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  相似文献   

3.
"学讲计划"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是教师不负责任地"放任"和"放羊",相反,教师要做好"学讲计划"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点灯人。教师要做到在课堂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在课堂教学中"生进师退""学进教退"的目标,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先"自主"再"合作",为学生的学习指明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运用讲学案,可给学生创设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并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维时间,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减负增效,促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再到"乐学".  相似文献   

5.
陈智勇 《成才之路》2012,(30):26-27
正中学语文教学,阅读是重要内容。《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各年级阅读能力的要求,并反复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难度",当然也包括培养自主阅读能力。众所周知,教学的含义从教师的角度讲,是要"教会学生自学",体现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事实上,学生从启蒙教育开始,到高等教育都在进行自主阅读。单就初中阶段语文教材的构成而言,其中基本篇目就有课内和课外两种,可见在编排教材的体系中就很重视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课后的思考与练习、单元知识和测练、语言交际等,更是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为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更是学好语文的根本。在"互联网+"环境下,各种新媒体、新技术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了设备和技术支持,不仅拓宽了自主阅读的范围,而且使阅读行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互联网+阅读"为学生的自主化阅读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模式。运用新媒体,可以为学生打造自主阅读的环境;通过形成"阅读链",让学生成为自主阅读的主人;借助"云功能",对学生形成多元互动的评价。这种自主阅读新模式的开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最终形成一个"互联网+阅读"的生态圈。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中运用"空白",是一种艺术。它既是落实新课标的需要,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运用"空白",注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做到在课堂上不让一个学生有偷懒的机会;而教师自身要少讲,即使需要讲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讲。教师讲得是知识的规律,是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沈忠权 《教育》2013,(10):62
现代语文教育研究认为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真正将阅读的主动权充分归还学生,让学生无拘无束、生动活泼地畅享阅读的乐趣。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因为学生自己有独特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独自的审美价值,教师应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物教学》2016,(24):23-24
<正>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滔滔不绝地讲述,力求做到"面面俱到",总是担心某些知识点讲不到位,讲不透,而没有留给学生一丝自主学习的机会。新课改提出后,教师又不断地摸索探究性教学的方式,有时难免拿捏不准,导致学生无所适从。有些教师为了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理念,营造宽松、民  相似文献   

10.
乔秀贞 《青海教育》2007,(11):32-32
中学历史课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讲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而课堂教学是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呢?一、"精讲"就是要讲清讲透教材的重点。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精讲重点内容,应讲清、讲透,非重点内容可以略讲或不讲,让学生自主地通过阅读去理解、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