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值得珍视的宝贵财富,是文化人权原则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生态环境权的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最有成效的必然是法律手段。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期保护等制度,以期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同属于人类智力创造的产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知识产权制度进行保护是有可能也是有必要的。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归属相对明确,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可以通过知识产权制度保护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正当使用,还可以对公权力进行抑制和监督,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保存。我们还要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特别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增很多。如京剧、中医针灸、皮影戏等等。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为了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一些珍贵的民间文化得以保留,图书馆的作用就要得以体现。作为文化传播机构,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来。本文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特征加以解读,进一步论述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高等旅游教育的视野去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提出了在高等旅游教育中设置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编写特色教材、大力开发和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创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生社团,广泛开展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的障碍及其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传统民族民间文化,是人类智力活动的产物.尽管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知识产权存在较大差异,但寻求知识产权的保护并非不可逾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知识产权制度有专利权保护、著作权保护、商业秘密保护、商标权保护等模式.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极其广泛,对它的保护依赖干以整个知识产权制度为基础的综合手段.  相似文献   

6.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4年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逐步得以建立和完善。文章在全面梳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发展进程的基础上,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形成适合国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升中央与地方紧密联动的政策执行力等七个方面总结了现有政策的成绩,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从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管理的政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管理政策、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项目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推动和完善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出有其起因,我国当前的现状决定了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措施的重要性。目前在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关键在于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都是精华,也有糟粕;并非都处于濒危状态,处于濒危状态、面临传承危机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并非都属于民间文化遗产,传统上层文化、主流文化遗产是同样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糟粕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上层文化遗产也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保护。发展中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固然很丰富,但发达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并非不丰富。澄清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对于我们准确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和保护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对其保护关系到公共利益,因而民法和行政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存在局限性。经济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佳选择路径。我国应当尽快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法保护体系,从金融法、竞争法、财税法以及权利救济机制等方面全方位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0.
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维系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社会和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特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共存关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以保护促利用,以利用促保护。  相似文献   

11.
永新盾牌舞是集武术、杂技、教育、娱乐、音乐、舞蹈和造型于一体的民俗体育表现形式,是在中华文明的孕育下,在吴越和荆楚文化的滋养中,在赣西山区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俗体育。文章从地域环境、历史溯源中找寻永新盾牌舞形成和发展的土壤;从解放后的发展历程中找寻其今后的发展轨迹;从其表现形式中找寻先民的体育精神;最后探究永新盾牌舞存在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襄阳花鼓戏”的唱腔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襄阳花鼓戏的前身是流传于襄樊地区的民歌小调和一些其他说唱艺术形式。襄阳花鼓戏有桃腔、汉腔、四平三支主腔,另外还有一百多个本地民歌、小调组成的彩腔,还有一部分是从湖北越调、梆子等吸收演变而来的杂腔等。襄阳花鼓音乐特色明显,声腔既高亢粗犷、激情热烈,又委婉细腻、明快活泼,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3.
“云灯”作为一种流传于江西赣南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意蕴。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集唱、吹、打“三位一体”,既有民间地方色彩,又有戏曲音乐风格。深入研究“云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对于发掘江西民间音乐的艺术瑰宝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南地区阳戏源于江南地区,其流播方向主体是从江南地区到湖广到四川、重庆再到贵州、云南。具体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北路阳戏入川、南路阳戏入湘黔、川地阳戏播黔滇。黔东南阳戏则是由江西传至湖广(湘西地区)的阳戏沿沅江上游水道传入,再向周边辐射。阳戏的流布过程中,与当地文化艺术、民风民俗积极融合相互吸收。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文化样式。  相似文献   

15.
侗戏是侗族传统的戏曲剧种,侗戏不仅是侗族的一种文艺形式,更是侗族的一种风俗。侗戏主要在传统节日、喜庆节日演出,与其多彩的民俗风情相统一。随着社会环境与人们生活需求的改变,侗戏的演出类型由单一型向民俗型、晚会型、展演型、旅游产品型、录像型等多种类型发展,体现其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从民间传承的角度,论述赣剧"江湖十八本"的产生及其特点,并结合赣地地理、人文特点以及赣剧历史给予分析,揭示民间各地形成的文化现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侗戏是侗族传统的戏曲剧种,侗戏不仅是侗族的一种文艺形式,更是侗族的一种风俗。侗戏主要在传统节日、喜庆节日演出,与其多彩的民俗风情相统一。随着社会环境与人们生活需求的改变,侗戏的演出类型由单一型向民俗型、晚会型、展演型、旅游产品型、录像型等多种类型发展,体现其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程远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4):115-117
以民族声乐的语言为中心,从语言的风格和汉字的咬字吐字两个方面入手,论证民族声乐语言的艺术美。以河南豫剧、山东民歌、苏南民歌为例,进一步显现中国戏曲和民歌的魅力,并呼吁坚持“民族性”的方针,繁荣民族声乐。  相似文献   

19.
对松阳高腔之源的初步梳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松阳高腔是古老稀有的戏曲剧种之一。松阳高腔是继承南戏的传统、吸收并融化了当地的民间音乐并揉合了道教音乐而逐渐衍变为戏曲音乐的。  相似文献   

20.
近来在山西陵川发现的“书鼓砖雕”文化现象实际是一种国内特殊的曲艺文化民俗事象。这是一种将本地兴盛的说唱文学艺术与砖雕艺术互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民俗事象。从“书鼓砖雕”概念、陵川民居院落结构布局、陵川民居庙宇特点、建筑砖雕工艺及艺术特色、陵川书鼓砖雕墀头题材内容等诸方面对这一民俗事象进行剖析,可为进一步揭示这一民俗事象更深层的建筑关学价值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