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课是一种追求,好课是一个美梦。能够上出一堂公认的好课,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精神享受。只是说到“好课”,说到“公认”,就很不容易了。因为这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课堂教学的即时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使“好课”的界定标准呈现开放、多元势态,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课,评价标准也各不相同。对于什么是“好课”,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专家、学者、教师都有各自的一番见解,但是,也有例外。那就是各个学科处于全国领跑者地位的老师,大家对他们的课,好评如潮,如余映潮先生。他既是一线老师,又是资深教研员,还是著作等身的学者,是名符其实的语文教学专家。余老师在对课堂教学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对“好课”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形成了一套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他认为“好课”是有较高的教学效率的课,“好课”是学生能够充分地占有时间,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语言、习得技能、发展智能与训练思维的课。在对好课研究热情持续高涨的情况下,由他来谈谈什么是好课,那是再合适不过了。从本期起,我们将连续刊载余先生的“好课系列”,希望能够引起大家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名医一把刀,名角一台戏,名师一堂课”,教师的功底在课堂上得以凸显,教师的价值在课堂上得以实现。教师之于课堂,犹如演员之于舞台,苍鹰之于蓝天,将军之于沙场。那么,怎样的课算是“好课”,虽说一堂好课难以设定绝对的标准,但总还有些基本的特征。好课实惠教育对象的“发展”是教育的价值所在。“发展”说到底就是“变化”,但应该是积极的变化。因而,“上你的课之前与上你的课之后学生是不是有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也就成了衡量你的课是否称得上“好课”的重要尺度。好课就应是让学生得到实惠的课,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  相似文献   

3.
时下,对磨课一词并不陌生。许多老师在套用“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的语义结构之后.得出“好课是磨出来的”结论。尽管。磨课与修改文章有许多差异。但“好课是磨出来的”绝对深入人心。问题是:许多教师因为语义结构的相似,把“磨课”当成了“修改”,在设计一个预案之后,以修改文章的方法。不断调整。更有甚者,某学校还要求教师在曾经的教案基础上进行“修改”,据说。理论依据就是“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和“好课是磨出来的”。难道。磨课的内涵只有这些?难道。磨课的方法如此简单?我们有必要厘清“磨”与“修改”的区别。求得“磨课”的基本方法,更需要在学习名师磨课艺术基础上,获得磨课的智慧。  相似文献   

4.
“说课”这种教研形式,自1987年由河南省新乡市一些学校从“说戏”移植而来后,就逐渐在全国基础教育界得到了广泛运用,并逐渐成为考核教师业务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的说课,通常按照事先精心设计的说课稿的结构来执行。显然,设计一份结构合理的说课稿,是说好课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说课”是教师在一定场合下,分析教学任务、陈述教学目标、讲解教学方案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并从其理论与实践上作一粗浅探讨的教研活动。教师的教学活动,一般可以用如下的流程图描述: 由此可见,教师要上好课,首先要确定学生的原有水平,分析教学任务和确定教学目标,然后针对目标,选择或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编写成教学方案,即通常所说的备课。“说课”与“备课”都是为了上好课,所不同的就在于“说课”不仅要说准备好的教学方案怎么教.而且要说备课中的思考,为什么这样教。为此,就需要运用“任务分析”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充分分析,  相似文献   

6.
漫谈教师的教学智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究竟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有不少学者认为这种追问几乎是一种徒劳,因为“一堂好课”所隐含的因素过于复杂,甚至不可言说。事实上,“一堂好课”这个话题虽然复杂,但还是可以从“复杂”中找出一些“简单”的要素。我们借用韩愈的框架,认定一堂好课至少有三个基本要素:传道、授业  相似文献   

7.
陈莉 《学语文》2014,(3):15-16
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叶澜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要做到“五实”,即一节好课应该是扎实的课、充实的课、丰实的课、平时的课、真实的课。其中“丰实的课”,指的是生成性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中应有教师和学生情感、智慧、思维和精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李颖利 《辽宁教育》2007,(7):119-120
“说课”是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形式。“说课”能促进教师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程标准、增强课堂驾驭能力、提升教师核心竞争力,也能有效地解决“教”与“研”脱节问题。说课是上好课的第一步,是教者思维的结晶,当教者的理性思考到了一个平台时,说一说课.思路畅通,往往有所顿悟。说课可以检查教学重点、难点.使之了然于心;说课可以检查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9.
好课没有固定标准。对不同的课(如比赛课、常态课、公开课等)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有人说,好课是能让学生感兴趣、喜欢,能触动学生思维灵感,让学生有所思的课;有人说,好课就是深入浅出、层层递进、一气呵成的课;有人说,好课可以不是完美的课,但一定是有特色的课。可见,对好课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观阅了众多的评优课和研...  相似文献   

10.
教师发展离不开课堂。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脐带”。任何教师素养提升工程,其根本目的都是促使教师上好课,育好人。当前教师培优工程名目众多,有琢磨一堂好课的“磨课成人”,也有修炼一身素养的“砺人修为”,却少有“课与人”的整合。我们应抓住课堂做大文章,抓住评价这根指挥棒,抓住研训这部助推器,引,导教师关注并提升“四课”——“课品”、“课能”、“课质”、“课感”能力,从而以“课本位”建构教师全员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1.
谈到说课,很多教师容易想到常规的说课模式,即:一说教科书,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程序,这构成了说课的“四大块”模式。这种模式在很长时间里促进了教师深钻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全面了解学情,优化教学方法并合理安排教学结构和过程,具有一定意义。笔者认为:说课是教师上好课的第一步,是教师思维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做课如作文     
做课,精心教学也;作文,文章写作也。一堂课怎么做.无定法可依。因为什么样的课算是好课,无标准定则。叶澜教授认为“扎实的、充实的、丰实的、平实的、真实的”“五实课”是好课;崔允榔教授则说“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的“三得课”是好课……窃以为,循规蹈矩的,肯定不是好课。一篇文章如何写,无套路可循。  相似文献   

13.
李曾  戴宇 《辽宁教育》2015,(7):23-24
什么是一堂好课,已有学者进行了不同的阐释。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应该做到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张楚廷教授从“教学即教问”出发,认为一堂能引发学生许多问题的课是好课,能引发出难倒教师的问题的课是更好的课。好课应该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和思辨的舞台。一、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学素  相似文献   

14.
陈峰 《教育教学论坛》2013,(45):184-185
说课是体育教研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一种重要、有效的训练方法,更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是督促教师业务学习和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说课是一门艺术,说课必须有的放矢,说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一堂好课,已有学者进行了不同的阐释。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应该做到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张楚廷教授从“教学即教问”出发,认为一堂能引发学生许多问题的课是好课,能引发出难倒教师的问题的课是更好的课。好课应该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和思辨的舞台。  相似文献   

16.
好课生长之道的追问与探索是一名教师应有的专业觉醒。备课是好课的里子,研究是好课的底子。在设计上,教师应树立长程视野,联通全段体系,定准重点,形成博观约取的习惯。在生活中,教师应广摄设计灵感,积累优秀的素材;教师要通过设计精致的教学活动高质量落实教学目标;教师应坚持修炼个人的教学行为,包括“万事俱备,不欠东风”的课前准备行为,“少即多,简即深”的课堂教学行为,“一切过往,皆为序章”的课后反思行为。在研究上,教师应坚持撰写教学简记、进行课例研究、撰写专题论文,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地实现系统思考与整体认识,从而为好课生长赋能。  相似文献   

17.
郭晶  鞠宽礼 《江西教育》2022,(36):63-64
“上好课”是每个教师的追求,而磨课便是成就“好课”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磨课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磨,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才能使得师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实现教学相长,从而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相似文献   

18.
孙颖 《小学生》2011,(6):17-17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对于教师而言,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先备好课。于是,备课自然而然成了上课的前提。备课对于每一位从事一线教育的教师来说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要想真正备好课,的确需要磨练、需要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一堂真正的好课,应该是“学习课”。而不是单纯的“教学课”。一堂好课给人的感觉,师生都应该是学习者,都在超越自我,同时互相帮助和交流。学生不但能看到教师思维的结果,而且能看到教师思维和探索的过程。教师不应摆出一副专门教导别人的架式,学生也不可以摆出等待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架式。在一堂好课上,教师首先是个学习者(学者),其次是个引导者,最后才是个管理者和领导者。这样的课,才是“学习社会”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20.
黄珊珊 《师道》2023,(7):49-51
<正>好课是一线教师永远的追求。作为一名工作十年的心理教师,我的课堂教学成长之路一波多折。工作的前几年,心理辅导、心理普查、心理讲座等常规工作我都自觉尚可,但心理课教学给我带来很大的挫败感,一度迷茫于怎样的课才算是好课。崔允漷说好课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但心理课无需考试,我不知道怎样教算是有效;叶澜说好课要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我觉得无处着手。我开始认定,课堂教学就是我的短板,内心抗拒上课,并试图说服自己“随便上上就可以了”,但最终还是难过心里这一关。我决定回归学生,回归课堂,补齐短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