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蓬勃发展,人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人们对生活质量与环境布局的要求在安全、健康、舒适、美观等方面有了根本的提高.对环境的艺术设计,对室内的布局设计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观赏性;既要能满足舒适的生活条件,又要有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在西部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西部高校布局结构调整,既要着眼于立体布局(类型、规模、层次等),还要考虑到平面布局(地域与地缘);既要着眼于近期利益,更要考虑到西部的长远发展。要对平面布局多有倾斜。在涪陵创办一所本科院校,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上合天意,下应民情。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在西部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西部高校布局结构调整,既要着眼于立体布局(类型、规模、层次等),还要考虑到平而布局(地域与地缘);既要着眼于近期利益,更要考虑到西部的长远发展。要对平面布局多有倾斜。在涪创办一所本科院校,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上合天意,下应民情。  相似文献   

4.
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从学生生活出发,以让学生过有意义的生活为追求。作为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是我们终其一生应该思考的话题。教师教教材,既要有知识底蕴,更要有情感能力;既要针对每个学生个体,又要面向整个学生团体;既要有趣味,又要有意义价值。"千锤万凿,百炼成钢。"教师教学要对教材设置的活动项目进行深加工、精布局,打造动情动人课堂。  相似文献   

5.
创造一种宁静、舒适、优美、典雅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是现代人的必然追求,城市建筑的绿化直接关系到居住环境的质量,城市建筑绿化多采用借景,对景,隔景,分景等艺术手法加以设计,其艺术布局则采用点线,画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应为学生创设一种促进其素质不断生成、发展、提高和完善的学校生活。学校的课程与教学活动源于生活,归于生活。它们的设计与实施既要合乎学生发展需要,又要合乎社会发展需要,更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课程与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既要回归生活,又要超越生活。在回归与超越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需要通过活动、体验、理解和表达等策略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作为专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在教学时要实现"明理、导行"的教育功能,其教学必须具有开放性。在教学中既要利用预设的教学资源,同时又要利用课堂中生成的信息;既要利用传统的价值观念,同时又要利用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既要利用正面的典型,又要利用反面的事例。正因为如此,在课堂上有时个别学生难免会犯一些意想不到的错误,那么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教师又应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研究》2009,(3):F0003-F0003
西大附中坐落于广西大学校园中,这里环境优雅宁静、文化氛围浓厚,是莘莘学子理想的学习圣地。投入巨资建设的校区,现代风格的全新建筑,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每问教室都接通宽带网络、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空调,为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条件:可容纳2000多人的学生公寓楼均配有热水器和空调,为内宿生提供安全、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
大型主题公园的宏观布局需符合依托地选择、依托地市场状况要求。微观布局要考虑到地价、交通等因素,设施布局原则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的经济价值与环境优势。  相似文献   

10.
关于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与结构布局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四大需求和四大关键性问题出发,对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和结构布局提出了五点思考:一是在中国高教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上,既要重视“国际参照系”,更要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二是高教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既要瞄准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又要充分注意区域的差异性,确保高教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相适应,以更好地服务于“科教兴省”、“科教兴市”的需要;三是要抓住各自的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确立普通、成人和职业技术三类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四是要依据全国及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及需求,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的结构布局,建立起“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五是要科学制定高校分类标准,促进高校合理分工,在各自层次上办出特色等等。通过这些努力,确保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高等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要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生活对教育来说具有根源性、本体性的意义——教育源于生活,教育即生活,且为了生活。儿童在生活之初走进教育,在教育中开始一种特殊生活。教育既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又要关注儿童的未来生活,更要关注儿童的可能生活。  相似文献   

12.
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既是他自己,又不完全是自己,因为每个人都不可能离开他人而生活。正是你、我、他的共同生活构成了集体,组成了社会与国家。现实中的每个人既要为自己而生活,也要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而生活,既要承担起对自己的责任,也要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阅读、写作、生活相互渗透很有必要,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将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又要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来丰富自己的积淀,来提升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竹姜 《家长》2010,(8):10-11
现在的家长多为双职工,既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又要督促孩子的学习。为了家庭生活的质量有保证,家长在事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孩子与事业对家长而言很难照顾周全。在这种情况下,让孩子上寄宿学校,成了很多家长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课程,涉及广泛的教育内容。教材设计中每一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保证措施,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生活质量的教科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时刻体现出它的“生活化”,又要注意其“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曹启良  祝砚 《襄樊学院学报》2009,30(9):73-75,88
浮雕艺术是传播特定时代精神、表达审美意识、优化文化环境的重要手段.面对人类新的文化环境--现代城市环境,现代雕塑家既要继承传统浮雕艺术的精华,又要对城市环境进行时间与空间的深层文化内涵挖掘.从城市空间与浮雕艺术相互协调发展的角度,围绕城市建筑和浮雕工艺特性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是说诗人进行诗歌创作时既要深入生活,感受生活,又要不为之所拘,从一种高度看待生活。这句话本是指诗人创作而言,笔者认为这个观点同样可以运用于经典的阅读与教学中。具体来说就是在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时,既要进入文本,从语句、结构等方面对文本加以解读;又要走出文本,多角度地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18.
场面描写有什么特点呢?一是必须有人物活动。二是场面不是静止的,是会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进行场面描写,既要写环境,更要写人物的活动;既要写“面”,又要写“点”。这样“面”和“点”结合起来,人物与环境相映成辉,生活画面就热闹起来了,就有了勃勃的生机。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延伸至生活,在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起"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既要让教学走进儿童的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因此,教师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挖掘生活中教育资源,让品德与生活相融,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塑造新型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20.
美好的生活,美妙的数学。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数学老师既要传授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又要教育、感化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这是我们的职责。善于用生活的常识启迪数学,用数学的理论来解释生活,改善生活,创造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