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具有形象性、含意丰富且故意夸大特点的漫画,给语文教师提供了另一片广阔的习作指导空间,也为学生习作提供了鲜活素材。现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为例,谈谈我在漫画习作指导实践中的思考。本习作有两个要求,其中一个是:认真观察下面的漫画,在看懂漫画内容的基础上,写出你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2.
具有形象性、含意丰富且故意夸大特点的漫画,给语文教师提供了另一片广阔的习作指导空间,也为学生习作提供了鲜活素材.现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为例,谈谈我在漫画习作指导实践中的思考. 本习作有两个要求,其中一个是:认真观察下面的漫画,在看懂漫画内容的基础上,写出你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借助漫画写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3.
王杏 《考试周刊》2012,(10):43-43
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好作文,但长期以来许多老师对如何上好习作课深感困惑,不少学生也发出"作文,作文,写到作文头就疼"的感叹。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往往是用成人化的习作标准要求小学生习作,总认为所谓作文就应该写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东西,导致学生作文中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老师讲得多、深、透,难免千人一面。一些教师把学生习作的标准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选上,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甚至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是怎样,都要反复强调。结果是教师指导越细.学生的思维就限制得越死,写出的文章难免千篇一律.有的学生甚至失去了习作兴趣。  相似文献   

4.
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一次习作的内容。这是三年级学生的第一次起步作文。备课组老师决定还是选取学生们熟悉的、喜闻乐见的同一题材进行指导,意在通过这次指导,以便学生课后的习作百花齐放。  相似文献   

5.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承担了指导学生作文入门的重任。这是件令农村语文老师头疼的工作。一提起作文,农村三年级的孩子就谈虎色变。他们怕作文,不会写作文,对习作缺少兴趣,写出来的作文,要么照搬照抄,东拼西凑;要么言之无物,像记流水账一般。因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他们走上习作的康庄大道,并在这条路上走稳、走好,越走越远,是每个小学语文老师一直关心的话题。我在此谈谈自己在这一方面所做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卢成 《小学生》2013,(6):37-37
启蒙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在基础年级学会表达的基础上对语文素养和观察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训练。做好起始年级的作文教学,是保证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持续、快速、高效发展的关键。对于起始年级的作文教学,很多老师都感到无所适从,学生提起笔写不出几个字来。很多老师费尽口舌教学效果却不明显,学生如听"天书",畏惧写作。而学生作文能力则能反映教师教学基本能力,也看出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那么,如何在能在作文起始阶段做好学生的习作教学呢?笔者认为以下的几点做法在自身的习作教学中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之"痛",学生怕写作文,年级越高,习作中的空话、套话越多,真话越少。习作没有真情实感、缺乏个性已经成为学生习作中司空见惯的现象。笔者认为,这种局面的出现跟许多语文老师面对学生习作评价时错误的角色定  相似文献   

8.
李小菊 《广西教育》2012,(33):44-45
目前,学生习作水平并不容乐观,还是存在学生害怕写作文,老师害怕上作文指导课的问题。许多语文老师弄不清语文阅读教学和习作指导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没能很好地把语文阅读和习作紧密结合起来;语文老师对年段作文目标不明确,随意提高习作标准;  相似文献   

9.
<正>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承担了指导学生作文入门的重任。这是件令农村语文老师头疼的工作。一提起作文,农村三年级的孩子就谈虎色变。他们怕作文,不会写作文,对习作缺少兴趣,写出来的作文,要么照搬照抄,东拼西凑;要么言之无物,像记流水账一般。因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他们走上习作的康庄大道,并在这条路上走稳、走好,越走越远,是每个小学语文老师一直关心的话题。我在此谈谈自己在这一方面所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的教育中,小学教育历来都比较薄弱,据调查许多学生对写作文是伤透了脑筋,很多学生将老师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和少写作文当作对语文老师的最大希望。而且我们的作文教学,老师大多还是采用了"老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老师批改———讲评"的方式。这些方法大大束缚了孩子们的思维发展,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改革小学生作文的教学方法,提高孩子们的作文水平是当务之急。作为语文老师的我觉得:要积极应用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形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师生互动为辅"的写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姚秀萍 《教师》2011,(14):29-29
小学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又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而写景类作文又是各种作文中较难指导的一种。很多学生在写这类作文时都显得内容空洞,只能勉强用上诸如"风景优美、鸟语花香"之类概括性的词语,很多老师面对这类作文也感到束手无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何指导学生在写景类习作中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笔者认为合作习作是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三年级是正式作文教学的起始年级,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会发现,三年级习作教学要建构的核心素养是初步训练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在三年级的习作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训练策略。一、巧妙的专题训练作为一线语文老师,我们发现语文学习内容  相似文献   

13.
习作要求: 选取一幅你喜欢的图片,先说说图片的内容,围绕这幅图片发生过哪些事情,再把你说的写下来。详见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积累·运用二。习作指导: 这次习作训练给同学们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只要是与图片有关  相似文献   

14.
谢爱武 《文教资料》2006,(13):170-171
受各类招考作文地位提升和各类作文大赛频频举行的影响,不少小学语文老师的习作教学出现了回潮现象。他们又以原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导学生习作了,有的甚至进一步拔高要求,除了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外,还要求中心明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想象合理、词语优美等,他们抛弃了课本中的习作例文和训练体系,而以“优秀作文”和“获奖作文”为范本,进行近乎机械化的应试训练。这种现象由高而低,已经蔓延到第二学段。这样做,严重违背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束缚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导致学生毫无习作兴趣,视习作为畏途,进而生搬硬套,胡编乱造。怎…  相似文献   

15.
一、指导学生"写什么"时普遍存在的问题 学生习作,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产生习作思想内容的能力,笔者称之为素材力。国内诸多作文教学专家、名师对"写什么"都有过探索,如生活作文、游戏作文等,为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法的借鉴。审视当下的小学习作教学,笔者认为在内容指导方面尚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有任务无指导。布置课外作文,教师往往只提供作文题目,有时候连题目也没有,就让学生自由写,  相似文献   

16.
庞国艳 《广西教育》2014,(21):42-43
不少长期从事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会对小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习作交接工作感到头痛。教学内容从低年级的"写几句通顺的话"过渡到"写一篇文章",这个跨度如此之大,让不少教师难以应付。同时教师发现,学生养成了"习作就是交一篇作文给老师看而已"的思维定势,加上种种外来因素,导致低年级习作起步教学停留于简单的句式练习,或是关注学生是否能完成习作的阶段上,学生的习作兴趣被繁重的练习消耗殆尽,给日后的习作教学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初始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非常重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三年级作文教学中开展看图作文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写作能力,从而实现语文素养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刚教六年级时,觉得学生不光调皮,学习成绩也不好,尤其是习作,第一次作文就给了老师一个“下马威”:内容千篇一律,毫无儿童趣味。教师用了两堂课讲评、指导修改,仍不见效。显然,学生对作文“不来电”。  相似文献   

19.
一提起作文,我想头疼的不止是学生,还有我们的老师。面对作文题目学生"望洋兴叹",在他们眼中写作文难,难于上青天;面对学生的习作老师"苦苦摇头",在老师眼中作品空洞索然无味。特别是刚刚接触习作的三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这就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从教十余年的经验告诉我,无法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无法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又怎会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为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快速脱离苦海,我做了如下尝试。(1)激发写作热情———让学生乐写,(2)日积月累———让学生"厚积"而后"薄发",(3)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取材,(4)练习评改———让学生在改中练,(5)肯定与赞赏———让学生更加爱上习作。  相似文献   

20.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深感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艰难。尽管我每次批改作文总是"精批细改",但收效甚微。如何在保证习作评改质量的前提下,减少语文教师的习作批改量,避免劳而少功?如何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切实提高作文批改效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这是我在作文教学中一直深思的问题。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方仁工指出:"学生的作文不是老师改好的,而是自己在练习中通过体验提高的。"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因此,我想到改进作文批改方法,在班上让学生实行作文互评互改,在练习体验中提高作文能力。当然,把评改的权利交给学生,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洒脱一身了。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说,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和指点,要设法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与技能。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评改作文呢?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