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关于大学生"网德"建设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慎独”是我国古代伦理思想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道德主体的内在道德自律和崇高道德境界,对于克服和消解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不良道德行为,引导大学生建立网络道德规范具有重要价值。借鉴“慎独”伦理精神,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应该在利用网络资源、网络语言、网上交友、网络行为等方面坚持“慎独”。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生活“慎独“精神的培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慎独"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来说明自我修身方法和自律精神境界的概念,它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网络时代同样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分析"慎独"的本质精神,可以由"慎独"思想内涵及其与大学生网络主体性和道德要求的内在统一性,进一步探究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培植"慎独"精神的途径,以充分发挥"慎独"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慎独"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源远而流长,古老而风韵犹存。本文以"慎独"思想为切入点,探讨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的问题,在了解了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以及网络道德教育的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发现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其次,说明慎独的含义及其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呼吁道德主体加强自身的自律性,分别就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两方面提出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融入慎独思想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造就了网络这个全新的虚拟社会,网络的出现及其发展的深入,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网络社会中,现实社会中以外力监督为重点的传统道德教育范式很难取得效果.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推崇的“慎独”精神,其终极目的是形成一种道德自律,最终达到“至德”的理想人格.在儒家的“慎独”思想与网络道德培养之间,其实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极强的契合性.在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培养方面融入儒家传统的“慎独”思想,运用“慎隐”“慎微”“慎欲”等思想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使大学生网络中形成自律意识和自律行为.  相似文献   

5.
提高大学生网络自律,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问题,也是网络文明的本质体现。儒家的“慎独”思想和网络特点的契合给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倡导“慎独”思想,引导大学生逐步达到自制、自省、自觉道德境界,对于大学生网络道德品质的养成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网络道德是一种自律性道德。从儒家伦理思想中发掘出与网络特点相契合的、具有现代价值的“慎独”思想,治理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不良道德现象,做到“慎习”、“慎言”、“慎友”、“慎行”、“慎微”,对于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网络交往条件下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受到了巨大冲击,这既不利于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的形成,也不利于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在网络交往条件下培养大学生的健康道德人格,应注意确立“以德立人”的网络道德价值取向,培养“以诚为本”的网络交往道德观,唤醒大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文化自觉,充分发挥“慎独”在道德人格培养中的内控机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慎独”伦理精神是道德教化的修身方法;网络环境中的种种不道德现象,可以借鉴它的思想,善受独处,慎于隐微。本文从网络生活的自主性、开放性、独立性三方面的论及“慎独”境界养成的必要性,又从主体意识、道德责任意识、“自觉内省”的形成三个方面论及相关对策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金连钧  汪琼 《江苏高教》2007,(6):152-153
传统道德"慎独"精神对现代社会人们的道德教育作用仍然十分显著,尤其是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虚拟网络环境中,"慎独"精神更能发挥出对大学生们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积极作用."慎独"是指不管别人在场不在场,注意不注意,都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谨慎自己的内心和行为,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做一个真正的道德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中,探讨了慎独与大学生道德人格成长的相互关系。论证了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路径是从他律走向自律。分析了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养成过程中慎独的必要性,指出责任和诚信共同构成了全球化背景下和谐社会“慎独”的意义。“慎独”作为有效的道德教育的内化途径,在塑造大学生公民道德人格方面有着独特作用;进而深入分析了慎独的意义就是“人为自己立法”,从道德自律走向自由。  相似文献   

11.
儒家“慎独”伦理精神与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道德是一种自律性道德.可以借鉴我国儒家"慎独"的伦理思想来治理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不良道德现象,把握住大学生网络生活与善受独处、慎于隐微的"慎独"伦理精神相互契合的地方,在实际的生活中能够在思想、言行、交往等各方面达到"慎独".  相似文献   

12.
裴笛 《煤炭高等教育》2008,26(6):117-119
“慎独”作为儒家倡导的道德修身的重要方法和人格修养的理想境界,蕴含着丰厚的思想意蕴、哲理取向和价值追求。有效解决现代社会中的网络道德伦理问题有赖于对“慎独”资源的充分利用。一方面,“慎独”对主体内省、真诚、自觉、深沉式的道德诉求和伦理期待,可以为解决当下网络道德伦理问题提供借鉴;另一方面又要着眼于内在局限、外延延伸和内蕴拓展,对“慎独”进行现代转换,实现现代生成,进而使之成为全社会的整体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3.
"慎独"作为儒家所倡导的修身方法和推崇的道德境界,是进行道德修养,完善道德人格的根本途径。当前大学生网络行为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失范问题,根源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危机。传统"慎独"精神所提倡的理性自觉、自我约束、理想人格的道德修养目标与网络道德精神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加强"慎独"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持久性、自觉性、自律性、实践性,提升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和网络道德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衡与"慎独"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在高校校园的日益普及,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日趋增大,网络道德失衡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日渐凸现。然而,由于网络社会运行规律的独特性,使得建立有效的网络社会控制机制相当不易。因此,着眼于内在控制机制建设,激发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增强大学生的“慎独”精神,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更为现实。  相似文献   

15.
“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它指修养主体在独处之时仍然能自觉地按照原有既定信念和道德原则行事,表现为高度的道德自律。“慎独”思想对于当前德育工作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传统伦理中的“大学之道”思想对今天的网民道德建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三纲领”指明了网民道德建构的总方向,具体转化为复明既有的现实道德、“亲”网上和网下的所有人、构建网民道德的最高境界三个方面。“八条目”是网民道德建构的具体环节,重点表现为网民诚信、慎独、忠恕德性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慎独”在古代被认为是极少数圣人先哲修身养性的一种修养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笔者认为“慎独”已不仅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它正在或已经逐步内化为一种基本的社会规范,成为衡量或判断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标准和尺度,尤其是“慎独”思想中内涵着的持之以恒,自强不息的自律精神,在当前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正是从这些意义上来谈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慎独”修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慎独”在古代被认为是极少数圣人先哲修身养性的一种修养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笔者认为“慎独”已不仅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它正在或已经逐步内化为一种基本的社会规范,成为衡量或判断一个人道德水平的标准和尺度,尤其是“慎独”思想中内涵着的持之以恒,自强不息的自律精神,在当前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本文正是从这些意义上上来谈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慎独”修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传统伦理思想与现代网络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伦理思想可为现代网络道德建设提供重要而又有效的思想资源,尤其是“仁”的观念、“诚”的思想、“义利”之辨和“慎独”精神,对化解网络道德危机、控制网络社会问题,更具有普遍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学生因受到网络环境影响而出现网络道德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网络道德已成为现代社会备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借助传统文化中儒家的"慎独"思想来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进行熏陶,可提高大学生的自律性,增进网络道德修养,保障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