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访是我国教育的传统“法宝”之一,它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孩子最真实的生活状态、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教育。它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沟通的过程是教师与家长、学生共建“心桥”,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也有助于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处于并重地位,同样对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榜样,家长是孩子生活中的导师,所以想要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和家长就应有效沟通。在沟通过程中,班主任是教师团队的代表,班主任通过和家长的沟通来共同解决孩子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但在实际沟通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沟通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3.
在子女的教育方面,很多家长与老师沟通存在着一些障碍,因此有些家长感到非常的困惑,如何消除与老师沟通障碍,与老师进行"近距离"的沟通呢?一、不要找借口"工作忙!"多数家长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往往借故于"工作忙"等原因(有的家长,即使是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也要找亲戚朋友替开)。特别是一些"问题"学生的家长,多数  相似文献   

4.
刘克冬 《教师》2014,(28):51-51
所谓对话教学,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以此得知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的问题所在,以及一些能够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客观因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保持着平等的关系,是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一种体现。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在学校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与学生、家长沟通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及时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心理等各个方面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还能够及时转变学生的一些错误思想。本文针对班主任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的沟通技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搞好各项工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其关键在于"沟通"。因此,教师要认识到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性及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挖掘沟通的最好方法,让幼教工作更上一层楼。一、沟通的重要性1.能够统一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教育观点。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可以让双方多了解彼此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及教育观点。教师可以根据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理解来指导家长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家长也可以通过与教师的沟通学习到新的教育理念,双方在彼此沟通的基础上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7.
<正>我做班主任已经二十几年了,教过几届毕业班,我班学生临近小升初,状态不是很好,于是我决定开一次家长会,和家长沟通一下。以前的家长会,都是家长和老师直接面对,学生一般不在现场。会中内容无非是对孩子进行"声讨";教师细数学生在校的种种不良表现,家长则历陈孩子在家的劣迹陋习。教师、家长互相"投诉",专找学生缺点。在这种无情的"围剿"下,家长和孩子之间、师生之间,几乎长期"对峙",很难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学生不与我们交心,我们摸不透学生的心理,怎能有的放矢地对进行教育呢?  相似文献   

8.
现代学生的视野比较开阔,有更多的抱负,但由于其生理心理均未成熟,易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一旦形成,对其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危害。教师、家长可以尝试引导学生采取以下几种调试措施来消除他们的不良心理影响。  相似文献   

9.
很多教师认为与幼儿相处比较容易,而与家长相处时则常常感到有些为难。教师与幼儿相处时有一种优势心理,而面对幼儿家长时,有很多教师并不那么自信,有时容易紧张,会产生一些不适应的情况,甚至产生矛盾与冲突。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学会同家长相处,以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那么,幼儿教师该如何掌握与幼儿家长沟通的技巧呢?一、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以利于建立与幼儿家长的互动型沟通幼儿教师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对开展幼儿教育有不少好处:(一)有助于提高家长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教师具有家庭教育的知识,会更好地向家长分析幼儿的成长状况、发展与不足,…  相似文献   

10.
谈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交流,是一种情感的沟通。在这种交流和沟通当中,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既使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又使学生产生一种比较愿意接受的心理状态,这就需要教师掌握娴熟的谈话技巧和谈心方式。现将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工作经验总结成“八十字方针”,简要论述一下。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与学生个体发生联系,还要与学生周边的多个个体共同构建一个人文的教育环境,以便形成一个和谐的教育氛围,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家长则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不仅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也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班级的管理乃至整个学校的运作。  相似文献   

12.
<正>针对疫情下学生、教师、家长的心理状态,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心灵‘疫战’你我同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彩绘曼陀罗"学生团体辅导活动、"自我对话"教师团体辅导活动、"走出亲子沟通陷阱"家长线上团体辅导活动,帮助学生、教师、家长纾解负性情绪,建立建设性的师生关  相似文献   

13.
家访是家校沟通的传统方式,这种面对面的家访能拉近教师、家长、学生三者的心理距离,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家访要有诚意,有计划,讲究艺术。  相似文献   

14.
学习的品质     
《上海教育》2015,(9):20-21
超过三分之二的一年级学生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兴趣较高",超过八成的家长认为"孩子上学是很快乐的"而学习压力"适度或较小"。根据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上海小学一年级学生和家长进行的学习状况调查,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近两年上海推行小学阶段"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效果已显现,起始年级学生的学习状态总体愉悦。把过大的学习压力降下来、过重的学习负担减下来、过低的学习兴趣提起来,已成为政府、学校、教师和家长各方的共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回到原点,弄清楚什么是学习,学习有哪些  相似文献   

15.
高春红 《成才之路》2012,(15):77-77
心理学家说过:“教育要使学生产生心理认同感。”当前,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迅速成长的时期,他们的心理素质较差,很难抵制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如果没有教师或家长的正确引导,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极易陷人心理“误区”,不能正确处理学习、生活问题,进而影响其人生观的形成。作为经常与他们接触的教师,帮助他们,我们责无旁贷。我们应多与学生谈话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并对症下药,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处理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这既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关系到教学活动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而教学从本质上说也是一个"合作"和"沟通"的过程。新课程认为教师的本质在于引导,而引导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基于沟通基础上的一种启发:同时,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并非教师仅仅教学生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过程,即"学习是学生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要的过程。"因此,作为音乐老师,应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根据学生心理变化发展规律进行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唤醒学生的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此,笔者仅从心理学的角度,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心理效应在音乐课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艺术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本文从"尊重、真诚、借力"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尊重"是良好沟通的开始,只有家长充分感受到了自己被尊重,才会从心里乐于和教师沟通;"真诚"是沟通成果的巩固,家长从教师的沟通信息中捕捉到教师的沟通其实是对孩子的关注,才会乐于接受教师的建议;"借力"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成果,教师的工作一旦获得家长的认可,他们也一定乐于成为教师得力的助手,参与到孩子成长的工作中来,配合教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相似文献   

18.
正众所周知,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学校与家庭之间一条不可或缺的纽带。沟通是心灵的对话,心灵的距离有时就是脚下的距离。教师通过上门家访,与家长零距离接触,拉近自身与家长、学生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关系。在家访中,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同时也能直接倾听家长对学校、班级教育工作的要求与建议。让教师和家长在交流中形成教育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我陪妈妈家访  相似文献   

19.
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家庭因素涉及兄弟姐妹的数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抚养方式、家庭功能及家长与儿童沟通过程中心理状态术语的使用,家长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与更多的儿童接触,并带动祖辈学习家庭教育,有效发挥家庭功能,在亲子沟通过程中多使用心理状态术语。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广大农村孩子和家长正受着新一轮"读书无用论"思潮的影响,家长对教育的支持弱化,学生对学习的激情淡化。面对新的形势,教师如何营造积极上进的课堂氛围呢?下面,我就"初中课堂师生沟通方略"这一问题,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与做法。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沟通、合作的平台,要想让这个沟通平台充满智慧的融合,我认为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时刻把微笑带进课堂,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