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锋 《今传媒》2007,(3):38-40
我国农村报刊在上世纪80年代有过辉煌业绩,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基层报刊征订限额制等政策的实施,大多农村报刊发行大幅下滑,经营陷入窘境.面对新形势,有的农村报刊奉行"逃跑主义",悄悄改旗易帜,变更报刊宗旨和读者定位,进军城市报刊市场;有的农村报刊抱守"悲观主义",虽迫于各种压力留在农村,却认定农村报刊无出路,靠行政摊派或政府补贴消极度日.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强化农村报刊科技服务功能的重要意义 ,列举了农业信息报社开展科技服务的主要做法 ,总结了如何搞好科技服务的几点体会。对其他农村报刊开展科技服务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农业技术推广、指导、服务为见长、颇具特色的我国省一级科技报,曾经有过80年代期发行量50万—200万份的“黄金时期”。但近10年来,面临着农村社会多元化的变革,承受着报刊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大江南北的科技报逐渐走向冷寂,有的被停业、被兼并,有的转了...  相似文献   

4.
《新闻爱好者》2011,(2):161
河南科技报社于2001年创办的"科技110",现已成为全国知名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河南科技报社相继开通了"中国科技110网(www.kj110cn)’和"中国农业科技110网(www9611110.cn)"。同时,为更好地满足农村群众的科技、文化需求河南科技报社成立  相似文献   

5.
县市报产业结构的发展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益民 《传媒观察》2011,(12):62-64
县市区域报,是目前中国报业结构中处于最基层的报纸。2003年全国报刊市场整顿后,全国保留了48家县市区域报。这些被保留的报纸同时也正由政府主导、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逐步转变成为市场主导、自负盈亏的企业。近年来,这些被保留的县市区域报,在"多元"经营上进行破题,积极创新管理模式,推进体制转换,拓展经营领域,实现量质并举的崭新局面。多元经营与多种经营相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报社经营理念的转变,多种经营只是一种产品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2011,(3):162
<正>2011年新年伊始,农业科技报社"双喜临门";农业科技报社被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为省级文明单位;同时,农业科技报社的"农业科技报"商标再次被陕西省工商局延续确认为省级著名商标。《农业科技报》创刊于2001年7月29日,由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党工委主管、主办,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业科技类大报。  相似文献   

7.
邓洪涛 《新闻前哨》2006,(12):76-77
从理论上说,中国是农业大国,有9亿农民,和城市新闻信息过剩相比,农村报刊市场远没有“饱和”;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任务,为开拓农村市场提供了良好机遇。从农村报刊结构看,农村报刊非常稀缺:党委机关报成了“村书记报”,一般躺在村委会,农民订不起,也看不到;都市报、晚报、晨报不愿去盲目扩大这种无效发行。农村报刊市场成为最后一个尚待开发的处女地,成为传媒竞争“最后的市场”。  相似文献   

8.
与新闻界朋友、报界同仁相聚在一起.话题总是离不了报刊市场。现在全国有2千多种报纸,8千多种刊物,每天在读者面前,如过眼烟云,目不暇接。许多东西,看过就忘,有的也不必要记,不少是信息,只起即时效应。如今已有16家报业集团,强强联合,出击报刊市场,不是偶然的结合,各集团各有优势,互为替补,为读者提供了鲜活的版面。据笔者了解,报社资料室为记者提供查询资料的方便,自立网址、电子箱信,为记者提供来自世界各地的讯息,为报社选择版面,来划稿件带来了方便。新闻出版署有国家版本图书馆.而有大量的报于创刊号及终刊等报刊…  相似文献   

9.
把报纸发行建成"广告助推器" 从各地报纸发行的操作情况看,多数报社走自办发行、邮发、代理发行和零售相结合的混合模式,追求发行市场的最大化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晚报、都市类报纸尤其是多报刊系列的报社,多年来都在加强区域内各地报纸发行部门的自办发行和零售工作.  相似文献   

10.
报业市场的宏观调控梁衡报社是报刊市场中的主体,它向市场提供自己的产品──报纸,同时间市场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近几年来,我们已在不知不觉地培育和完善报纸市场,在加强报社这个主体。正像给大中型企业放权一样,也给报社放了一些权。这主要有:报...  相似文献   

11.
付健 《新闻爱好者》2008,(11):100-100
报刊市场的竞争,使报社的发行投入成倍增长,面对我国报刊零售市场的对外放开,报刊发行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报刊发行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媒体和政府公文中常见的"三农"一词更多地是一个政治词汇,并不是一个规范的学术名词,它包括作为产业部门的农业、作为居住地域的农村、作为主体身份的农民三个组成部分。三者合一,三位一体,又各有侧重。学术研究中,"三农"中的三个成份被严格区分,虽常有组合性的研究,但具体的指向性都非常明确。以农业信息、农村信息为例,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的学者认为,农村信息化是属概念,农业信息化是种概念,农村信息化包含农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都不可能超越农村信息化,农业信息化是农村信息化的一个组成  相似文献   

13.
赵东岩 《传媒》2007,(7):44-46
从2006年2月20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在浙江在线网站推出原版原式的数字报刊以来,全国已经有70余家报社的200余份报纸采用了数字报刊系统.2006年也因此被称为"数字报刊元年".  相似文献   

14.
吴锋 《今传媒》2007,(9):8-30
近年来,中央为减轻农民负担,对农村村级组织和中小学校公费报刊订阅采取"限额制",同时中央划定的"重点党报党刊订阅"范围日益缩小,"三农"类报刊已不在"重点党报党刊"之列,一些过去靠行政摊派发行的农村报刊日益萎缩,逐步退居市场的边缘.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报刊千人占有量平均不到7份,农村报刊发行已成报刊经营中的最大难点."做发行难,做农村发行是难上加难!"那么,在市场经济时代,农村报刊发行到底有没有思路和出路?农村报刊发行营销如何突出重围?本文以国内"三农"类报刊发行的成功案例来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6,(7):41-47
清末粤汉铁路修建影响了广东一省,也辐射到港澳两地,由它引发的风潮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对粤港地区的报业也带来了诸多影响。1906年风潮最盛之时,因粤港报刊直言路事、痛批政府和善堂黑幕,清政府官员利用强行查封、无理拘捕报社人员、禁止销售等手段,使得多家报刊遭到了极大打击。粤汉铁路风潮破坏了报刊市场的正常运行,但也加大了办报者对清廷的反抗力度。  相似文献   

16.
张剑秋 《新闻实践》2007,(10):60-61
2003年的报刊治理整顿,使县市报经受了一场"凤凰涅(?)"般的报业改革。萧山日报在这场新的报业竞争中,以转型为契机,创新发展理念,顺利度过了适应期、磨合期,走上了较快的发展轨道。至2006年,主业广告实现收入3500万元,较改革前的2003年翻了一番多;多元经营从无到有,实现收入1300万元,较好地改善了报社的收入结构,增强了报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李军 《传媒》1999,(1):28-29
《农村青年》杂志是共青团中央主办的全国惟一面向农村基层团组织和3亿农村青年的综合性月刊.隶属于中国青年杂志社,也可以称为《中国青年》的农村版.《农村青年》既可归为农业类杂志,也可归为青年类杂志.随着报刊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化,农业与青年类报刊的竞争也比以往更加激烈.《农村青年》要站稳脚跟,赢得广阔的市场,必须从自己的办刊质量抓起.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报社在全力抓好新闻业务的同时,必须设法开辟经费创收渠道,以保证和促进事业持续发展。在目前报纸产业发育不甚健全的情况下,报纸的发行和广告收入,就成为目前各报社的两大经济支柱。我们的报刊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不应完全以市场为导向。但是,报纸作为_种特殊商品,毕竟要在新闻信息市场上与读者见面,要遵循市场营销的规则。报刊经营和市场状况终究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读者的需要,反映了读者对于不同报刊的不同评价,反映了新闻媒体的运行状况,其中蕴含的信息很值得分析。报社经济实力的强大与否决定…  相似文献   

19.
随着报业越来越市场化,今晚报社在无形资产的意识和管理方面也在不断地提升自己,并在无形资产的人员培训和无形资产经营管理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面。报社专门聘请无形资产专家做顾问,制定今晚报"今晚"商标的管理制度,使报社员工人人有品牌观念,人人有无形资产意识。并在报刊头上加印注册商标标记,将注册商标证书号码也印在报刊头。为此,今晚报社在全国首家成立无形资产战略发展委员会和无形资产管理部,制定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并进行无形资产学全员培训,建立了"无形资产资源库"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0.
我国拥有较多的农村人口,农村报刊市场前景无限,但近些年来,我国农村报刊市场却在不断边缘化,被大众媒体忽视.分析现有农村媒介环境,梳理当下农村报刊市场的现状,借鉴日本报刊的编辑发行经验,从阅读习惯、报刊内容以及发行方式等方面改善我国农村地区报刊市场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