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结构中的大众传媒:身份认同与新闻专业主义之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处于社会结构中的大众传媒,由于受到社会政治权力、经济权力的制约,呈现出独特的传播结构和内在的运行规律.传媒、政府、公众三方构成的传播结构及其在社会中的运行,深刻影响着传媒及其从业者的身份认同的建构,新闻专业主义也由此被建构并因社会和历史环境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本文旨在厘清社会结构中的传媒、政府、公众之间的复杂关系,寻求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新闻专业主义,以助益于正在进一步改革的中国传媒.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对西藏的战略定位中,有两个、安全概念,一是国家安全屏障,一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构成,以春风化雨的力量,融合族群,整合人心,助推西藏独具地域民族特色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是西藏报业和报人的当然使命。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西藏报业在全国报业中的地位,可用孤悬一隅来形容。报纸观念形态变革的积极因素出  相似文献   

3.
权力与档案之间构成了互动,档案记录了权力的合法性,权力对档案建构社会记忆施加其影响,同时,权力借助档案去维护与发展其形成了的力量。档案文化的维系之道,基于保存完整真实的社会记忆,而实现的前提则是维护公民的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4.
以考察“小国”的方式考察中国的政治制度史,容易把自秦到民国的中国描述为“中央集权国家”,仿佛每个国民都受制于国家。但从社会史看,国家权力到县就几乎停住了(县为最低一级政府),县以下的广大乡村及庞大人口(占国土面积和总人口绝大部分)实由地方乡绅集团、宗族、乡规民约等中介管理,具有高度自治性。甚至,对大多数人来说,乡镇自治体是惟一真实的政府。低产值的农业和低赋税的政策,使国家财政无力供养过多官员,也无法让有限的官员承担全面有效管理,而地方自治体起到了地方管理功能,大大降低了国家的管理成本。乡绅并非无知无识之人。既然仕进机会有限,那么,在历次科举考试中落第的大量士人仍留在原籍(卸任官员也大多返回原籍),构成地方上的政治、文化和经济精英。为各地保留了人才。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资源分散于各她,而非涌向几个中心城市,有利于各她的均恒发展。政府若直接管理国土庞大、人口众多、各地情况迥异的一个国家,就必须把部门齐全的行政机构一直设立到村,这不仅导致官僚机构庞大、官员众多,造成巨大财政负担,且摧毁了地方独特性(传统、地方组织、语言、习俗等),管不好不说,还破坏了各地社会生态,而且管理的成本也太高了。程巍  相似文献   

5.
媒介:公民素质的提升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诗蒂 《新闻界》2005,(4):67-68
一、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西方马克思主义鼻祖安东尼奥·葛兰西在他的国家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学说。他认为,这两个“社会”是构成国家上层建筑的两大对立的阶层结构。同时,这两个“社会”也是认识国家的基本出发点。所谓政治社会即国家,它是伴随着阶级的产生而存在的,而市民社会则是在近现代政治民主进程中壮大成长起来,并逐渐形成了与政治社会双雄并峙,处于同等重要地位的局面。它们分别代表着“‘私人的’组织的总和”与国家统治权力和管辖职能的行使者的利益。而且政治民主的力量越是强大,市民社会的作用与地…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前半期是中国从"传统"向"现代"艰难转型的时期。从国家政治发展来看民族国家的构建是这一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从民族政治发展来看,民族国家建构也是这一时期整个中国民族问题的核心。从政治发展的角度来看,近代中国的国家整合是一个包含政治体系建构、政治文化存续、政治权力整合、社会政治力量发展的综合系统。  相似文献   

7.
苏颖 《国际新闻界》2016,(4):94-108
传统中国通过文化取向的"国家-民间统治精英-民众"的二级政治传播模式,在有限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之下,实现对广袤国土的治理与统治。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凭借党组织和党员,整合正式与非正式权力结构,形成"政党国家-党员-群众"的二级政治传播模式。当前中国在政治发展的路径之下,自发性社会力量不断增长,但却面临着舆论领袖失灵的政治传播困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中的“影响力”是指在社会中,一个个体人或机构,在交往行动中通过信息(information)的告知(message)和理解(understanding),对他人行为和观念造成改观的能力。根据行为双方的身份和角色限定,这种能力可以被划分为权力影响力(influence of power)和非权力影响力(influence of non—power)。权力影响力的发生,必须以交互行为的双方之间存在着某种契约强制性的关系,如科层中的上下级、传统家族中的父子等为前提,  相似文献   

9.
当前档案领域存在"国家—社会"的二元权力格局,国家权力主体是档案机构,社会权力主体是社会组织和公民,权力主体发展合作关系有助于推进档案事业向前发展.针对档案二元权力的主体构成,分析发现当前的国家体制、行业规划都利于合作关系的发展、权力主体各自身份优势和已有的合作先例都可以作为双方合作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从健全法律制度、加强公众监督、建设信任情景三个角度提出建议以加固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解释香港新闻体制的特点出发,建构一个可用以分析一般新闻格局的理论架构。这个架构把传媒系统视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其自主性由各类系统之间的权力关系所界定。各国的新闻体制特色,不管是开放是封闭、受制还是自由,都会受到它的总体权力结构的制约。权力结构是多层次的,可包括:1.系统中的权力结构因素,包括国际环境和邻近大国对该地政权所起的制衡和威胁作用;2.该国政治系统与社会系统及经济系统的整合程度;3.该国政治权力的分布。那里的国际权力结构越是平衡,政、社、经的整合程度越低,和政治权力的分布越均衡,那里的新闻控制越分散、间接,可享有的自由也越多。当政、社、经是低度整合的时候,经济和民间社会的发展才可以发挥较大的解放作用,否则,就算经济起飞了民间社会扩大了,其新闻体制还是会受到政权较大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吕玉军  伯亮 《历史档案》2001,14(4):105-108,113
20世纪20年代初期,由于国内反帝斗争的影响和体育运动比赛活动的增多,中国教育界和体育界人士发出了从外国人手中收回体育运动比赛主办权的强烈呼声。并从1923年起,开始酝酿成立由中国人自己组建的全国性体育组织。1924年8月,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以下  相似文献   

12.
建国前夕美国影片约占中国电影市场份额的90%。新中国成立之际为了缓解电影市场的供需矛盾、减少失业人群、稳定社会秩序,人民政府暂允各大影院放映一些影片内容不违反《共同纲领》和政府法令的西方电影。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中国观众增强了对美国的仇视、鄙视和蔑视,纷纷远离和摒弃美国影片。随着国产新片的超额出产、苏联及东欧电影的大量译制引进和发行放映部门的努力,到1951年初美国影片绝迹于中国电影市场。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美国对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兴起于19世纪末,图书馆学教育则始于20世纪20年代。民国时期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处于萌芽时期。受美国影响尤深。如在教育思想、教育经费、教育人才等方面都与美国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通过馈赠礼品来维系人际关系,《礼记》中有所谓"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品往往能传达言语所不能表达的感情和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自2004年起逐步解密开放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档案,其中礼宾部分有很多关于当时国家领导人在外事交往中馈赠礼物的趣闻往事。  相似文献   

15.
据最新史料表明:1917年5月6日,天津《大公报》最早报道了“黎里尼”(列宁),并于5月17日首次使用了“列宁”译名;1919年11月18日,《晨报》首先采用了“列宁主义”一词。十月革命前,中国人在关注俄国革命过程中“初识”列宁,为列宁主义在华初步传播奠定了舆论基础。十月革命后中国对列宁主义的介绍逐渐增多,态度也由负转正;其中,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是其转折点。1920年4月,共产国际代表来华后,传播和实践并行,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宣传与中国革命相结合,帮助先进中国人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推动下,积极实践列宁党报思想,催生了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兴起。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印刷博物馆于1992年开始筹建,1996年6月1日落成并对外开放.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国印刷博物馆不断丰富馆藏和改造展馆,全馆总建筑面积已达8000平方米,成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印刷专业博物馆之一,并以其独特的展览内容和多渠道的办馆思路,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并先后被有关部门列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AA"级景区.  相似文献   

17.
国家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家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工作的具体情况,讨论了民国文献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对民国文献保护事业的重要意义;对国家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人才队伍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成长环境等方面,对国家图书馆民国文献保护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国家图书馆保存本民国文献为对象,介绍保存本民国图书的馆藏概况和入藏渠道,例举特色文献。提出为更好地保护馆藏民国文献,应该进一步改善文献库房条件、优化文献流通政策、全力推进抢救性修复、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开展文献调查、建立文献保护分级体系、进一步完善数据著录、着力补藏原缺文献、积极推进文献整理与文化推广、强化民国文献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档案与史学》2003,(3):5-10
1924年8月16日,南方革命政府初设中央银行于广州,该银行于1929年2月改组为广东中央银行,1932年1月又改组为广东省银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8年11月1日在上海另设中央银行,抗战爆发后西迁南京、武汉、重庆,战后迁回上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民国时期中央银行在1942年7月垄断纸币发行权以前,长期未能充分发挥“银行的银行”的作用。本辑史料是一篇有关民国时期中央银行历史沿革和业务状况的调查报告,原题《中央银行之发展》,选自金城银行档案全宗,档号Q264-1-791。该报告作者不详,成文时间大致在1948-49年间,报告中追溯了中央银行的发展概况,并对中央银行的发行、外汇管理、贴放、经理国库等主要业务进行了述评,对于研究民国时期中央银行的主要发展情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辑史料由上海市档案馆周燕萍选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