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故意模仿某种特定语言形式的辞格叫仿拟。仿拟有仿词、仿句(段)和仿调(篇)三种。仿拟是语言创新的有效途径,只要运用得当,就可以笔下生花,收到新颖别致、独特幽默、意蕴丰富的语言效果。一、仿标题。把现成的合成词或熟语中的一个语素换成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语素,从而临时仿造出一个新的“反义词”或“相对的词”,这种修辞手法叫仿词。如仿“大众化”造出“小众化”、仿“自信力”造出“他信力”等等。好的标题,不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还能吸引读者,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如在拟题时仿拟人们熟知的一些名句(如古诗词名句,流行歌曲中的名…  相似文献   

2.
英语中的“仿词”是指因表达的需要,在某一个别场合或特殊情况下,临时仿制而成并加以使用的新词。分析专业英语第四册第一分册第三课中的5个仿词,就可以看到它对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表达效果的作用是很突出的。  相似文献   

3.
仿拟就是人们在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为了表达的需要,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模拟已有的语言形式而临时新创的一种语言形式的修辞格。它可以使语言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根据仿拟的语言对象的不同,它大致可分为四种。仿词、仿句、仿篇和仿调。一、仿词仿词一般是以上文的某个词为基础,临时替换其中的某个词素而仿造出一个新词的修辞方式。它是仿拟中使用得最多最广的一种形式,因此,不少的修辞学著作干脆把仿拟称为仿词。  相似文献   

4.
仿拟,是为了使语言生动幽默、诗文别出新意而故意仿照既成格式的一种语言形式。仿拟在形式上是“旧瓶装新酒”,仿拟方法一般有仿词、仿句、仿文几种。巧妙地运用仿拟,能匠心独运地突出人和事物的本质,给人—种似曾相识而又出人意料的感觉,令读者耳目一新。1.仿词:比照现成词语,临时巧妙地仿造出新词语。仿词一般分为:(1)反义连用:以反义联想为基础,临时仿造出意义相反的词语。如:①读者定会觉得这是一条“新闻”,其实却是一条“旧闻”。(2)近义类仿:以近义、同义的形式,临时仿造出意义相近的词语。如:②过去,不识字…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教材中所讲的仿词(我们称之为传统仿词),是指在现成词语的比照下,更换词语中的某个词或语素,临时仿造新词语,以达到一定修辞效果的一种辞格。它的基本形式是新仿词和被仿词同时出现,但有时被仿诃也可以不出现。它的类型有三:一是音同音近,如由“积极”仿出“鸡极鸭极”;二是语义相反,如由“大众化”仿出“小众  相似文献   

6.
赵立辉  栗冉冉 《现代语文》2006,(10):73-73,61
在新闻标题中,有一种辞格是很常见的——仿拟。所谓“仿拟”是指仿照一个现成的格式而临时新创的修辞方式,被仿的格式可以是词、短语、句子等单位。这种辞格的使用增添了新闻标题的表达效果。如:  相似文献   

7.
仿拟,是一种修辞手法,也称仿词、仿化、仿用。仿拟,就是模仿已有的词句,加以改造,临时造出一个新的词句,即“旧瓶装新酒”。用仿拟提炼出来的语言,由于仿与被仿之间的反差很大,甚至将毫不相干的事硬拉到一起,因而能产生幽默风趣、化庄为谐、引人捧腹等表达效果,给读者以很深的印象。仿拟一般有仿词、仿句、仿文几种。  相似文献   

8.
仿拟词的类型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仿拟词是“仿拟”修辞手法作用于造词活动的产物。本文将仿拟词分为顺推式、逆推式和谐音式三个类型,在此基础上论述仿拟词的特点:一是趋同性,在构词方式、语义范畴等方面大都与被仿词保持基本一致;二是偶发性,往往昙花一现,一般不被人们普遍接受和反复运用,三是依附性,其运用往往要依赖被仿词或特定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9.
仿拟,是一种修辞手法,也称仿词、仿化、仿用。仿拟,就是模仿已有的词句,加以改造,临时造出一个新的词句,即“旧瓶装新酒”。用仿拟提炼出来的语言,由于仿与被仿之间的反差很大,甚至将毫不相干的事硬拉到一起,因而能产生幽默风趣、化庄为谐、引人捧腹等表达效果,给读以很深的印象。仿拟一般有仿词、仿句、仿几种。  相似文献   

10.
高晓玲 《学语文》2003,(2):45-45
“仿拟”指仿照现成的、通行的词语、句章、韵律,改变其中的语言成分,造成一种意义相反或相似、相近的新的语言形式和内容。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仿词。即根据已有的词,临时仿造出新词,如: (1)大学的“烟酒生”令人忧虑 (2)好不值钱的干儿子!你有多少于儿子,湿儿子,我还不清楚! 例(1)中“烟酒生”,例(2)中“湿儿子”,是仿照“研究生”、“干儿子”,改变了其中的内容临时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鸿门宴》一文有“沛公军霸上”一句。与此配套使用的教案及其他有关资料都把此句中的“军”作词类活用解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不妥,理由如下:首先看词类活用的定义: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应用,甲类词临时具有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其中有两个关键的字“临时”。也就是说在该词的固定意项里找不到此意,而是在某一具体的语言环境里临时具有了此意。如:汉水又东。(《水经注·江水》)此句中的“东”有三个意项:①东方②主人役姓。哪一项代入句中都解释不通。只有解释为动词“…  相似文献   

12.
“仿词”本是一种修辞法,它是指在现成词语的比照下,更换词语的某个词或词素(语素),临时仿造新词语的修辞方式和手法。从功能上看,仿词可分为修辞性仿词和构词性仿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自主-依存分析框架解释了仿词现象的认知机理,即仿词是一个在交际意向性的制约下和相邻/相似关系的作用下,通过拈连把自主成分和依存成分连通起来的认知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词有定类,类有定词,这是古今汉语所共有的一个语法特性。但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可以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音调,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也是古今汉语所共有的一个语法现  相似文献   

14.
语境,是“语言的环境”的简缩语,就像人不能脱离环境而独立存在一样,语言和“语言环境”之间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汉语中的词,有的有多个意义,但是一运用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就只有具体的一个意义了.因而要使所表述的意思明确,消除歧义,就必须明确语境;不能根据词典里的词条所示之意去理解,或根据人们惯常的说法去解释.对于“明确语境,消除歧义”这一点,人们往往容易忽略,而只执著于只  相似文献   

15.
何谓“仿词”?顾名思义,就是在现成词语的比照之下,更换词语中某些词或词素,临时仿造出新词语。仿词修辞的运用,别具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仿词可分为四种方式: 其一是反义仿词。例如:“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有过‘他信力’……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儿的反义仿词“他信力”和“自  相似文献   

16.
汉语仿词的法语表达法凌晨仿词是汉语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在特定的环境里,在现成词语的比照下,更换其中的某个词或语素,临时仿造出来的词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富有幽默、风趣、诙谐及讽刺等效果。怎样将汉语的仿词译成法语?采用什么方法?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我...  相似文献   

17.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偶然地活用为另一类词,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语义特征与语法特征。这就是词类活用的定义。在上述定义中,“临时”、“偶然”这两个词至关重要,它集中概括了词类  相似文献   

18.
所谓“临时词(”nonceword),是指作者在写作中为适应情景的需要,临时“编造”出来的新词语,这样的词叫做临时词,亦称仿词。临时词语在汉语中大量存在,在英语中,尤其是在英美文学作品中也存在着大量临时词语。例如:When thesalesgirl had finally written out thebill and was a  相似文献   

19.
模仿是语言创新的有效途径,无论仿词、仿句(含仿段)还是仿篇,只要运用恰当,都能笔下生花,达到新颖别致、独特幽默、意蕴丰富的语言效果。一、仿词一、仿词仿词就是依据语境创造新词。仿词作为一种修格,历来受到欢迎。《红楼梦》中就不乏仿词的例,如第28回:林黛玉道:“你的那些姑娘,也该教训。只是论理该我说。今儿得罪我的事是小,明儿宝姑娘来,什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说着,抿着笑。林黛玉含讥带讽,突然冒出个“贝姑娘”,不是攻薛宝钗又是谁?鲁迅也是运用仿词艺术的大师。在《中国人失掉信力了吗》一文中指出一些人信“地”、信…  相似文献   

20.
“仿拟”也叫“仿词”或“仿句”,是根据交际和表达的需要,模仿原有的词句,临时创造出新的词句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恰到好处、随机应变的仿拟,往往充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