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所谓“虚设法”是在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时,为了解决问题的需要而假设和想象出某些物理量、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等,从而使一些表面上无从入手的繁杂问题由“死”变活,由繁变简.此法的懈题步骤是:先分析实际问题的物理过程,找出问题的突破口然后巧设虚量,使其与实际问题等效,然后按虚设问题相应的物理规律快速求解,下面我们分别举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所谓“虚设法”是在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时,人们假设与想象出某些物理量或物理过程,然后将虚设问题与实际问题进行对比分析,确认其具有等效性.“虚设法”的可取之处在于帮助我们将一个复杂问题分为几个虚拟的简单问题,从而使一些表面上无法入手的繁杂问题由死变活,由繁变简.以下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3.
求解物理问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地选取“研究对象、物理过程和物体规律”.在研究物理过程时,很容易忽视某些瞬间过程中的机械能的瞬时损失.下面举例说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4.
物理解题中的审题就是要了解时间、位置、对象、过程、已知条件和所求结果.审题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解题的成败,是解题的第一步,是求解问题的关键.下面归纳出审题中应注意的六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假设法是对于待求解的问题,在与原题所给条件不相违背的前提下,人为的加上或减去某些条件,以使原题求解更加简单方便.求解物理试题常用的假设法有假设物理情景,假设物理过程,假设物理量等.利用假设法处理某些物理问题,往往能突破思维障碍,找出新的解题途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尤其是在解答高考题的速度和准确性上,该法更能显示出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中学物理中的临界状态是从一种物理现象转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从一物理过程转入另一物理过程的转折状态,研究中学物理的临界问题的方法:一是物理分析法,就是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抓住临界(或极值条件)求解.另一类是数学方法,分析问题,依据物理规律,写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画出函数图像).  相似文献   

7.
何友邦 《物理教师》2008,29(2):22-23
求解物理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地选取“研究对象、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在选取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时,可以对多个对象进行整体思维和对多个过程进行整体思维,但在对多个物理过程进行整体思维时,很容易忽视某些瞬时过程中机械能的损失、相对运动、内力等.所以进行整体思维也必须以弄清过程为前提.  相似文献   

8.
所谓虚设法是在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时,人们假设与想象出某些物理量或物理过程,然后将虚设问题与实际问题进行对比分析,确认其具有等效性.虚设法的可取之处在于帮助我们将一个复杂问题分为几个虚拟的简单问题,从而使一些表面上无法人手的繁杂问题由死变活,由繁变简.以下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9.
物理解题中的审题就是要了解时间、位置、对象、过程、已知条件和所求结果.审题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解题的成败,是解题的第一步,是求解问题的关键.下面归纳出审题中应注意的六个问题,配以实例作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做物理习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式,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维,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物理问题的求解,很重要的环节即是对题目中包括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的分析,只有对物理过程的本质做深刻的透析,才能发现其遵循的规律,才能正确选择相应的物理公式、规律去求解某状态下的未知状态参量或某过程中的未知过程量,达到对问题的求解目的.下面举力学的综合题来说明.  相似文献   

11.
在动力学问题中,存在着大量的临界问题.在分析和求解这类问题时,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分析物理过程,根据条件变化或随过程引起的受力情况和状态变化,找出临界条件求出临界值.下面笔者通过变化一例浅谈以上观点.  相似文献   

12.
在求解物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好多同学不会分析问题,其实只要明白物理问题的一些求解思路,物理问题的求解不会很难.  相似文献   

13.
黄道金 《中学生阅读》2005,(4):26-28,17
在中学物理的有关习题中常常会出现求解极值的问题.当描述某一物理过程或某一状态的物理量在其发展变化时,由于受到物理规律与条件制约,其取值往往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符合物理问题的实际,而在这一范围内,该物理量可能有极大值、极小值或者是确定其范围的边界值等一些特殊的值,由此,物理问题中常常涉及求解这些物理量特殊值问题,简称为求物理极值问题。  相似文献   

14.
物理解题中的审题就是要了解时间、位置、对象、过程、已知条件和所求结果.审题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解题的成败,是解题的第一步,是求解问题的关键.下面归纳出审题中应注意的6个问题,结合实例作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动力学中常会遇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叠放在一起的问题,这类问题具有知识容量大、研究对象不单一、物理过程比较复杂、几何条件隐蔽等特点,以致许多学生对其求解感到困惑.本文分三类情况谈谈这类问题的求解思路.  相似文献   

16.
求物理极值,有两种思路: 1.直接根据物理现象和运动过程分析极值条件,从而求解; 2.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求解.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有些物理问题时,若制约研究对象的物理过程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将引起一些物理量、物理状态或物理过程发生变化,或是物理状态的变化引起一些物理量和物理过程变化时,就必须用动态分析的方法,对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分析、推理,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转化成我们熟悉的问题以求  相似文献   

18.
丁岳林 《教学月刊》2008,(10):60-62
在我们所研究的众多物理问题中,相关物理量间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变化关系,其中,当物理过程变化到某一状态时可能出现转折或极限,这就是常说的物理临界问题,对临界状态、临界条件的分析求解是此类问题的难点和关键.本文拟以2008年高考物理卷中有关临界问题为例就求解物理极值的常见方法做一讨论.  相似文献   

19.
虚设法解题有利于拓展学生物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它能够简化解题思路,找到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效率,它是将合理虚拟与假设相结合的一种思维方法,可以打破学生知识的局限、问题条件的缺少、物理模型的生疏,从而引导学生顺利解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本文将从六个方面来阐述虚设法在解物理题中的应用.一、虚设物理情境在解决物理问题的时候,在不改变题意的  相似文献   

20.
例说开放题     
物理开放题是指题设条件不确定、求解问题不指明、解答方法不唯一、答案形式多样化的题目.求解开放性问题,要灵活运用物理知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分析、推理、比较、联想,结合概念、规律、现象、状态、情境、图形或图象等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