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中国诗学》,引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中国古代诗歌理论著作体例的划分,将以钟嵘《诗品》、释皎然《诗式》、欧阳修《六一诗话》为代表的诗歌理论著作分为“诗评”、“诗格”、“诗话”三类不同的诗论体裁,不具备体裁学意义。从体裁学意义来看,包括“品、式、格、话”等各种具有断想式的论诗方式和记录式、随想式的结构组织的论诗体裁都是各种类型的中国古代诗话。  相似文献   

2.
"情兼雅怨"是钟嵘《诗品》中评价曹植诗歌的重要特征,也是他品评其它诗人的一个重要标准,"雅"与"怨"两个美学概念是《诗品》中的诗学理论的两极,本文试从这两方面作切入点,从《诗品》对具体作家与诗歌作品的评述中分析概括钟嵘"情兼雅怨"中"雅"与"怨"的内涵、内容、形式和艺术效果等各方面的理论体系,来探索《诗品》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是诗界革命的倡议者和实践者之一,在《饮冰室诗话》中,他对黄遵宪等人的诗歌推崇备至。就《饮冰室诗话》看来,所载新歌词的翻译比梁启超、黄遵宪等人的诗歌实践更具现代特征。本文列举了《饮冰室诗话》中部分例证,对此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畅广元教授撰著的《诗创作心理学——司空图<诗品>臆解》(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是近年来对晚唐诗人司空图《诗品》研究的一项新成果。同以往的研究者比起来,作者对原著的臆解和引论并非紧紧依倚不离跬步,而是以原著的思想火花,照亮他的理论视域,激活他的审美体验,启发他的审美思维,从而得以引中出自己的理论见解,将读者引入他构筑的别一“诗品”世界。畅广元这本著作的独特之处,首先表现在思维指向的转换上。人们一般都从风格论的角度来阐释《诗品》,把它当作是论述诗歌的二十四种意境特征,或创造二十四种意境诗的艺术手法。畅广元则转换视角,不再将诗歌的表层特征作为自己的考察内容,而是将思维的触角仲向诗人深层的内心世界,将理论思维指向诗人创作各种诗的心理活动和不同的心态,以便深入地把握和揭示诗歌创作的规律。这就比单纯静态地考察诗歌的外在的意境特征更具有创作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诗话的形式探索诗歌创作,是宋代以来形成的长短均宜、轻松自然的评论方式。利庆伟的《绿水源诗话》作为现代诗话,涉及了诗歌创作的数十个问题,其中的部分篇章,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易经》哲理与诗歌创作表现手法的对应关系。本文拟从拓展了观察事物的角度、活跃了诗歌结构的思维、丰富了诗歌表现的手法、创新了诗歌评论的方式等四个方面,分析其中相关部分内容在诗歌评论角度拓展上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诗歌的正确认识,谢榛在《四溟诗话》中分别从文本批评和审美批评的不同的批评视角提出“可解、不可解、不必解”批评话语,并在实践中实现两种不同批评形态的整合,对明后期诗歌批评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重要诗歌理论作品,其中的"辨家数"论、"法工"、"兴趣"等诗学主张在明代为"格调派"文人所继承、吸收,不仅对格调派理论的形成起到了指导性作用,还丰富了明代诗歌的创作手段。而这些主张所针对的,实质都是"以议论为诗"的宋诗弊端。  相似文献   

8.
南宋后期诗坛,江西诗派、"四灵"派、晚唐体暴露出很多弊端,人们总结经验、探讨理论规律,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诗话作品,如《白石道人诗说》、《沧浪诗话》等,影响很大。而车若水所作《脚气集》并非诗话专著,且车若水又非著名诗人,所以并不为学界所重视。但是《脚气集》论诗却很有见地,是值得关注的,本文拟梳理、分析《脚气集》的诗学主张,发掘其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理论遗产极为丰富,大师迭出。笔者试从《典论》、《诗品》和《文选》中吸取一些有用的东西,为建设我们当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学理论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宋朝诗人喜欢以学问入诗,常会忽视诗歌的特点。严羽对此提出批评,他的《沧浪诗话》以禅入诗,并提出"别材"说、"妙悟"说、"兴趣"说、"气象"说等,揭示诗歌的本质属性、审美特征、创作的直觉心理机制和作品的艺术境界。严羽的诗歌论对纠正宋诗流弊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二十四诗品》是对二十四种诗歌风格的归纳,也是对二十四种美的形态的分析,本文以道家美学为背景对其进行了审美学上的分析。审美本体上,显现“道”是《诗品》美学的追求;审美方式上,它采用“立象尽美”的体悟感性方式;审美人格上,它通过去蔽求真,诗意地栖居,以理节情,铸就审美的人。  相似文献   

12.
钟嵘《诗品》是现存我国最早一部诗论专著,清人章学诚将其与刘勰《文心雕龙》相提并论。结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及相关史籍,对钟嵘作《诗品》之年代、《诗品》之本名及其品第违失等方面稍作考证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可以说是诗话小说,诗词的大量运用是《红楼梦》的一大亮点。诗歌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特征,由于中韩两国的语言文化差异,对韩国译者来说,诗歌翻译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本文以崔溶澈,高旼喜两位韩国当代学者的《红楼梦》最新韩语全译本为例,具体分析《红楼梦》中诗词的韩语译文,进而了解中韩语言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诗人玉屑》以格法分类,畅谈艺术技巧,提示创意之法,强调造语之方,征存一代诗学实录,诗话论诗及辞习气,南宋江西诗法之大凡,此中有之。本文从创造性思维切入,以不犯正位视角,考察言用不言名(体)之诗例,左证若无新变,不能代雄之诗歌语言特质。  相似文献   

15.
罗孟冬先生近年来对汉俳的研究颇有成效,其涉及范围包括汉俳发展史,汉俳诗话和汉俳作家作品评论。其书《汉俳诗论》是一部厚重的理论专著,也是目前我们国内(大陆)第一部研究汉俳的理论专著。  相似文献   

16.
"秀句"一语最早见于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在六朝文学觉醒的大氛围中,第一批秀句应运而生。唐诗鼎盛有诸多因素,对于六朝秀句文化的承绪与光大,亦为要因之一。秀句具有独立性、典型性、特出性、创新性等基本特征,其主要体式为五七言二句对偶式。我国最早的秀句集为唐褚亮《古文章巧言语》、元兢《古今诗人秀句》。唐以来诸多秀句集的编纂,证明我国秀句文化源远流长。秀句与诗话相互依存,相互推动。中国秀句文化早于千余年前就波传到日本,对于日本汉诗秀句文化的生成与发展起过弥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佛教自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在六朝的宋、梁二代尤为昌盛。至唐,出现了众多的流派,其中最重要的有华严宗、法相宗、天台宗与弹宗,此后尤以禅宗势力为大。佛教对中国艺术的影响,最初见诸建筑、雕塑与绘画,继而进入诗歌领域。至北宋则影响到了诗歌的艺术理论,出现了“以排喻诗”的诗禅说,其首创者是苏武。其后,北宋的吴可、韩驹、赵春、吕本中、范温,南宋的曾几、戴复古、刘克庆等继而扬之。严羽的《沧浪诗话》集“以禅喻诗”之大成,建立了一套诗禅说的诗歌理论。严羽之前的诗禅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以苏武为首,可称之为自然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钟嵘《诗品》将齐梁间文坛领袖沈约置于中品,且在序中攻击沈约颇为自负的声律学说,引起后世争议。通过对沈约及其声律学说的探讨,指出"四声八病"说虽然在草创之初不免有繁琐而多拘忌的毛病,但却是魏晋以降文学进入自觉时代之后的必然产物,同时也跟汉语音韵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沈约声律论为后来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奠定了基础,实属诗歌艺术规律的一项重大发现,是诗歌审美观念更新的必然结果。在从古体诗向格律诗演进的过程中,沈约实有开拓首创之功。  相似文献   

19.
艾青的《诗论》被誉为"五四"以来在诗歌理论研究方面的最有秀的著作之一,他用优美如诗一般的语言,阐述对诗歌方面的独到的见解,诗歌的作用,诗人的职责,诗歌和时代的关系,诗歌与生活,诗的灵感、意境、表现手法等。尽管这些理论都是由只言片语构成的,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系统,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艾青《诗论》中的闪光点不少。特别是他的创作理论更是别具一格。本文试着以一个比较概况的角度,对艾青的创作理论进行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从诗歌理论角度而言,通感是一种诗歌表现手法。历朝历代诗歌作品,都一定程度运用了通感创作手法。至中唐时李贺的"讽刺帝王求仙"类诗歌,完美运用通感手法为"讽刺"主题服务,其中以《瑶华乐》、《金铜仙人辞汉歌》、《秦王饮酒》、《拂舞歌辞》为代表,因运用通感手法浑融有道而具有超现实意味,蕴含了李贺诗歌创作的"无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