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杨  张炜 《科教文汇》2007,(5S):155-156
伊朗对于美国所具有的利益与威胁的两重性,及其在不同条件下不断相互转换的特点,决定了美国对伊朗政策变化和两国关系发展的复杂性。当两国关系发展良好时,美国对伊朗谋求利益重于防范威胁;当两国关系交恶时,美国对伊朗防范威胁超过谋求利益。威胁扩大和利益受损是导致两国关系恶化的关键所在,实现利益并减少威胁则是推动双方改善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两国关系以及美国对伊朗政策就大致沿此轨迹演变。  相似文献   

2.
王春雨 《百科知识》2007,(4X):35-37
2006年12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737号决议,要求伊朗在随后的60天内停止其核计划,否则将遭到除武力以外任何可能的制裁。2007年2月2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宣布,伊朗在安理会规定的期限内,非但没有冻结铀浓缩活动,反而加快了其核计划的步伐。西方国家予以强烈谴责,纷纷要求安理会采取更加强烈的制裁措施,美国也加强了在波斯湾的军事部署,有关美国制订打击伊朗的军事计划也在国际媒体上沸沸扬扬。与此同时,伊朗核问题有关六方——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一直在进行密集磋商,草拟一份更严厉制裁伊朗的决议,迫使伊朗软化强硬立场。伊朗核危机的最新发展,令国际社会深感忧虑。  相似文献   

3.
赵丽 《百科知识》2006,(5X):33-34
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并于10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设施上的封条,正式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特别是4月11日,伊朗宣布已经成功提炼出纯度达3.5%的浓缩铀,高调宣布“跻身核大国行列”后,伊朗的“核冲击波”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震荡,各国的心态十分复杂,也使伊朗与美欧的关系更加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4.
伊朗对于美国所具有的利益与威胁的两重性,及其在不同条件下不断相互转换的特点,决定了美国对伊朗政策变化和两国关系发展的复杂性.当两国关系发展良好时,美国对伊朗谋求利益重于防范威胁;当两国关系交恶时,美国对伊朗防范威胁超过谋求利益.威胁扩大和利益受损是导致两国关系恶化的关键所在,实现利益并减少威胁则是推动双方改善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两国关系以及美国对伊朗政策就大致沿此轨迹演变.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8月13日,在韩国首尔举行的第27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主持人宣布了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的4位得主,得奖者之一是原籍伊朗的米尔扎哈尼。她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目前在加州斯坦福大学任教。米尔扎哈尼因为对黎曼曲面及其模空间的动力学和几何学上做出了突出贡献而获此殊荣。她是该奖首位女性得主,也是第一个获得此殊荣的伊朗裔获奖者。那么这个国际数学家大会和代  相似文献   

6.
张晓娜 《科教文汇》2007,(2):126-126,129
伊朗核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尝试透过伊朗核危机这一表面现象分析一下大国之间的实质问题。作者认为,围绕伊朗核问题,出现了大国联合干预,更多的打出“国际社会”、“整体利益”的旗号,注重借助联合国等国际机构所发挥的中间渠道作用等新的特点和趋势。这些特点和趋势表明,在后冷时代的今天,一些大国利用日益增多的全球共识和人们对国际社会整体利益的普遍关切,在国际干预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7.
张晓春 《知识窗》2007,(11):31-31
伊朗总统内贾德,以其极富个性的执政风格,直言不讳的硬汉外交形象,令国际社会刮目相看。伊朗在重启核研究后.面对西方的频频施压.内贾德多次发表强硬表态,多次成为世界舆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在伊朗核问题上虽然有美、英、法、德、俄、中等大国参与,但真正角力的双方却是美国与伊朗。美国和伊朗两国的战略目标和国家利益决定了伊朗核问题的演变和走势。  相似文献   

9.
李强 《内江科技》2006,27(2):148-148
本文叙述了位于伊朗国中伊朗盆地探井的大型酸化压裂工程实例,介绍了国际上成熟的酸化工具组合及酸化程序, 详细叙述酸化工具的用途、特点,以及酸化过程的经验与教训,并阐述了在伊朗进行酸化压裂施工的特点与经验。  相似文献   

10.
崔琦 《中国科技纵横》2014,(21):115-115
伊朗是一个石油生产大国,物探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近些年由于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伊朗国内经济状况比较差,造成物探项目在经营方面结果不理想,目前在伊朗物探市场只有中国公司和伊朗本国公司,而伊朗本国的物探公司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因此从长远看,伊朗市场具备一定的前景。通过这些年不同方式的项目运行,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为今后伊朗物探项目的施工、运营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伊朗移民大规模进入美国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以伊斯兰革命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是学生和游客,后期主要是政治避难者和宗教难民。美国的伊朗移民具有分布比较集中、经济收入较高、教育背景良好、宗教信仰多元、身份认同矛盾、代际鸿沟明显和政治影响力小等特点。在美伊文明交往过程中,伊朗移民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困境。  相似文献   

12.
伊朗核危机已成为当前国际政治中最具爆炸性的热门话题之一。伊朗核危机曝出后,伊朗与美国都曾频繁地举行军事演习。2008年伊美之间的互动使有关美对伊动武的传言频频传出。2008年1月初在霍尔木兹海峡发生的海上对峙事件,再次将霍尔木兹海峡推到了全世界的闪光灯下。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岁末,德国混沌电脑俱乐部评出了2010年最超级病毒,Stuxnet病毒获此"殊荣"(与之并列的是Mariposa僵尸网络)。自2010年年中被发现以来,Stuxnet病毒因其设计精妙,疑似被用于攻击伊朗核设施而被各界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14.
从政也能搞发明张发生我是从事党务工作的人员,本与中医、药茶无缘。但在儿时的记忆中,却有一件难忘的往事:有一次我淋雨感冒发热,卧床不起,母亲给我喝了一种药汤,饮后竟汗出而愈。此药便是紫苏叶和生姜。成年以后,我常饮此茶以治愈感冒,有时也将该方传授别人。春...  相似文献   

15.
正不久前,伊朗试射了射程达2000千米、可携带数个弹头的新型弹道导弹"霍拉姆沙赫尔"。2000千米,这个距离覆盖了以色列全境以及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基地。伊朗此次试射被认为"是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对伊朗指责的回应"。伊朗一直坚称,发展弹道导弹是其"不可剥夺的权利"。经过30多  相似文献   

16.
德揆 《知识窗》2007,(7):40-41
强硬的核立场,使伊朗人与国际社会、美国政府矛盾持续紧张。有关美国可能对伊朗动武,甚至发动核打击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并于10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设施上的封条,正式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特别是4月11日,伊朗宣布已经成功提炼出纯度达3.5%的浓缩铀,高调宣布“跻身核大国行列”后,伊朗的“核冲击波”在国际上引起了  相似文献   

18.
徐燕 《百科知识》2010,(4):45-46
伊朗地处中东地区,掌握着重要的海洋通道,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是地区政治的关键地带。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发展核武器,特别是现任伊朗总统内贾德实行激进的对外政策,使伊朗成为现在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9.
“飞往太空是我长期的梦想,当我还是个孩子,从能记事时起,我就经常躺在户外睡觉,仰望星星,凝视天空,对那里的一切都感到好奇。我最渴望的事就是从遥远的太空看到地球的模样。”2006年9月18日,首位太空女游客、39岁的伊朗裔美国企业家阿努谢赫·安萨里在飞船起飞之前这样说。  相似文献   

20.
1979年伊斯兰革命的胜利给伊朗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霍梅尼的指导下,伊朗推行了一整套以恢复伊斯兰教法为目的的政策和措施,而重新制定的针对女性的性别隔离和专业限制的教育政策也是为恢复伊斯兰传统,巩固新生政权服务的。新教育政策的实施对伊朗女性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造成了伊朗女性教育发展失衡的后果。更为重要的是,女性教育还对伊朗女性在婚姻家庭和政治参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