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后期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呈现的是一种基于公民实践推理的政治自治的理想。但是,在一个复杂多元社会中,民主协商中仍存在着公共利益的偏失、社会信任度低、公共理性不足以及政治能力的贫困等问题阻碍着民众公共精神的培养。为此,应进一步探讨协商民主下培育公民精神的新路径,培养公民学会正确处理普遍的道德冲突,构建一个公开辩论的"公共领域",在民主协商下提升公共理性与合法性,在协商中建构民众的积极参与,增强其社会责任心。  相似文献   

2.
民主建设应该是一个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理性交流过程,但当代中国的国家权力运行却面临着公民权利的激情挑战.从三起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成功案例来看,国家权力在遭遇公民权利的激情碰撞时,直面民众呼声、开启互动平台,最终将公民的维权激情导入理性的协商程序,不仅消弭了危及社会稳定的隐患,而且增进了政府与民众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如果这种协商对话平台能够逐步规范化进而成为一种反思性制度安排,那么它就是建立在公民有序参与基础之上的协商民主.因此,从维权抗争到协商对话,应该开启当代中国民主建设的新思路.一方面,对于国家权力而言,既应尽快落实对法治与民主的承诺,也应建立健全规范化的与民众进行交流对话的制度化平台;另一方面,必须发展有序的公民参与,即让分散的公民组织起来通过畅通的制度化渠道和规范化的机制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  相似文献   

3.
协商民主的科学涵义赋予其丰富的特征,使其在运行中能够改善基层群众自治中因选举民主一马当先而导致的最能体现自治本质的公众协商性参与严重不足的现实。协商民主完善中国基层群众自治的可能性源于三方面的偶合,即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相偶合,与政治协商传统相偶合,与民主集中制相偶合。基于此,协商民主在完善中国基层群众自治中可以大有作为。协商民主能够提升基层社会及其民众的公共理性,能够规范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安排,能够逐步培育出健康成熟的公民社会,能够完善公共权威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西方现代民主缘于代议制的“少数人统治”而陷入困境,面临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主题变迁,其变迁的总体路径就是通过公民政治参与空间的转换即协商民主来寻求民主发展的突破。基于中国现实考量,协商民主之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价值内核是党群协商,其意义在于通过执政党与群众的直接对话与协商,将政治参与的主体从社会经济精英扩展为人民大众。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国党际协商民主在长期实践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中,对于序化公民政治参与,维护政治稳定;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增进社会和谐;提升公共决策质量,促进决策实施;培育现代公民意识,发展公民文化;发挥民主党派监督,提高执政党执政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结构─功能主义"视角来看,协商民主理论对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它能推进政治结构分化,提升政治主体能力;其次是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再造政治运行过程;再次是有利于提升公共政策理性,推动政治关系和谐.与之相应,协商民主理论对中国政治发展也存在至少三个漏洞:在结构上,可能被借用为政府扩张的动因;在过程上,可能被稀释为无果而终的对话;在政策上,异质为"强势集团"为自身争取政策利益的"白手套".要发挥协商民主理论对政治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做到:盘活体制内的政治存量,提高政治主体协商职能,培育公民社会,促进社会协商"结构增长";通过"赋理协商"和"赋权协商",实现利益有效表达与利益综合的有效衔接;开放媒体和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协商制度程序.现实情况下,政治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浸润协商理念比单纯地追求协商实践形式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还存在着参与意识不强,自主性参与不足;参与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参与的形式与渠道单一;参与的制度化程度不高,非制度化参与增多等困境。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在于我国现阶段社会物质条件相对薄弱与不平衡,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和传统文化消极层面的制约。协商民主能有效地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协商民主比选举民主更有利于公民实质性政治参与;协商民主作为横向结构因素,有利于公民政治参与;多层次多渠道的协商民主,拓宽了公民有序参与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国外协商民主理论近30年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研究时代,形成了分别以罗尔斯、哈贝马斯的思想为基础的“英—美”和“欧洲大陆”主义两种研究路线.在研究视角上,主要涉及作为政府体制、公民参与、政治合法性、治理以及民主决策理论的协商民主.在研究议题上,大大拓展了毕塞特最初的研究范围,扩展至协商与民主理论的发展、协商民主与公民参与、协商民主与政策分析范式的发展、协商民主与国际问题治理、协商民主本身的制度化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协商民主是一种由协商主体通过自由平等的公共协商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目前,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已经进入了协商民主的主流话语阶段。相较于竞争性的选举民主,中国的执政者在价值偏好上更容易接受非竞争性的协商民主。当前中国的公共协商模式主要是公共权威主导的动员协商,虽然它契合了协商民主的精神和价值,但是离规范化的的协商民主还有一定距离。因此中国公共协商的前景就是要从公共权威主导的动员式协商走向公民主导的对话式协商。  相似文献   

10.
协商民主理论强调公共协商和对话的重要性,倡导以必要的对话协商程序来实现民主的实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实现协商民主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它可以让协商民主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公民参与广度的同时提升参与的质量,打破精英对话语权的垄断以实现政治平等;但同时通过网络的协商民主也面临着诸如"数字鸿沟"、"网络暴力"以及群体极化等风险。  相似文献   

11.
贺雪峰在《西方现代民主的辩证思考》(载《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了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两个缺陷。第一个方面可以从民众参与政治方面进行分析。经验民主论者们所发现的公民政治参与既不被现代民主政体所必要,也不受现代民主政体的欢迎的事实说明,现代民主是以牺牲民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为代价的。对民众政治参与积极性的牺牲所造成的后果,是民众对政治参与的消极被动。在民族国家范围内的选举,任何一个公民所投一票的意义都已极其微小了,之所以在选举时人们参加投票,往往是非理性行为的结果:他受到民主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广泛的公民参与是国家走向政治民主和政治文明不可分割的部分,它的兴起与发展,在技术、制度、组织,理论和文化等层面都有其深厚的价值基础.但随着公共管理价值基础的变化,传统的公共管理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民众的意愿和要求.所以,要想在新时期进一步充实公共管理的内容和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就应该从参与公共政策,参加投票选举、承担社会责任,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等多方面着手,扫清公民参与的障碍,拓宽公民参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政府治理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环境,公民政治参与被看作是改善政府治理效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新途径。公共行政话语理论将公共行政看做一种"语言",以公共能量场为核心概念,主张政府与公民的真实对话。文章以公共行政话语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过程中面临的话语障碍,并提出具体解决办法,旨在以公共行政话语的视角解决公民政治参与实践中的问题,实现民主化的公民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4.
网络协商是协商民主在新时期的重要实现形式,公民可以通过网络政治参与"近似地"实践协商民主的理想。鉴于网络协商民主中参与主体身份的开放、地位的平等、话语权的开放及网络本身的即时性等特征,公民参政的途径得以扩大,参政的热情和能力得以提高,这些都有助于我国的公民参政逐步走向成熟,并最终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但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网络协商民主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正视这些缺陷,并通过进一步加大互联网硬件设施建设、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促使政府自觉发挥在网络协商民主中的功能等举措,使网络协商民主最终成为当前实现民主治理应该选择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的建构、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应以公民文化而不是村民文化、臣民文化为基础。公共理性是公民文化的核心,"说理"是其运行机制,"说理"教育则是建构公民文化的重要维度。"说理"是社会正义、民主政治的一种表现方式,是一种自由言论的权利,是一种与他人平等对话、协商的政治实践方式。因此,"说理"教育不是说教,而是一种培养受教育者对公共领域的关注、形成公民文化核心价值观念以及言之有据、客观真实、符合逻辑、平等对话能力的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16.
协商民主是在批评现代民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代表着当代民主的新形态。它强调公民的平等参与、理性思考和协商对话,对公民提出了协商民主素养的要求。培养公民的协商民主素养,需要一种特殊类型的公民教育——协商民主教育。协商民主教育就是让教育体现协商民主的精神,建立一种以协商为核心的民主教育模式,包括建立以协商为核心的教育治理机制,建设以协商为核心的学校和班级治理组织,构建协商课程,开展协商对话教学。  相似文献   

17.
在政府治理创新的改革中,许多地方政府尝试加强政策部门和社会公众的互动协商来提高政策的回应性和民主性。本文以珠三角地区的珠海市和佛山顺德区两座城市的公众评议作为案例来探究珠三角地区的公众评议的主要特点,以及不同城市的公众评议活动的差异。研究发现:两地政府在开展公众评议公共政策时,首先邀请了公众参与评议对象的选定,同时搭建了多方主体协商对话的公共平台,最后加强了民众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协商民主公开透明、理性协商和监督问责的特点。相比较而言,顺德区在公众评议过程中引入了更广泛的公众参与和更深入的协商讨论,更充分地体现了协商民主的民主性和协商性。通过建立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协商民主机制,地方政府能够有效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正>"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是《政治生活》第二课第二框"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框题。这一框与本课其他三框构成了关于公共参与的完整体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政治学科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三项素养作为观念必须落实到公共参与的行动上,在公共参与中形成、  相似文献   

19.
对公众政治心理的伦理关怀就是要在公众参与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对公众政治心理的两种表现形态表现出的一种现实的负责态度,了解公众参与公共管理的动机、意图,从而达到决策的透明、民主,为现代政治的和谐发展、公民社会的建立奠定伦理意蕴。对公众政治心理进行伦理关怀有利于建立公众意志表达渠道,有利于增强公众满意度,有利于引导社会公众政治参与意识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0.
协商民主,也称作审议式民主、商议式民主。在国外的表现形式为公民会议。丹麦有历史非常悠久的"公民共识会议"传统。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逐渐推广到美国、新西兰、丹麦、加拿大、韩国、日本、阿根廷和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目前己成为普通公民参与公共决策讨论的重要形式。职是之故,笔者在本文回顾了公民会议的滥觞,扼要描述了公民会议的运作机制。希望借此能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