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会写读后感     
考测点导航读后感是自己对某篇文章或某段文字深入阅读后的感悟和体会。写读后感重在“感”,其方法是:紧扣材料说体会,联系实际谈感想。典型题点击一、阅读《郑板桥教子》,以“自己的事自己干”为题写一篇读后感。郑板桥老来得子,非常喜欢。他临终前,把儿子叫到床前,说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儿子不敢违命,勉强答应,但他不会做。郑板桥命他去请教厨师。儿子请教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馒头做成。满心高兴端来,郑已断气。儿子跪哭床边,发现茶几上有张纸条,上面写道:“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  相似文献   

2.
妈妈爱我     
“妈妈给我打洗脸水。”“妈妈给我拿毛巾。”我写完作业指挥着妈妈说。妈妈急了,批评我说:“你都上初中了,还是这样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时候你才能自食其力啊?”于是妈妈给我讲了郑板桥的故事:清代名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老年得子却不溺爱,在病危时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可是孩子不会做,郑板桥就命他去请教厨师。待馒头做好时,郑板桥却去世了,只留一纸上写道:“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好汉。”郑板桥临终教子的故事给我的启示确实深刻。妈妈说:“你们现  相似文献   

3.
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式作文、生活化作文和创造性作文。那么,如何将创新思维融入作文教学中,这是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写作中的“创新思维”包括思维内容的创新、思维方式的创新和思维角度的创新等。一、思维内容的创新我们来看下面的一则材料:“清代画家郑板桥,老年得子,却不溺爱,要求尝一口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儿子不会做,郑板桥就命他请教厨师。儿子将馒头做好时,郑板桥已经咽气了。他只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  相似文献   

4.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晚年喜得贵子,但不像有些人那样,把儿子宠爱到天上去。儿子6岁时,他就让儿子学洗碗,必须洗干净。儿子10岁时,他又叫儿子用小水桶挑水,天冷天热水缸都要挑满。同时,还教导儿子勤奋学习,要求每天背诵诗文等。郑板桥临终前,有意要儿子亲手做几个馒头端到床前,对儿子笑了笑,点了点头,与世长辞了。  相似文献   

5.
名人教子拾趣铭教宋代文学家苏武的长子苏迈赴任县太尉时,苏拭送给他一个砚台,上有苏轼亲手所刻的砚铭:“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断狱常思生。”遗教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是一位刚强的廉吏。他老年得子,却不溺爱。在病危时,要儿子亲手做馒...  相似文献   

6.
故里先贤郑板桥,老年得子,教子有方是出了名的。别人教子考取功名,非富即贵,他却教子学会劳动,自食其力。他给儿子留下的遗言是:“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汉。”然而现在,很多父母是做不到的。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位父母希望孩子将来做工人还是做农民,他们一定会瞪你一眼,意思是:就不能拣中听的说?我的孩子将来可是坐办公室的设计师、金融师、文学家……粗活儿就这样被人看不起,有人甚至会指着除草的农民、搬砖的工人教育孩子:“你现在不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将来就像他们一样吃苦去!”  相似文献   

7.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他到52岁时才有儿子,起名小宝,十分喜爱。但是,为了把儿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他牢牢记取“娇子如杀子”这句话,十分注意对儿子的教育。郑板桥听说在家的小宝常常对孩子们夸耀:“我爹在外面做大官!”有时还欺侮佣人家的孩子,便立即写信给弟弟郑墨说:“我52岁才有了这个孩子,哪有不爱他的道理!但是,爱他也要爱得有道理。”他要弟弟和家人对小宝严加管教,注意培养孩子为人忠厚,避免孩子滋生邪恶之心。弟弟和家人按照郑板桥的意愿对孩子进行教育,收效很大,就给郑板桥写了封信,讲了孩子的长进,并说,照此下去,长大…  相似文献   

8.
世人皆知清代郑板桥是一位多才多艺,擅长画、诗、书法的文化名人,却鲜知他又是一位深谙“爱子教子之道”的好家长。郑板桥拥有良田三百亩,中过举人和进士,曾做过“七品”县太爷。他年逾半百方得一子,算得上是富贵人家的“骄子”了。但是,郑板桥对儿子却不溺爱、骄纵,他深知“子不教,父之过”,很注重“教子之法”。 最近在书架上找出《郑板桥集》,从中翻阅到《潍县暑中与舍弟墨第二书》,这是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作知县时写的一封家书,是专门谈教育儿子的方法和目标的。特录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以杰出的书画艺术闻名于世的郑板桥,不但凭借自己的艺术才华受到世人的喜爱和重视,而且在家庭教育中提倡“善良教育”也堪称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典范。光阴荏苒,几个世纪过去了,但郑板桥热爱和平、唾弃暴力的“善良教育”思想仍然受到人们的好评。热爱自然郑板桥把关爱孩子的成长与关爱大自然看得同样重要。郑板桥50岁时得一子,自然爱子如掌上明珠。但是,郑板桥不溺爱也不娇惯自己的孩子,他说:“爱儿必以其道。”孩子断奶后,郑板桥毅然把孩子送出县城,将他安顿在“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的扬州郊外,直接托付给勤劳朴实的“郭嫂”“饶…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一些明智的家长很重视对子女的劳动教育。晋朝陶渊明,在赴彭泽县当县令时,特地告诫儿子,他说:“我不在家,你们要勤快一点,不要懒惰奢侈,光让佣人干活,自己图清闲。”清代郑板桥,对自己52岁才  相似文献   

11.
开心一笑     
《高中数理化》2008,(2):34-34
无题从前有个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有一次,父母出远门去办事,把他交给厨师照看,厨师问他:“我每天三餐每顿给你做两个馒头,够吗?”他哭丧着脸说:“不够,不够!”厨师又问:“那我就一天给你吃六个,怎么样?”他马上欣喜地说:“够了!够了!”无题老师问学生:“6乘9乘于多少?”“54.”  相似文献   

12.
多得多痛苦     
<正>早上,小和尚发现师父和大师兄都得了6个馒头,而自己只有4个。他觉得不公平,又和师傅要了2个馒头。他勉强吃下这6个馒头,肚子很难受,也没法像平时那样扫地念经。师傅对他说:"你并没有享受到多吃下两个馒头的好处,相反,它们给你带来了痛苦。有时得到不一定就是享受,适合自己才重要。"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语文期中检测考了80分,我鼓励他:儿子,上课要认真听讲,完成作业要仔细,争取下次考个满分。到时候,爸爸奖励你吃“肯得基”。儿子却说道:“我才不稀罕呢!”儿子班上竞选班干部时,我鼓励他去竞选班长。儿子说:“我才不想当班长呢!”儿子的这种“不稀罕,不想”的想法,并不是个案——很多孩子的“人生观”跟...  相似文献   

14.
失独余悲:潘教授今年75岁,在清华大学工作了53年。当年为了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潘教授34岁结婚,35岁才有孩子;而当他到了70岁高龄,需要孩子照顾的时候,儿子却因心脏病离开了人世。潘教授至今还保留着儿子去世那天早上吃剩下的馒头,他把那块馒头放在盘子里,用保鲜膜封装着,上面贴着一张黄色的即时贴,写着:这是小宏2007年2月13日早晨吃剩下的最后一块馒头。孩子去世之后,潘教授曾经跑过好几家养老院,想给自己和老伴的晚年找个安置,但所有的养老院都将他拒之门外。按照规定,养老院接收老年人  相似文献   

15.
1为了妈妈的荣誉串烧这一天,猪太太和邻居羊太太,还有毛驴太太,坐在一起聊天儿。羊太太和毛驴太太使劲夸自己的孩子,把下巴都讲长了。毛驴太太说,她的儿子叫得可响啦,那天大狼那家伙来了,她儿子“啊啊”一通叫,把大狼吓坏了,转身就逃!羊太太说,她的儿子那叫聪明!连老师不明白的,都得去问他!猪太太不甘心落后,也夸起自己那一群娃娃来:“哇,真了不起,一顿饭,他们把728个馒头,还有10大锅粥,吃了个精光!”毛驴太太一听,哈哈大笑起来:“吃得多,算什么本事啊!”羊太太说:“就是嘛!”猪太太说:“她们是女孩子呀……”…  相似文献   

16.
我始终坚信:是金子总要闪光,是雄鹰总要飞翔。我始终以郑板桥“吃自己的饭、淌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绝不是好汉”的名言要求自己。  相似文献   

17.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诗人。他在52岁的时候才有了一个儿子,起名小宝,全家人十分喜爱这个孩子。但是,为了把儿子培养成有用的人才,郑板桥牢牢记取“娇子如杀子”的经验教训,十分注意对儿子的教育,特别是注意教育孩子明确读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我一直为拥有一个出色的儿子自豪,但是吃了儿子亲手做的布朗尼蛋糕后,我才发现,原来拥有一个快乐的儿子更重要……  相似文献   

19.
布希奇 《小读者》2013,(1):72-72
“别磨了,快学习吧!” “马上要考试了,不认真复习,还上网聊天?”“不要一会儿吃一会儿喝,赶紧做题!”自从儿子的月考成绩一次比一次低之后,这些话便渐渐成为家里出现的高频语句,但收效甚微,儿子仍处于贪吃、贪玩不用心学习的状态中。我和老公轮番与儿子谈话,告诉他:不抓紧学习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工作就无法养活自己,因为我们不会养你一辈子……类似的话啰嗦了几箩筐,但儿子依旧松懈散漫。怎么办?我只能去请教儿子的班主任,他一语道破“天机”:孩子缺乏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20.
失独余悲:潘教授今年75岁,在清华大学工作了53年。当年为了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潘教授34岁结婚,35岁才有孩子;而当他到了70岁高龄,需要孩子照顾的时候,儿子却因心脏病离开了人世。潘教授至今还保留着儿子去世那天早上吃剩下的馒头,他把那块馒头放在盘子里,用保鲜膜封装着,上面贴着一张黄色的即时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