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还原:回到“人”的立场 校长首先应该是个人,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尽管人性有善恶之分,但是我们一旦忘记了自己是人,那我们的言行,就有可能是反人性的。我们只有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还是个人,才可能在“人”的立场上看待教师和学生、看待家长、看待领导,才可以率性而为,以真面目示人,以情感人。  相似文献   

2.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如果我们的校长不用教育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用思想办学、文化办学、人格办学,中国的教育是没有希望的。当校长就要立志当教育家型的校长,修炼"三从四得"的高贵品质。在个人发展上,要"从心"。教育家型校长最显著的特质是胸怀理想,热爱教育,有对教育的深爱至爱,能够把教育之梦与中国之梦、个人之梦融合起来。他们始终充满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成长的坚信,不为名利所动,不为诱惑  相似文献   

3.
刘京平 《河北教育》2007,(10):30-31
一所学校要想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理,一个校长要想在优胜劣汰的社会上带领学校脱颖而出,也必然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校长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表述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蕴涵于校长思想智慧中的、具有持久力的、能够支撑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这才是使校长在"江山代有才人出"的竞争环境中取得主动权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属人的世界,人性是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坚实基础.教育是一种以育人为目的,为了人的发展和人自身素质提高的实践活动.教育必须以人性为基础,真正开展人性化教育,具体做到:教育要以人性为基础,关注"育人"与"成人";教育人性化要克服"人的空场",并善用"惩罚";教育人性化要坚持鲜明的生命立场.  相似文献   

5.
王波 《辽宁教育》2012,(22):82-83
很多人这样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样的说法其实特别真实地反映了一个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一个校长,行动力固然重要,但人们常说的理念才是最重要的,我个人认为,一个好校长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素质:一、好校长要有大胸怀、大手笔、大气魄胸襟气魄、学识人品,这是每一个好领导必备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正>当代社会崇尚多元,人们对"才"的认识和理解也趋于多样化。事实上,当我们摘下"以分数看人"的有色眼镜后便会发现,人性原本是丰富多彩的!就人的才能而言,英才、雄才、高才、专才、全才、偏才、奇才、怪才乃至鬼才,全是有用之才。近年来,在《星光大道》《出彩中国人》《我要上春晚》等电视节目上,一批批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大大方方地登上舞台,信心十足地展示自己五花八  相似文献   

7.
论人性及其教育的价值导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性远非善恶所能包容。人性是具体的,具体的人性是活生生的个人在其特定的社会时空和社会关系中满足和实现需要的行为表现,人在满足需要的行为中表现其人性。教育应以需要的视野看待儿童的人性,尊重儿童的需要和选择,其价值在于引导学生构建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人性世界。  相似文献   

8.
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都提出了各自的人性假设,这些人性假设尽管被作为学科理论的逻辑前提,其自身却未得到严格的证明,只能在实践中接受经验的检验."人性是可以改变的"这一假设是人类教育活动得以开展的必要前提,"人具有主体性"的假设则是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充分依据.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创造的"经验关系"抽象出来的这两条人性假设,可以作为教育学科学理论体系的逻辑前提.凡是以某种"应然人性"作为人性假设的,都会在对教育实践的解释中陷入困境;凡是没有提出"应然人性"的,也都不是完整的教育理论.教育学能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而不至于被"终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有自己独立的学科立场和视角,其中包括是否有自己特定的人性假设.  相似文献   

9.
于莹 《辽宁教育》2012,(19):31-32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校长的办学思想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作为一名校长,首先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这既是校长职业化成长的要求,也是校长专业化程度的标尺,是校长能否成为优秀校长的关键。校长的办学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决定着整个学校的教育行  相似文献   

10.
中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揭示,学习马克思主义决不能照抄照搬,只有学习其立场、观点和方法,才不至于坠入教条主义的泥坑,这对我们弘扬陶行知教育思想,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就是说,我们不仅应当学习陶行知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更要深入研究他构建这些理论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方法",特别是方法论,它是一个人站在特定立场上审视世界的产物,它凝结着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陶行知构建教育思想的方法论,正是他的理论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负担过重长期以来久减不轻、久治不除,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减负”的问题上,不能把责任推给上级和社会,要眼睛向内,要在自己观念上、管理上、教学上去分析问题采取措施,把它作为校长重要工作之一,“减负”才有希望。为此我们做了以下三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识才用才     
古人讲:"经世之道,识人为先","举贤荐才,为政之要。"对企业来说,没有一流的人才,就不会有一流的企业;对学校来说,没有名师,也很难诞生名校。会识才、能用才的校长,一定会是一个高明的校长。毛泽东同志说过:"领导者的责任,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的责任也不外乎出思路、识才用才两件事。校长不一定是最懂教学的人,但一定要让最懂教学的人去管理教学。教学上的  相似文献   

13.
著名学者成尚荣先生认为:"毋庸置疑,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儿童,教育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这就是教育的立场,因此,教育的立场应是儿童立场,儿童立场鲜明地揭示了教育的根本命题,直抵教育的主旨。"英语教学的影响力最终也是要通过儿童自己去实现,英语教学自然应当从儿童出发。然而,我们常常以成人立场来从事教育,常常有意无意地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儿童,常常把自己的需求当做儿童的需求,以自己的兴趣代替儿童的兴趣,甚至以牺牲  相似文献   

14.
祁顺成 《今日教育》2012,(11):36-36
校长是否上课很久以来一直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中国教育报》就曾指出:校长是官吗?如果不是,校长究竟是什么?每一个当校长的人也许都需要给自己的这个“校长”身份好好定定位。个人拙见,一个基层学校的校长,他首先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其次是一个出色的领头人,再次才能是一个执行政策、法规和教育纲领的指挥者。因此,站好讲台、上好课才是校长的本色。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幸福来自于一颗平常心。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都是平常人,要有一颗平常心,平常地看待自己,平常地看待我们的工作,过平平常常的日子,做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这些平平常常的事。千万不要去作不切实际的攀比,比坏了心态,失去了平静,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工作也受到影响。保持一颗平常  相似文献   

16.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是教书育人的主要载体,抓好教育首先要办好学校。温家宝同志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要求:"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孩子"。那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呢?我认为一所好学校应该有境界,有道德,有品位,有质量,有特色。好学校要有境界。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需要有一种境界,应该有思想,有精神,有灵魂。有境界才有学校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这就要求学校校长要根据现代教育理念,从学校实际出发,确定学校校本化的办学思  相似文献   

17.
学校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特别是校长的个人品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校长的个人品质影响着学校的面貌。因此,作为一校之长来说,个人的品质很重要。那么,校长应具备哪些品质呢?第一,要依靠自己的业绩来建立权威,而不是玩弄权势日本要求校长的素质其中有一条就是谦虚、诚实,努力培养自己受人爱戴的品质。苏联教育学家也一再强调:校长的权威绝不可以和权势相混淆,权势可能产生令人生畏  相似文献   

18.
教师在教学中的立场是不是惟一的、固定不变的?从教学过程上说,教师在教学中的立场不是惟一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化的,是多样性的统一。这与人性及其张力是相应的,人性及其张力决定着教师在教学中的立场,由此,教师要始终恰当地站在学生的"对立面"上,并保持适度的张力。对立是为了促进转化,促进学生向其对立面的转化,使学生能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和谐个性的人。  相似文献   

19.
校长的人格力量是管理好学校的基础首先,校长应有很高的政治道德素质。具体工作中,校长要摒弃官位意识,提高为师生服务的热情,增强干事创业的责任感;淡化管束意识,体现人文关怀;抛开功利意识,提倡脚踏实地的作风;要知人善任,在思想品德、道德修养上做教师的楷模。时刻用苛求的眼光看待自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师生,做师生的知心人。  相似文献   

20.
何为校长     
正校长的形象有一个天天携一本书在校园里穿行的校长,全校的学生就会喜欢读书;有一个把孩子当"人"看待的校长,校园里就会弥漫着民主与自由的气息;有一个穿戴整齐、风度翩翩的校长,学子们就会像君子一样优雅……校长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孩子们心目中,校长是全世界最大的"官"。我做校长有个习惯,就是喜欢早上站在学校门口迎接孩子,观察孩子,了解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