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检索全身振动对神经肌肉功能影响的研究文献,探讨全身不同振动特性(频率、振幅及振动方法)和运动方案对神经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1)检索中国知网、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2)24篇文献进行分析,根据排除和纳入标准,最终筛选5篇文献;3)运动方式有膝关节伸展、膝关节屈曲、下蹲跳(CMJ)、跳高 (JH)等;4)依据ISMNI文献质量进行分级。结果:1)全身振动可提高肌肉力量、功率和柔韧性。2)改善肌肉功能的主要因素有振幅、频率、振动类型及使用方法、运动强度、运动方案和受试者的特征。结论:全身振动结合运动训练更有效地改善神经肌肉功能。  相似文献   

2.
笔者测试分析了15名男性和3名女性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及亚极量运动负荷后胫神经兴奋传导速度及展肌肌电图指标。结果提示:运动前后胫神经传导速度未见明显改变;亚汲量运动导致的代谢产物堆积可能影响运动终极的兴奋传递。  相似文献   

3.
对北京体院体育系20名健康男生,在递增负荷的动力性练习中,个体无氧阈前后股外肌表面肌电图平均功率频率(MPF)及积分肌电图(IEMG)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1)在递增负荷的练习中,MPF先随负荷递增而上升(增多),而后出现向下(减少)的“拐点”,拐点出现时期与个体无氧阈时期大致相同,MPF所出现的拐点可作为无损测定个体无氧阈的指标。2)IEMG在递增负荷的练习中,一直是逐渐增长的,无非线性增长的拐点出现。反映了运动单位募集是逐步增长的过程,而且发现快、慢运动单位的募集都增加。  相似文献   

4.
等速运动中肌氧含量及其表面肌电图中位频率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表面肌电图和近红外线光谱测定技术 (NIRS) ,在 3 0 %和 5 0 %MVC两种负荷条件下 ,对肘关节等速运动状态下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表面肌电图的MF及其肌肉组织内部oxy -Hb·Mb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 :( 1)肘关节屈伸运动时 ,离心性运动的力矩峰值下降幅度大于向心性运动。 ( 2 )在运动过程中MF和oxy -Hb·Mb均有明显的逐步下降现象 ,而且 5 0 %MVC组下降幅度大于 3 0 %MVC组。 ( 3 )工作肌的HF和oxy -Hb·Mb下降幅度 ,均为肱三头肌 >肱二头肌。( 4 )NF和oxy_Hb·Mb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可以认为 ,NIRS和表面肌电图作为特异性良好的非损伤性检测手段 ,能够直观的反映运动中肌肉内氧的代谢与收缩收缩活动。  相似文献   

5.
表面肌电图在人体运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肌肉运动时会有微小的生物电变化,表面肌电图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测方法来检测这种生物电变化。运动时肌电图的振幅、频率等指标均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与运动方式、运动状态、肌肉疲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运用三台高速摄影机对三名优秀女子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起跑动作进行解析分析。研究表明:在起跑过程中股关节始终保持着外转位,在整个身体倾斜的状态下发挥着蹬冰力,臀中肌在这样的动作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肌电图的解析中,利用足关节的屈曲动作既完成了移动身体重心又保持了身体前倾,在这样的状态下进行蹬冰的过程中,胫骨前肌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臀中肌及胫骨前肌,应采取积极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中老年下背痛患者表面肌电图信号分析指标斜率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运用对表面肌电图(sEMG)传统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时频分析和非线性分析指标,对静态负荷下的sEMG信号进行处理分析,比较探讨了正常人和下背痛患者之间肌电信号变化的差异及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散打运动员侧踹腿技术的动作质量,对于运动阶段肌肉活动形式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肌电学的角度对不同水平散打运动员的侧踹腿动作进行研究,评定技术的优劣,分析和改进技术,为提高运动成绩、选择和改进训练方法手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短距离发力的肌电图测试法和等速肌力测试法联合测试,采集到每个人体八个部位的肌电IEMG值和MF值,以及等速肌力的峰力矩和角度,对各通道的肌电数据进行距离分析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等速肌力测试数据进行T检验,最后对两组IEMG值和MF值分层聚类的Q型聚类分析,发现对照组与实验组身体左右的IEMG差异值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实验组大部分肢体的IEMG值都小于对照组;实验组的IEMG值和MF值都趋于同一类型。  相似文献   

10.
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着地瞬间生物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运动学、肌电图学等研究方法,结合影像解析法,对天津市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动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着地瞬间采用较为明显的"屈腿着地起跳蹬伸技术",到最大缓冲时刻,支撑腿膝角为139.17°,处于合理的蹬伸范围,但在离地瞬间支撑腿膝角明显小于国内外优秀女子选手,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在肌电图方面,半腱肌的用力程度始终是最大的,并且臀大肌、腹直肌、胫骨前肌和股内、外侧肌在跨步跳的踏跳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想象训练对运动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为了研究想象训练对肌肉力量迁移效果的影响,通过对运动员右侧上肢进行想象训练,研究对他们左侧上肢肌肉力量和肌电图RMS值的迁移影响,发现想象训练对增加运动员左侧上肢的肌肉力量有明显效果,想象训练对运动员左侧上肢的肌电图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体操运动员腰部竖脊肌疲劳过程中sEMG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动态负荷引起的体操运动员竖脊肌疲劳的肌电图情况,找出体操运动员腰部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图变化特征。对10名北京男子体操队运动员采用自身重量的竖脊肌动态运动负荷法,诱发腰部竖脊肌疲劳,动作频率为60次/分,试验持续时间为1分钟。得出结果为腰部竖脊肌sEMG信号的MPF时间序列曲线呈线性下降,AEMG时间序列曲线呈上升变化;大部分参与实验的运动员左、右竖脊肌的MPF斜率变化明显不一致。在1分钟的动态负荷运动后,腰部已出现明显的疲劳,且大部分体操运动员两侧的竖脊肌抗疲劳能力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研究让大白鼠在电动跑台上进行90min的下坡跑(v=16m/min,r=16°)后,利用Dantec Keypoint V2.02型肌电图(EMG)定量评定,并用光镜对各时刻的胫骨前肌的形态学结构加以观察.实验结果表明:(1)延迟性肌肉损伤(DOMID)在24h,48h的形态学结构改变非常明显.(2)在24~48h时段,肌电图的波幅(APA.)明显增大(P<0.01),时限(Dur)明显变长(P<0.01).(2)利用EMG测定DOMD的敏感时间大约运动后6~48h,但其最佳测定时间是在运动后24~48h.(3)进行延迟性肌肉损伤诊断的EMG定量参数的实验参考值:APA.985.2±194.6~1135.6±54.35uV,Dur.258.9±45.65~284.9±54.22ms.(4)延迟性肌肉损伤产生和肌电图定量参数的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即随着肌肉的延迟性损伤显著加重时,肌电图APA.明显增大,Dur.显著变长.笔者对上述结果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协同动力系统理论(DST)主要用于分析与自我组织系统相关问题的特征,研究提出了训练实践中的DST理论方法,并通过自行车训练实验的相关数据评估该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实验方法:根据自行车项目本质特征,选取某省备战12运会自行车队10名运动员接受为期10周的蹬踏运动训练,为了显示在不同测试中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的提高程度,用P30测试训练期间得出的变化与最大功率Pmax渐增负荷测试中的变化进行比较,对系统分析中所用的变量P30(有序参数),TS(控制参数)和EMG MF(子系统参数),以平均值(SD)来呈现;主要结论:宏观层面,竞技能力的演化在确定范围内表现为动态发展稳定结构下的自组织行为,该行为可以被描述为运动状态与状态间的过渡;训练与竞技能力演化之间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及时滞性特征,在运动员竞技能力演化的初期,竞技能力与训练负荷正相关,但在大负荷时期,竞技能力的演化会因为疲劳的累积而出现时滞。  相似文献   

15.
肌电图在运动性肌肉疲劳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肌肉疲劳产生过程中,肌电图的振幅和频谱指标均会产生相应变化。但肌电图变化情况与测试方法的选择和运动方式密切相关。表面肌电图作为一种无创检测方法,在运动性肌肉疲劳研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股四头肌等速向心收缩肌电图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现有条件下为寻求等速运动肌电图研究的方法,探讨股四头肌各头在膝关节不同角度、不同运动速度时肌电变化的特点,以16名男青年为试验对象,分别在BIODEX等速测力计及膝关节练习器上测定坐位伸膝肌力和股四头肌表面3个头的肌电图,对肌电积分值等指标进行分析。初步了解了等速运动肌力、肌电指标的变化规律;发现用肌电积分值百分比来分析股四头肌表面3个头对伸膝发力的贡献,虽有很大个体差异,但不同运动速度、不同关节运动角度、不同侧肢体等因素对其均无明显影响,可用于康复功能评定。此外,还对不同伸膝练习的作用和膝关节急慢性损伤等速运动肌电图的改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用肌肉超声图(SMG)检测肌肉疲劳变化特征的新方法.方法:用SMG检测受试者肱二头肌做等长收缩至疲劳过程中围度的变化,同步记录表面肌电图(SEMG)信号做为对照,结合肌电信号的均方根(RMS)和中心频率(MDF)变化检测肌肉的疲劳.结果:表面肌电RMS随时间呈线性增加变化(2.9±1.9%/s),而MDF呈线性减少变化(O.60±0.26Hz/s).用超声图检测出肌肉疲劳时厚度呈持续性增加,但与时间不呈线性关系.在起始8.1±2.1s有一个快速增加阶段,平均变化率为0.30±0.19%/s,随后增幅减慢,变化率为0.067±O.024%/s,一直持续到收缩后20s.在肌肉收缩20s时的变化率为3.5±1.6%/S.结论:使用SMG检测肌肉形态结构的变化可为表面肌电评估肌肉疲劳提供有力的补充信息.  相似文献   

18.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能够测定肌纤维组成的无损指标。首先让受试者做两次最大用力等长伸膝,较大的作为最大等长收缩力量(MVC)。测定出腿围(C)和相对肌力(MVC/C)等指标。在维持70%MVC 等长收缩至疲劳过程中,记录股外肌表面肌电图(EMG)信号和积分肌电图(IEMG)信号。受试者股外肌的肌纤维组成用活检测定法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在维持70%MVC 等长收缩至疲劳过程中,肌电图功率谱平均功率频率(MPF)逐渐下降,IEMG 逐渐上升,股外肌FT%与MPF 的降低和IEMG 的上升之间存在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想象训练对肌肉力量和肌电图RMS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想象训练对运动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为了研究想象训练对肌肉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想象训练在肌肉力量和肌电图RMS值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想象训练对增加运动员的肌肉力量有明显效果,想象训练对运动员肌电图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积分肌电图进行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证实,浅蹲纵跳的起跳阶段,股四头肌并没有参与工作,而小腿后群深层的屈足、屈趾肌(比目鱼肌、趾长屈肌等)对浅蹲纵跳的起跳有重要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浅蹲纵跳的起跳能力,必须重视提高小腿后群深层屈足、屈趾肌的爆发力。为达到这一目的,负重屈足、屈趾练习必须在屈膝条件下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