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豪族的士族化过程,是权力与文化互动的过程。从王权支配看,权力起着决定性因素,权力是转化的起点也是转化的终点。王权支配,引导着豪族形态的变化,儒学独尊、通经入仕是豪族士族化最主要的途径,除此之外,赀选、任子制度的实行,同样在豪族士族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南阳豪族形成于西汉中后期,其明显特点是大地产化,当时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南阳豪族"以末致财,以本守之",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南阳拥有大量的公田和可垦田,当地农业也非常发达,由于这几方面原因形成了南阳豪族的大地产化。  相似文献   

3.
18世纪,在英国拥有家族地产是一种主流社会风气,它是以家族为单位的地产占有及支配方式。家族地产由土地和住宅两个部分组成,两者所承担责任各有不同,但都已超脱单纯经济作用。在父系观念、家族保障思维影响下,家族内部形成以直系继承者为主体、其他家族成员为旁支的地产权益分配形式,并对家族主要地产进行保护。家族地产造成英国土地逐渐集中在大土地家族手中,他们对土地采用消极占有态度,这既不利于土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地产资源在市场中多向流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汉绥民校尉熊君碑》进行了较全面的考释,推断出熊尚籍贯当为零陵郡,复原了熊氏南迁历史及其家族变迁,认为汉末零陵熊氏当属士大夫豪族阶层.汉末政局扩大地方县级长官的军事权力,导致了荆南地方豪族军事权力的合法化,这或可视为南朝时期南方地方豪族势力崛起的先声。  相似文献   

5.
明确高校学术权力的内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术权力是各权力阶层对学术事务等具有影响和支配的力量,是一种包含在学术组织和行政机构之中的综合力量。由于高等教育组织的知识特征,很显然,来自于直接从事教、研活动的学者、教授或基层学术组织对学术事务等客体支配的力量是重要的学术权力。例如,许多国家大学的讲座教授对学术事务、活动及学术关系均拥有强有力的左右权力。他们不仅自主决定手中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在人事决策等方面也同样占有重要地位。正是鉴于此,许多学者才会往往把教授、学者、学术组织这一层面对学术事务与活动所施加的影响及控制界定为学术权力。来自院系权力阶层…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权利     
权力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力量,支配权力的主体利用这一力量驾驶客体,并迫使客体服从自己。一般来讲,权力属于国家,具有政治上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要求对方服从,谋求的利益属于国家,不属于执行者个人。权力具有主体的优越性,运行的强制性,作用的普遍性,本源的人民性等特点。权力不具有平等性,权力就意味着支配,被支配的一方就是服从,权力与服从构成一对范畴,有权力就有服从,不管这种服从是自觉自  相似文献   

7.
所谓权力,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和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大会主席的权力等。他们根据宪法分别行使指挥、支配、管理国家的权力,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是就整体而言的。但任何公民的个人权利不能称之为权力。  相似文献   

8.
论权力的两重性刘清华一、权力及权力的两重性权力,从国家产生之日起,它就成为支配社会运转的神秘而又现实的力量。在历史的长河中,权力曾带来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安居乐业;权力也曾带来政纲不振,国破家亡。对权力,我们该作何种认识?1.权力的性质及特征马克思...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权:一项必须尊重与彰显的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教育权力,是指对教育资源的控制和支配能力,也是对受教育支配和决定的能力。教育权力主要包括国家教育权力、学校教育权力和家庭教育权力。教育权力是理解和认识现代教育的基本范畴。但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教育权力的研究很少,且主要集中在对国家、学校的教育权力的研究,而对家庭教育权力的研究更是稀缺。  相似文献   

10.
张清 《高教探索》2007,12(6):9-12
学术领域的权力研究主要囿于政治视角来分析,同时深受权力“主权个人”观念影响,主观地对权力进行分类和数量化.这给本应多元化发展的学术权力理论及其引导下的高校管理实践带来了一些弊端。经典学术权力研究的实质并非是所有的权力关系,而是显明的支配关系和那些不可容忍的支配关系背后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1.
论“教师权力”的滥用与善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师权力”的界定 “权力”,《现代汉语词典》释为一是“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二是“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而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实施者”。乍一看,似乎二者无多大联系。我们会产生疑问,教师有权力吗?“教师”与“权力”能否连在一起用?  相似文献   

12.
乡里是东汉豪族作为社会势力的根基所在,豪族通过长期对乡里宗族公共事务的主持和承担,在乡里形成了权威,进而取得了对乡里社会的支配权、实现了对乡众的超经济强制和地方官场的控制。豪族宗族组织在乡里发展势力的主要途径是在经济上靠大土地所有制的兼并,在政治上则是企图操纵地方官场。由此出现了豪族向官僚化和士族化演变的趋势.处于不同地位的豪族为此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导致了东汉乡里社会的分裂。  相似文献   

13.
乡里是东汉豪族作为社会势力的根基所在,豪族通过长期对乡里宗族公共事务的主持和承担,在乡里形成了权威,进而取得了对乡里社会的支配权、实现了对乡众的超经济强制和地方官场的控制。豪族宗族组织在乡里发展势力的主要途径是在经济上靠大土地所有制的兼并,在政治上则是企图操纵地方官场。由此出现了豪族向官僚化和士族化演变的趋势.处于不同地位的豪族为此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导致了东汉乡里社会的分裂。  相似文献   

14.
南阳豪族是东汉豪族的典型代表,研究南阳豪族可以把握汉代豪族的整体特征。东汉南阳豪族政治上表现为世官化。南阳豪族在为官期间大多清正廉洁,指陈朝政得失,推行教化,发展教育,安抚百姓,维护社会治安,发展经济,造福人民,促进了东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对东汉政权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管理》2001年第4期刊登了晏光涛老师《好事带来的新问题》一文(以下简称晏文)。晏文认为,教师工资由教师亲自从银行领走,就好比成了教师的私有财产。 实际上,晏文在向我们透露这样一个信息:在未实行此办法前,教师的工资是由学校统一支配的,是“公资”,而学校管理者就可以借支配教师工资的权力来约束甚至要挟教师了。其实,教师工资是教师付出劳动后所应得的合法报酬,理应由教师个人占有和支配,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以任何理由挪占、拖欠教师工资。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均有…  相似文献   

16.
学校工作的好与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层干部的积极性和作用发挥得如何,校长善于调动发挥中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取得工作成效的关键。下面就自己的体会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调动中层干部积极性。一、定责权责任和权力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对等关系。换言之,有多大的责任就应该拥有多大的权力,有多大的权力也就应该有多大的责任,这是符合责权统一原则的。划分清楚责任和权力,可以使中层干部既有压力,也有动力,其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校长才能更好地处于主动支配的地位。明确中层干部的责任和权力不等于校长不管不问,…  相似文献   

17.
法治的核心是权力要受到法律的支配和制约,权力的扩张性、分离性和易于异化的特征决定了权力必须受到制约。资产阶级的权力制约权力的三权分立既不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也不能真正制约权力,从法治层面讲,要实现权力的制约就必须树立法治精神,用法治的手段来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汉代以来地域性豪族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东、关中、江南以及西南等地的豪族,在结构、形态等方面都表现出某些相同或相近的特点,但是由于不同地域社会、经济、文化的构成状况与发展方向不尽相同,从而导致各地豪族在形成时间、来源途径、发展演变特点等方面形成诸多差异。尽管这些差异并不影响豪族本身所具有的形态特征,但它不可避免地造成豪族地域发展的不平衡,豪族在地方社会变迁中的不同作用和影响,对此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应予以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9.
汉武帝的豪强政策与地方豪族的士族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武政权从政治、经济乃至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对豪族势力进行压抑、打击乃至杀伐。这一层可称之为堵;另一方面,通过化与政治相结合,为豪族势力开放了一条进入政治的通道,这一层可称之为放。一堵一放,自然将豪族势力,从皇朝政治的对立面引入皇朝政权结构之中。豪族势力通过读书为士而入仕途,成为“士大夫”,又通过经学传承,由累世经学而累世为官,经营家族势力,即,地方强宗豪族之士大夫化和士大夫之家族化。  相似文献   

20.
北朝豪族家庭规模,在三长制下比在宗主督护制下要小些,原因是三长制括出了大量荫附人口。北朝豪族家庭结构,在宗主督护制下和在三长制下都表现为累世同居,包括直系亲属累世同居与旁系亲属累世同居两种情况。三长制旨在将宗主督护下的荫附人口括出,它改变的仅仅是豪族家庭规模,而没有改变其结构。也就是说,三长制并没有触动豪族家庭成员与登记在册的奴婢。而且。荫附人口括出的成效随政治清明与否而变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