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复合动词具有的表达细腻、表述合体、表意严谨的特点使之在使用时所产生的表达效果比单体基础动词更具优势,在日语语言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复合动词的教学目标、讲授方法、评价标准、教材开发,及学习指导系统构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长久以来广大日语学习者一直为复合动词学习项目所困扰。研究以中国中高级日语学习者和日语母语者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运用卡方检验和比较分析的方法,明确了日语学习者关于出现频率最高的近义复合动词[~始めち][~さす]的使用状况,考察了日语学习者与日语母语者关于[~始めち][~さす]范畴体系的异同,并分析了产生异同的原因,以期对日语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日汉两语中都存在表示"动作-结果"的结果复合动词形式,但不同语言间的结果复合动词在构词成分及前后项结合形式上存在异同。第一,日语结果复合动词的构词成分必须为动词,而汉语结果复合动词的构词成分除了动词外,还包括部分形容词;第二,日语结果复合动词的后项动词不能为"非作格动词",而汉语中则可以;第三,日语结果复合动词中存在"非宾格动词+及物动词"的结合形式,但汉语中不存在。本文认为,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日汉两语结果复合动词在CAUSE的存在方式以及自他形态标示上不同。  相似文献   

3.
影响日语复合动词二语习得效果的因素很多,既有复合动词的合成方式对习得效果的影响及动词的多义性对动词复合的影响等复合动词本身的问题,也有教材缺乏相应的系统性、词典缺乏详细的解释等二语习得者的学习环境问题。而发挥二语习得理论的指导意义,制定相应的对策,把它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创造良好的习得环境,可以提高日语复合动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日语复合动词具有数量多、应用广、表达细腻等特点,在日语交际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复合动词无论从结构、意义,还是用法上都有复杂多变性,是日语学习和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有时很难拿捏复合动词复杂多变的特征,学生也很难正确使用复合动词。本文通过分析学生使用复合动词的现状,探究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基本范畴,原型和隐喻等理论,分析阐述日语复合动词「落ち着く」的基本义与派生义之间的扩张关系。因为复合动词多为多义词,合理正确地利用复合动词是个难点。因此学生躲避使用复合动词是我们在日常日语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的教学问题之一。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积极使用复合动词方面应着重加强。讲解多重含义的同时,辨析其共通点以及理清扩张关系,才是从根本上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的必要环节。文章将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针对复合动词的多义构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田硕 《林区教学》2014,(2):65-67
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基本范畴,原型和隐喻等理论,分析阐述日语复合动词【落与着】的基本义与派生义之间的扩张关系。因为复合动词多为多义词,合理正确地:利用复合动词是个难点。因此学生躲避使用复合动词是我们在日常日语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的教学问题之一。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积极使用复合动词方面应着重加强。讲解多重含义的同时,辨析其共通点以及理清扩张关系,才是从根本上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的必要环节。文章将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针对复合动词的多义构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日语中复合动词的使用频率很高,在语言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和掌握好复合动词的用法,在日语教学与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结合复合动词“見+v”的语料实例进行分析,认为复合动词的教学应站在语言发展的角度,从原型理论,构词法和搭配理论等多维视角出发。  相似文献   

8.
专业日语写作中复合动词的误用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日语专业低年级学生的复合动词习得问题,从日语教育角度进行了探究.通过考察学生作文总结出了复合动词的使用情况,并列举大量复合动词误用的例句,对误用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得出误用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复合动词的学习和教授方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学习者语料库中收集的大量例句,分析了学习者的复合动词偏误的类型及原因。在总结偏误的类型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对复合动词教学提出相应建议,就日语学习者的复合动词偏误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0.
匡艳 《考试周刊》2012,(72):91-92
在日语里,多义复合动词为数不少,对于以日语为外语的学习者来说理解和运用都较难把握,即便是日语中高级二语习得者,在写作中复合动词的使用频率也相当低,多义复合动词自然更为棘手。本文以复合动词“打ち~”为例。分析多义复合动词中前项动词的意义分类,希望能对日语为外语的习得者们提供一些意见:从单纯动词意义分类的角度能帮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复合动词。  相似文献   

11.
以2523个日语复合动词为主要统计对象,通过分析格构造、意义特征及意义领域,明确了日语复合动词前后项的基本像,认为日语复合动词前项要素的大部分为不包含变化意义的〈が,き〉格动作动词,并往往是与人类基本生存状态相关的具体动作,而后项动词则很多是包含变化意义的、与〈に〉格相关的动词,由此进一步论证并发展了日语复合动词的基本结构是“主体动作(经过)→对象变化(结果)”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2.
日本人喜欢直观不加修饰地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因此,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复合动词的频率很高。本文针对日语复合动词教学实践分别从原型理论、构词法、搭配理论入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列举了详细的例句予以实证,希望能够有助于复合动词的教学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陈春雷 《海外英语》2011,(10):310-311
复合动词是日语动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V+V」型复合动词又是复合动词的重点,占有很大的比例。根据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编写的『複合動詞資料集』(1987)记载,日语中的复合动词有7500个之多。目前,关于复合动词的研究,国内外日语学界已有很多。该文以《天声人语》[1]刊登的文章中出现的部分「V+V」型复合动词为主要研究对象,浅析「V+V」型复合动词前后项动词的语义变化。  相似文献   

14.
李莹 《考试周刊》2014,(85):76-77
如果能够灵活自如地使用复合动词,就能较好地表现出日语的细微之处。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复合动词是一个很难习得的学习项目。本文以70位日语专业的三四年级学生及研究生为调查对象,以意思复杂的「~こむ」为测试项目,通过"产出测试"进行横向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学习者对复合动词理解力比较弱;三个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单词习得策略也不太一样,三年级不太接触日语杂志或原版小说,还没有养成利用外部环境增进单词的习惯;四年级虽然能够自觉地阅读课外读物,但是不太喜欢借助字典学习,这一点和研究生的学习策略不太一样。期待本研究能够促进复合动词的教学指导及教科书的编写。  相似文献   

15.
张丽 《考试周刊》2012,(14):94-95
复合动词和补助动词在日语中的运用很广泛。因为二者表达意义的丰富性及使用搭配的灵活性,在日常生活会话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所以说在日语的学习中,复合动词和补助动词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围绕复合动词和补助动词的定义及构词方式方面的差异浅议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日语中的“-につぃて”“-にぉぃて”“-につれて”“-にしたがつて”等由动词转换而来的表达形式.通常被称为“复合辞”“复合助词”“后置词”等。该文选择“复合助词”的说法,考察源自动词的这一表达形式的语法化情况。主要参考汉语中相关介词方面的研究,分析日语动词语法化的诱因、前提条件,考察动词语法化的复合助词与原动词的关联。结果表明,在意义用法方面,复合助词与汉语的介词基本呈对应的情况,但在词义范围和细节表达方面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相对于汉语的动介兼类词的概念,日语中也有必要对兼具复合助词功能的动词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日语中,他动词"あげる"的基本意义是"(使动作的对象)向上移动",也还存在其他的意义。此外,「あげる」不仅作为单纯动词使用,也可以作为复合动词后项使用。作为复合动词后项时,「あげる」由于所结合的前接动词的不同而具有多种意义。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考察"あげる"的意义用法,首先调查他动词"あげる"的意义,然后了解"あげる"作为复合动词后项使用时有哪些意义,最后了解"あげる"与哪些前接动词结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大量词例为分析对象,将前后项语义分为5大类,然后再细分为17小类,比较了中日复合动词在语义结构上的异同,认为兼语结构和反义并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但是在日语复合动词中并不典型,而述补关系在日语中占很大比例,但汉语往往需要借助短语来表达,因此从意义表达的角度看,日语复合动词接近于汉语复合动词加汉语词组之和.  相似文献   

19.
刘云 《文教资料》2011,(13):30-32
汉语和日语中的复合动词结构复杂,表现形式丰富,增加了第二外语习得的难度。语义形式和语义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比较中日复合动词的语义结构,有助于利用母语正迁移规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文中从词素间的语义关系和词素义与词义的关系这两个层面来把握语义关系,将日语复合动词分为并列、修饰、述补和熟合复合动词四类,以此比附汉语复合动词的语义结构。  相似文献   

20.
日语复合动词是日语动词研究的焦点之一,研究主题集中在复合动词的分类、构词理据、前后项的结合条件、语义的多样性及语义扩展路径等方面。其中复合动词的分类研究尤为重要,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沿着三条研究主线评述了分类研究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在认知连续统的视阈下进行再分类的试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