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在进行写作这部分的环节之前,都必须先审题。所谓"审题"也就是要正确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从已知的题目或者材料中,推敲出其中的含义和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立意,把握文章的写作立场和重点,进而提升文章的内涵和高度。也就是说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立意是作文的核心,这二者都是决定作文成效的重要环节。初中学生在写作中,要想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只有认真准确地审题,正确有效地立意,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如果审题不准,立意不深,就可能会出现偏题、跑题,文章深度不够的现象,从而使作文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在初中作文写作中,审题立意至关重要。审题与立意,是作文的"入口处",正确地理解题意与确定中心则是写好作文的"入场券"。写作教学实践和中考的信息反馈告诉我们,相当数量的学生正是由于领不到"入场券",不能循着正路进入写作过程,而导致写作失败。由此可见,审题与立意,是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正>审题立意是考生写作高考作文必须迈过的第一道关卡,要求考生对题目进行具体、全面分析,准确把握题目的写作方向和要求,考查学生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辨能力。新课标背景下,高考作文试题基本以新材料作文为主,思辨性越来越强。怎样才能顺利通过审题立意这道关卡?本文以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真题为例,介绍了三种审题立意的方法。一、因果推断法高考语文考纲在作文发展等级一条明确要求,学生要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这既是作文教学的基本方法,又是提高小学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把课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特点进行分类比较;指导学生摘抄和背诵某些典型句段,评析鉴赏范文;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感性材料。写作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周围事物,搜集材料。写作中,应指导学生审题、立意、选材、布  相似文献   

4.
<正> 写作指引→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训练内容是“审题立意”。所谓审题,就是了解题目要求,领会题意;所谓立意,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思考、精心选择,最终确定文章的主题。审题与立意密不可分,审题是立意的前提和基础,立意是审题的拓展和细化。本单元写作专题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学习目标:1.了解审题、立意的概念。2.掌握审题、立意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学生知识与能力,认识与思想,语言与思维的综合反映,而思维能力在其间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同时,还应想方设法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那么,在具体的写作中,如何有的放矢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呢?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如下几种方法,效果很好。一、在审题立意中,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由心理学原理可知,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学生审题、立意过程中,能善于挖掘问题,善于透过现象抓往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关键问题,从中揭示出事物的内蕴。然而,小学生在审题、立意时,往往被一些表  相似文献   

6.
陈敏 《陕西教育》2011,(1):77-77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审题立意是否恰到好处,关系到写作的成败得失。因此,加强对学生审题立意的方法指导.不仅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而且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智慧之窗,从而使学生在写作中左右逢源,如鱼得水。  相似文献   

7.
郭燕梅 《教师》2013,(6):104-104
任何写作活动都不能离开思维进程,人们的思维活动又是写作进程的原动力,所以探讨思维规律是研究写作问题的本质性课题。从"审题、立意、选材、谋篇"作文四部曲看来,分析思维进程的规律和类型,对于指导写作练习甚有裨益。一、审题、立意时涉及的思维规律1.深层分析思维法通过对事物(具体的可指命题对象)的理解和分析,应尽量避免表面的、肤浅的释义,要透过表层现象,  相似文献   

8.
一、审题、立意训练课这种课型,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审题是为了了解文章的写作对象和目的。其次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主、谓切分法;中心确定法等。再次,弄清文与题的关系以及线索、主题、事件。最后,指导学生“立意”。立意不仅能反映出作者思想的水平和审美意识的水平,也是读者评价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准。文章要做到立意新颖,其方法有:①反面选点,如:成语“东施效颦”中的东施,自知己丑,为了追求美才敢大胆地去“效颦”,这种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虚心学习别人的精神不也难能可贵吗?像“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就可用此法来立意。②侧面选点,如:《愚…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望奎二中国庆波认为,用哲学观点来指导议论文写作,实际上就是用辩证的全面的和发展的观点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写出的议论文具有深度,给人以启迪。首先要运用哲学观点,正确审题,周密立意。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专题指导与训练。①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搞好审题,立意(即多角度、多  相似文献   

10.
<正>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不应局限于零碎的写作技巧的指导,而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逻辑思维训练。这样有利于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能力。一、搭设思维支架,从整体上深度立意有支架支撑的思维是有结构、有逻辑的。在审题立意训练中,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审题立意的思维工具,如概念图、鱼骨刺图和PMI(三视角思维支架)等。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议论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出思维支架,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审题立意中的整体立意、深度思考及理顺逻辑等要求。  相似文献   

11.
指导学生掌握作文审题方法,准确立意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对于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一定要建立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最好能提炼出文章的中心论点,选择一个最佳立意角度来行文。教给学生一些审题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写文章包括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写作、修改和定稿等环节。要把文章写好,不能忽略这一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也应着重让学生掌握住这一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从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方面,着重浅述如何审题、立意和选材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有人曾将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提到“成亦审题,败亦审题”的高度来认识,认为一篇文章的成败取决于审题立意的正误、优劣,可见审题立意在材料作文的写作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然而,我们的学生却往往就是在审题立意上容易出错。究其原因:目光狭窄,看不到更大的范围;认识肤浅,想不到更深的内涵;思维混乱,找不到科学的分析方法。故而,所立之意不是完  相似文献   

14.
新材料作文在训练时审题立意是关键。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们学会抓住材料中的关键点及核心信息,同时,也可以适当的展开联想迁移与想象的发挥,此外,要让学生们具备由果溯因的能力,找寻到正确的写作主题,这样的审题立意方法往往会让文章的立意更加有深度。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蔡菁 《学周刊C版》2019,(25):126-126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识与技能.学生的作文水平反映着语文素养.在素质教育推行的今天,学生的作文更加要重视.作文是有一定的写作方法.审题、立意、选材是写好作文的重要环节,在学生作文时,语文教师要教给学生审题、立意与选材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以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6.
应试作文立意的好坏决定着作文的成败,这就要求考生在审题立意时应建构自己认识事物、判断是非的思维能力,形成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思维方法,从而掌握审题立意的技巧。立意应有鲜明的时代感。立意要有鲜明的时代感,是说立意应紧扣时代特  相似文献   

17.
立意不准确、思路不清晰、内容空洞、言不达意、书写潦草是高考作文失分的普遍性原因。在高考备考过程中,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指导,让学生学会审题立意、列作文提纲、理清写作思路,要引导学生多阅读积累、勤写作练笔,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相似文献   

18.
在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审题和立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生写作水平。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材料的内涵,展开深度挖掘和剖析,从多种不同角度入手观察并分析问题,寻求变化,提出个性化意见,最后还要借鉴经典作品,提升创作境界。这些方法都能提升学生在审题立意方面的能力,能全面发展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新材料作文作为近几年出现的新的高中作文考查形式,不再限定话题,只是单纯地给出写作相关的材料。这虽然使得学生审题立意的空间变大了,但同时,由于考虑的角度增多了,学生就很难做到准确地审题。在写作的教学过程当中,有些教师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指导不到位,有些教师还在用传统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指导学生写作,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中偏离正确的方向,很难抓住材料的根本。一、准确到位审查材料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 在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常常面对一个作文题目无从下手,不论是命题类或话题类,尤其是意义表达抽象、深刻的话题常常令学生无从下笔。他们不是审题偏差就是立意空泛。作文的构思成为学生写作的一大难点。这堂课希望通过对学生多样化思维的训练来引导、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开放式思维方式,从而降低审题难度,缩小选材范围,明确立意方向。教学立足题目分析、当堂实践、例文评点、拟题训练,让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自己的参与来归纳构思方法,学会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