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课程统整是新课标理念下中小学艺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小学艺术课程统整具有促进课程有机融合,达成艺术核心素养提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持续优化艺术教师课程执行力;合理调动课程系统要素,助推艺术课程系统高效运行几方面的价值定位。基于新课标新理念的中小学艺术课程统整,需遵循“适应性专业知识”、艺术学科高阶思维和课程系统协同育人的逻辑。达成中小学艺术课程的有效统整、推进中小学艺术课程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策略:明晰新课标理念,增强艺术课程统整意识;依据新课标课程整合取向,绘制中小学艺术课程统整框架;协同教师发展,提升艺术教师课程统整执行力。  相似文献   

2.
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课程统整就是将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紧密结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课程学科属性、学习规律及方法进行统整。统整方式包括按学科进行课程统整,从参与者的角度进行课程统整,以及按实施方式进行课程统整。课程统整能有效促进艺术教育特色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巩固和发展学校的特色教育。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时空与课程资源之间,基础落实与个性发展之间,育人目标整体性与教师专业特长个性之间,教学集体性与学生学习个别化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只有通过科学制订学校年度课程计划,开展“学段统整”,启动“学域统整”,探索“学科统整”,开展“学程统整”实验等步骤,上述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实践层面论述了学校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所做的课程统整与协同教学的探索。我们将课程统整的目标定为"协同、高效、乐学",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选择了单科协同、多科协同、循环协同三种课程统整的方式,为此建立了三支专长互补的教学团队:单一领域教学团队、跨学科教学团队、智能教学团队,并在教学策略与学校的支持方面做了多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在学校内涵发展的多样化探索中,课程建设已逐渐受到重视,把课程建设作为领衔和统整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学校的办学理念"多元发展,创新生长教育",以推进"学讲计划"的课程建设之路,使学校、教师、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6.
在八十多年的传承和发展中,上海市阂行区中心小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主动发展,规范大气,温馨有致”的办学理念,并以三类课程统整为重点设立了课程校本化项目,使学校的各类课程更符合学校、学生、教师发展的实际。经过多年分阶段探索,该校以课题为引领,在优化课程统整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  相似文献   

7.
"课程统整"不仅是一种组织教学的方法,也是对教育和教学进行再认识和再定位的重要理念,积极地将"课程统整"的理念运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变传统英语课堂单一、独立的英语知识教学模式,构建"大英语教学观"。本文笔者将结合课堂教学案例谈谈基于"课程统整"理念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策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英语素养。  相似文献   

8.
彭舂花 《上海教育》2014,(4):117-117
我校基于学生成长需要,聚焦以“三类课程统整”为重点的课程校本化建设,认真梳理、完善、整合学校的课程资源,搭建“崇德敏智”学生成长课程体系,探索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特色课程——“课程统整”,努力实践三类课程之间有效的“纵深入”与“横跨度”,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相似文献   

9.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程进行统整的意义和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科课程先天的缺陷势必带来中等职业教育师生之间关系的紧张和糟糕的教学效果.课程统整作为一种课程设计方式,以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个人经验之间统整、个人与社会关系统整、不同类型的知识统整和课程设计统整为目的.对中职文化基础课程进行课程统整,能够提高学生对自身和环境的理解与应变能力、增强团队协同合作能力、拓展知识视野,强化学习效果等,并且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具有理论支持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隐性课程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理念,促进学生对专业的理解,促进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学校应重视隐性课程的建设,从校园环境、规章制度、教师素养、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等方面入手,这样才能培养适合地方需求的素质较高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1.
试论课程领导与课程发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随着课程改革和课程问题研究的深入,对课程领导的研究也从课程管理的研究中分离出来,成为课程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课程领导是指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在一定条件下对课程领域的组织和人员施加影响的过程,具有决策、组织与引导等职能,对课程的形成、实施、改革与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课程领导方式的改革要适应世界课程变革的需要,实行课程的三级管理,实现课程领导方式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课程的发展要与世界同步,体现现代社会的价值追求和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12.
园本课程是当今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理想中的园本课程领导主体需由园长和教师构成,园长应是专业权威与良性制度的构建者,教师应扮演多重角色,首先他们既是实践者又是研究者,其次他们既是课程决策者又是课程实施者。现实中的园本课程领导主体缺乏专业信念、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应该定制园所长期发展计划,开展多主体、多样化培训,构建合作性园所文化,以提高课程领导质量。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世纪之交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基础和条件是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开发以及利用.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实现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任何课程的开发都需要课程资源的支持.本文以校本课程开发为例,试图对课程开发与课程资源的相互关系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都是"预期的"、"未完成的课程"。只有高等学校课程成为"学生课程",实现了大学生的"自我扬弃"和"自我超越",它才成为"完成的课程"。当高等学校课程成为"学生课程",每一个大学生都不仅仅有自己的学科与专业,更重要的是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课程体系,有了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文化视界、科学与人文精神、个人修养等。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开发与课程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想要合理有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冲破已有的不甚科学的课程意识的樊篱,形成与校本课程开发相适应的课程意识。本在分析目前我国广大教师已有的课程意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所需要的课程意识,以及教师应如何构建这样的课程意识。  相似文献   

16.
论课程更新中的课程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对话对课程更新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以往课程改革常被疏漏的环节。解读课程对话的本质及课程意义,分析当前我国课程改革中课程对话的缺失,可以使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要推动新课程在我国的发展和突破,应确立和不断发展课程对话。  相似文献   

17.
在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关系中,课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课程观是主导因素。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并因此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广度。转变教师的课程观念,使教师接受新的课程的教育理念是实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高职课程整合视阈:课程项目化与项目课程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目化课程是高职课程改革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实质就是课程与项目的双向整合,即课程项目化与项目课程化。课程项目化是把课程转化成项目来学习,需要经历工作任务分析—课程门类确定—教学设计实施的结构转换,变理论学习过程为项目完成过程。项目课程化,即把项目转化为课程来学习,选择适合教学的项目,项目转化要遵循典型性、覆盖性、可迁移性、递进性、可行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改造主义的课程观有:学科之间要有有机联系;学校课程应包括各种社会问题;设立“核心课程”;课程内容的学习采用“问题解决法”等。在研究改革我国现行课程存在的门类过多、划分过细、结构和要求单一、内容脱离实际等问题时,可以从改造主义的课程观中得到启示;(1)课程体系综合化;(2)开设“活动课程”;(3)选择一些社会问题;(4)创设专题性问题,还应防止一些片面掖呼过激的做法。  相似文献   

20.
论课程改革要唤醒教师应具备的课程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具备课程的主体意识、生成意识、资源意识和评价意识,这需要通过鼓励教师开展叙事研究,赋予教师足够的专业自主权以及社会、家庭、学校合理分担教育责任等方式予以唤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