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网络伦理教育是我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作为英特网的诞生地,其英特网的技术和使用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在网络伦理教育方面也率先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我国应该重视学校的网络伦理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意识,制定和完善确实可行的网络伦理规范,提高教师的网络伦理素质,加强网络伦理课程化建设和网络法治教育.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网络伦理道德现状及对策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在享受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时,深受网络新型伦理道德观影响,有着自己独特的网络伦理意识。在大力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同时,高等院校网络管理者应重视网络伦理道德行为的研究,加强研究生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负面影响的出现,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日益突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有必要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研究,丰富学校德育内容,树立大学生伦理教育的新理念,建立与时代同构的大学生网络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4.
网络伦理特征、问题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伦理是现实社会伦理在网络社会中的延伸。本文阐述了网络伦理的主要特征:伦理主体的自主性、伦理关系和规范的开放性、高度自律性;分析了当前网络伦理在伦理意识、行为和规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提高网络主体的自律意识,加强网络伦理规范建设,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和加快网络伦理教育步伐四个方面对网络伦理建设作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陈彤 《中学文科》2009,(2):112-112,29
知识就是力量.信息技术知识就像语文、数学、英语一样,已经成为现代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就突出了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必要性.计算机对学生学习有利还是有弊,取决于他们如何利用计算机,取决于他们使用计算机的道德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技能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学生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强调了伦理问题,提出了“正确认识和理解信息技术;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要求.加强网络伦理教育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加强网络伦理教育?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6.
高职生作为社会网民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其网络伦理失范问题日益突出,高职教育应加强网络伦理教育,从网络安全、网络责任、网络交往、自我完善四个方面引导高职生树立健康的网络伦理观,从而促进高职生人格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网络文化安全的视角,对当前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缺失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在网络文化安全视角下,信息素养教育应该包括和重视网络信息意识、网络信息伦理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文化和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等,建议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充分利用网络的教育功能,发挥信息化教育的优势,将信息素养教育与网络教育、信息技术、德育、法制教育等课程相结合,充实和完善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内容,确保学生们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提高其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8.
坚持“吃力不讨好”的技术创新还是投机取巧直达主题;恪守传统道德的规范还是追求道德相对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快感;守望客观中立的理性还是做江湖好汉式的“网络侠客”等网络伦理困惑高职生。消除高职学生的网络伦理困惑,高职教育应加强技术伦理教育,以健康的网络伦理,培养高职生人文操守。国家应加强网络监管,提倡互联网行业自律。  相似文献   

9.
朱志勇 《江苏高教》2005,(6):109-111
本文从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出发,提出思想政治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促进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加强网络伦理知识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网络伦理意识;建立网络行为监督机制,保证网络伦理规范与法纪的切实执行;加强领导,采取多种形式,形成加强大学生伦理建设的强大合力等加强网络伦理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社会文明程度的体现,不仅仅在物质方面,同时也在人的良好精神风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网络伦理精神在网络社会中孕育而生.在道德转型过程中,作为社会新道德的探索者,青年大学生总是走的最前列.网络社会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网络伦理精神.高校作为教育的前沿阵地,应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