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司法公信力是司法赢得社会公众信任和信赖的能力,它包括三个必备的结构性要素:司法自制力、司法判断力和司法排除力。裁判文书作为司法公信力的载体,应确立裁判文书的公信力。即:裁判文书应全面记录裁判过程,展示程序公正,以增强公众对司法自制力的信任和信赖;应论证说理,展示裁判理性,以增强公众对司法判断力的信任和信赖;应公之于众,展示透明理念,以增强公众对司法排除力的信任和信赖。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司法改革的推进,公众对社会刑事案件的看法更多的得以表达,这种民意的表达是刑事司法大众化的体现与契机,但是司法界又存在着将刑事司法职业化的呼声。本文以药家鑫案中民意对刑事判决的左右为契机,探讨了刑事司法的职业化与大众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法律体系的精密化、法律职业的专业化和司法技术的复杂化不断加剧着判决的不可预测性,一些热点案件的判决超出公众预期似乎印证了这一点。尽管法律的确定性受到质疑,判决依然是可预测的。判决的可预测性,是提升司法权威、维护司法公信力的途径,也是达致司法与公众的重叠共识、为社会公众提供稳定的价值导引与行为期待、促使公众理性信任的生成与发育的途径。通过提升判决的可预测性增强公众法律信任,需要增加司法裁断说理负担、避免随意性和偶然性,并且确保既往裁判信息的充分提供与实质性公开,大数据时代的判决预测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司法在个案中既要实现普遍正义又要实现个别正义。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信从司法的状况,其实质是司法信任。司法信任可分为司法普遍信任与个别信任。目前中国司法公信力不足指的是对司法的个别不信任。影响司法个别不信任的状况既有信任主体方面的因素,也有司法环境与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消除影响司法个别不信任的因素、建设司法公信、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关键是在全社会特别是在公务人员中培育法治信仰,改革不适应的司法体制和司法机制,提高司法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5.
当前,犯罪的国际性和跨国性需要国与国之间开展国际司法协助,但是我国在惩处外逃罪犯、打击跨国犯罪以及开展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方面却存在着制度层面的障碍,中加刑事司法协助面临着同样的制度困境。开展我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及其改革问题的研究,对指导中加刑事司法协助立法和司法实践,破除中加刑事司法协助制度障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刑事司法理论模式同任何理论体系一样,本质上都是一种思维范式.传统刑事司法模式建立在报应主义、功利主义或两者结合的刑罚理论模式基础之上,希冀通过时已然犯罪的均衡责罚或有效预防未然犯罪来实现正义,但20世纪以来,传统刑事司法的实践在控制犯罪、矫治罪犯行为以及对被害人赔偿等方面均陷入困境.近年来,西方国家在对传统刑事司法模式质疑和批判的基础上兴起了恢复性司法运动.恢复性司法在满足被害人需要、促进罪犯回归社会、减少犯罪、控制成本等方面较传统刑事司法体现了一定的优势,但其在克服传统刑事司法缺陷的同时却也暗含着付出更大制度性代价的风险.传统的简单思维模式已经很难为现代刑事司法找到出路,刑事司法的理论和实践唯有采取一种有能力承认对话、循环性和多维性的复杂性范式,运用两重性逻辑,深刻理解刑事司法理论模式合理性与局限性的交织,建构国家权力与社会自治的互补.创设网络化的刑事争端解决机制,才能在新的平台上实现超越.  相似文献   

7.
刑事司法的目的具有多个维度,保护被害人权利应纳入刑事司法的目的之中。刑事司法保护被害人的权利,是对刑事纠纷解决机制提出的挑战。恢复性司法这一全新的刑事司法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它既有效地保护了被害人的权利,也最大限度地符合了刑事司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刑事在线诉讼既是“智慧法院”建设的成果,又能有效应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司法方式,其也面临着公众接受度不高、庭审实质化不强、在线技术不成熟、互联网司法发展不统一的严峻难题。因此,必须坚持审慎、稳妥的原则有序推进刑事在线诉讼工作。应从司法理念上提高公众接受度,使广大民众认识到在线诉讼的制度优势、时代意义;从司法制度上细化在线诉讼规则,保障法官亲历性、当事人参与感;从司法技术上优化在线诉讼技术手段,增强庭审仪式性、庄严性;从互联网司法应用上促进互联网司法建设,建立统一、高效的在线诉讼平台。  相似文献   

9.
刑事司法人性化是刑事司法走向现代法治文明的必然发展趋势,然而,刑事司法人性化的适用是有条件的,适度问题是刑事司法人性化过程中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民意与刑事司法二者之间的互动过程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现阶段民意与司法互动关系进展,阻碍了刑事司法价值的完全发挥。本文在简述刑事司法中民意的定义、特征基础上,对民意与刑事民法之间存在的紧张关系及现阶段刑事司法与民意互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重点对民意与刑事司法的良性互动策略做以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11.
纵观西方思想家们关于正义观念的论述,可以得出正义的一般结论:正义即各得其所。具体而言,正义是人们在当时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以社会公共利益为依归,合理分配社会权益和义务的道德理想与法治标准。  相似文献   

12.
论环境正义的基本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正义所指称的主体是具体的有差别的主体。根据环境正义所指称的主体的差异性,我们可以将环境正义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即国内正义、国际正义和代际正义。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13.
教育公平问题作为现代社会公平价值的体现以及当今中国社会诸多社会问题之一,而今已成为社会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目前我国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已经积累了很多认识和实践的经验,但是教育公平问题的依然热门说明当前教育公平的现状与人们所追求的所期望的状态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在深入研究作为价值前提的正义理论基础上于认识论层面形成全面正确的和谐性教育公平观是当今亟待解决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一步。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公平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平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宇 《教学与研究》2006,3(2):19-25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任何社会公平都不是抽象的、绝对的和永恒不变的,而是具体的、相对的和历史的。在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应当把公平与公正当作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核心价值,强调公平含义的丰富性和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统一性,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既坚持生产力的首要性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又要强调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5.
柯亨(Gerald Allan Cohen)在其政治哲学巨著《拯救正义与平等》中以其独特的分析主义的方法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在批判罗尔斯正义原则的同时,阐述了他自己对于"什么是正义"的回答。那么,究竟如何界定正义?体现正义的正义原则应该怎样得到确定?正义原则是否独立于各种完备性学说?正义原则的首要性何在?权利和平等哪个更能体现正义?文章尝试厘清柯亨对这些问题的阐论。  相似文献   

16.
司法公正是法自身的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它包括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两个方面。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在共同构成司法公正的真正内涵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碰撞和冲突。本文试图揭示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对我国司法改革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正义理论是政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只要存在由于冲突而产生的统治,就有存在正义理论的必要性。政治未必是正义的化身,但正义的统治必然是正义的体现,问题就在于如何体现,当然这只是具体操作的问题,而不是问题的关键。现有正义理论通常是以国家的存在为前提来探讨政治正义问题,但政治正义能代表正义吗?似乎是个疑问,因为实现正义的形态有许多种而非一定是政治的统治。从现有国家来看,是不可能实现罗尔斯的所谓的在民主条件下作为公平的正义,即使我们认为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是存在的,在目前只能存在差别的正义,差别原则始终优先于公平的机会平等。  相似文献   

18.
一个正义的社会必然包括内在正义、外在正义及正义自省,三者不可或缺其一。外在正义要求外在环境和机会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体;内在正义要求考虑个体的原初条件并对弱势群体给予补偿;正义自省是较高层次,是社会及个人对正义自知、自明所形成的自觉程度。内在正义、外在正义及正义自省在当今我国社会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枪手”现象入手,分析了这种现象背后存在的深层原因——个人利益的不当追求对程序正义以及公众的正义秉性的不利影响;程序正义和正义秉性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进而初步提出笔者对消除此类非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循环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职生的组织公平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公平感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学生组织公平感相对比较满意;学生的地位与组织公平感有较大的相关;其余背景变量与组织公平感无显著相关;学生最不满意的事项集中于分配和人际公平两个维度上;高职学生处理不公平事件的方法比较被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