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文本分析腾讯新闻“谷雨实验室”的非虚构新闻叙事,发现其立足于当下社会发展的现实语境,在新闻话语社会化转型中叙事题材偏向社会生活领域、关注社会底层民生,叙事原型聚焦社会特殊个体、倾向于典型人物的塑造,形成了“叙事时间上妙用叠合时序方式”“根据文本的叙事需要,采用不同类型的叙事者进行讲述”“采用以放射式和沙漏式为主的表层叙事结构”等叙事伦理上的技巧特色,以及“多元视角丰富长篇叙事呈现,公开叙事者建构公正客观表达”“叠合叙事时序增强叙事起伏感,混合叙事结构提升叙事层次”等叙事伦理上的经验策略。在新闻话语权开始分散化和平民化的社会化生产下,以腾讯新闻“谷雨实验室”为代表的非虚构新闻叙事平台在改革新时代想要更好地讲述中国社会故事,则可以从新闻文本上引入媒介变革技术实现多元化叙事表达等方面,改进叙事模式固化等生产掣肘。  相似文献   

2.
族群“历史”叙事有三种“结构”,即“范式化情节”、“文类”和“历史心性”。“文本”(text)产生于特定“情境”(context)之中,而“情境”也因此文本而强化;在类似情境下,“文本”常依循既定之叙事模式以产生类似“文本”;叙事符号虽循特定模式构成文本,但不同社会情境与个别作者的情感、意图,皆造成叙事符号及其组合差异,以此反映或造成社会变迁。与一般族群或民族历史一样,作为族群“历史”的“弟兄祖先故事”,其内部蕴含血源、空间与时间等叙事符号。  相似文献   

3.
在整理关于教育叙事问题的材料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教育叙事”、“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的研究”的概念,在学者的论文中多次出现,为避免混淆滥用,有必要再对此进行一下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4.
与张爱玲的早期作品不同,《小团圆》在叙事上所表现出的“杂乱无章”、“结构松散”,其实是张爱玲有意识坚持的一种“反时间”、“反因果”和“反情节”的“反传统”叙事.从小说叙事的技术层面上看,《小团圆》出现了两个叙事者,体现了张爱玲“穿插藏闪”和“平淡而近自然”的晚期风格变化.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以“精通现代叙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精通的现代叙事艺术除了常说的“电报式”对话和叙事视角,还有卓越的修辞手法,如反讽、对比和象征。这几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对欧关文坛影响深刻的“海明威式”文体。  相似文献   

6.
残雪新作《家园》有三个解读层面:丰富意蕴的叙事符号,以此探讨小说的“自我”灵魂归宿的永恒追求主题。转换式聚焦的叙事焦点、双重时空维度的叙事结构、与“他者”内心的焦虑表达以及个体对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故乡》以“相隔两千里”、阔别“二十余年”开篇,一举确立了时间与空间并肩前行的叙事构架。整部小说就在空间位移与历史时间的理念中展开叙事:相比“过去”的幻想与“现在”的悲凉,对“未来”的期待更具现实意义。“我”原以为闰土“崇拜偶像”是无可救药,可自己期盼的“希望”不也是“手制的偶像么?”由此突破主客相关的世界认知意识,实现了“自我”的世界观变革。它承接《狂人日记》中寄“希望”于“孩子”的主题,拓展历史时间的认知理念,开启了一系列“归乡”叙事模式的新篇章。同时,以空间的时间性审美叙事为线索,对开辟鲁迅文学不断超越“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的哲学命题,具有奠基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水浒传》的时间设置带有鲜明的“夜化”倾向,并且给人以增强性的叙事效果。首先,从叙事机制来看,为了把故事讲得头头是道,《水浒传》不仅将故事的发生时间具体到“是夜”、“当夜”等时间段,而且还细化到更次明晰的“三更”、“四更”、“五更”等更次,乃至“已牌时分”等时刻,既增强了故事的紧张感和惊险度,又增强了结构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其次,从叙事视角看,作者善于通过灯光月色的设置,来打开文本人物的内部限知视角,从而增强了读者对人物行踪的身临其境质感。再次,从叙事意趣看,作者善于通过将人物活动布设在灯前月下,给人以“加倍”的视觉效果,从而达到增强故事审美意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要成功地实施“做中学”,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素质。结合“做中学”的实施情况写“叙事故事”、“案例研究”是尽快提高教师素质十分有效的途径。教师通过写“叙事故事”、“案例研究”等方式,同样经历“做中学”的过程,就会对“做中学”的理念体会越来越深,对“做中学”的实施越来越到位,从而与“做中学”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0.
“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蕴含深刻,是张艺谋四十年电影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电影市场格局转变中张艺谋能紧随时代发展,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现代性转化,并建构出诸如《悬崖之上》《狙击手》等新主流影像,实现了“红色叙事”电影类型的转型。通过爬梳不同时期的张艺谋电影,进一步解码“红色”叙事内涵,即由“红色”符码转向红色“叙事”,明确了张艺谋在电影创作中的引领作用和存在的不足,并探讨了张艺谋“红色文化叙事”转向及其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当刘翔以12s91的最快速度取了2004年稚典奥运会的110m栏金牌后,“刘翔现象”就在神州大地轰然兴起。当刘翔及其教练“被迫”打算出国训练时,人们才开始意识到这种中国式的“后奥运虚耗”已经对金牌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这种“后奥运虚耗”现象已到了需要有关方面加以规范、引导的地步。期望能为减轻中国“后奥运虚耗”的不良影响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益群  王绍东 《职大学报》2013,(3):95-98,107
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一直以来由于“小人哉,樊须也”这一句话背负了轻视劳动和劳动者的罪名.然而一直将自己看做西周礼制的继承人的孔子,不可能轻视西周国民经济的根本之业——农业。就孔子本人来说也不仅参与过农业畜产的工作,而且经营的十分成功。但是孔子一直以来以正名为务,樊迟不顾自身名分,理解错了自己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反而询问孔子关于农事的问题,孔子自然要对他进行批判,因此说“小人哉,樊须也”。  相似文献   

13.
九天玄女是我国道教之女神,她与宋江故事的联系的原因之一,是有共同的泰山文化背景。这一形象在《水浒传》中虽然描写不是很多,但在全书“天人合一”的结构布局与情节发展上,为“天命”之象征,宋江之保护神与导师,作者之代言,堪称思想与艺术关键中之关键。其意义则加强了全书的道教色彩,体现了作者化“盗”为“良”的淑世意图,显示了《水浒传》成书资料有更复杂的来源,其在“天人合一”故事框架作为“天”的代表人物,开章回小说中这类人物设置与描写的先河。  相似文献   

14.
"语言论转向"成为20世纪知识生活的范型与专注的对象.语言是使用者之间用来交流思想、传达感情的符号.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是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用语言去诠释对象.美学是人学,研究的范围应更广,美学应该研究人类在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中走向人类生存大系统的完美以及研究人类设计自身健全发展和完美实现.在当代站到历史和美学的高度上看,形成掌握人类生存整体事实的思维,就应该是科学主体论思维.  相似文献   

15.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的故事传承千年,在各类文学形式上都有体现,历史演义小说中涉及李杨故事的主要有褚人获《隋唐演义》及蔡东藩《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唐史》,细加比较,两者在创作态度、材料取舍、结构安排、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各自体现了鲜明、典型的“尚文”“崇史”特征。  相似文献   

16.
对《说文》中"鹿"、"羊"、"穀"等字所联系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词义演变作了纵向考察,并对与之相关的字形分化作了动态分析。对"禄"字的说解提出了不同于前人的看法:认为"禄"字所从之"录"跟"鹿"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从近代至今,"世界历史"的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变革,经历了由"欧洲中心论"向"全球历史观"的转变,近几年又出现了"中国中心论"的新趋势.研究这三种观点可以知道,"世界历史"的观念包括了宏观世界史和微观世界史两大体系.从宏观上讲,需要用"全球历史观"看待世界历史,即世界历史就是全球性历史,包括全球每一个方面的历史;从微观上讲,需要用"对象中心论"看待世界历史,即每一个特定的对象都可以形成为一个中心,以此中心为基点从时间和空间上向外辐射,就构成了微观世界史体系.  相似文献   

18.
“体育大国”“体育强国”与“体育中国”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中国"理念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认为,在我国确立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战略以后,我国体育形象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建设具有独特中国特征和要素的"体育中国"。"体育中国"以民族性为典型特征,以属地精神和乡土气息为依托,以举国体制为体制保障,以中华体育精神为动力;是对我国独具特色的体育事业和发展模式的综合印象和描述,具有独特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9.
光辉的革命历史和优良的革命传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革命历史遗迹,这些构成了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本文通过分析发展红色旅游的必要性和目前红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一些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简要概括了"直引结构"的语言结构特征,探讨了"直引结构"中转述分句和引语间貌合神离的句法关系并指出其根本原因是"直引结构"所使用的独特的"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叙述手段造成的.认为对处于边缘地位的"超语句"结构进行语法分析需要一种新的语法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